历三百余年,一览赵宋王朝从兴起到覆灭
它,不同于汉唐,有别于明清,虽说宋朝跨越三百余年,并享有“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的美誉,但在中华版图上,宋王朝始终与一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共存,先后有辽、西夏、金、蒙古等国出现,中后期的宋朝甚至到了甘于委屈求全“称臣纳贡”的境地!尤其南宋末期,国土狭小、国力衰弱,朝政腐败、民怨沸腾,“气数已尽”的宋王朝走向覆灭,当是历史的必然!
今以宋十八帝王为线索,简述赵宋王朝从兴起、发展、衰败到覆灭的历史进程。
一、宋太祖赵匡胤
(960~976)在位17年
960年,经过“陈桥兵变”,赵匡胤从五代“后周”朝的柴氏手中夺得江山,他成为大宋朝的开国之君。
建国之初,宋朝只占据北方一小部分土地,太祖凭借他文治武功的卓越才能,很快平定了五代时期的若干地方割据政权,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也揭开了一个和谐盛世的序幕。
为巩固皇权,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手法,让很多开国功臣告别政坛,回家安享晚年;为巩固皇权,他还故意削弱武将的权力,更倾向于任用文人治国理政。
按太祖的治国方略,对宋朝时期的文化发展起到支持与促进作用,可也因军力薄弱屡遭外族侵犯,为宋朝走向衰败埋下了隐患!
二、宋太宗赵光义
(976~997)
976年,五十岁的赵匡胤突然离世,接位的不是他儿子,而是弟弟广义!据说这事源于“金匮之盟”,说赵母临死前嘱托儿子“你以后把位子传给你弟弟”。
宋朝“扬文抑武”,在太宗时达到鼎盛,连戍边都让文官担任,武将的地位迅速降低。
三、宋真宗赵侃
(998~1022)
真宗时,有辽国入侵,怯弱的真宗派使臣求和,结果以每年银十万、绢二十万的代价与辽达成协议,即“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对大宋无疑是屈辱的,可由此换取了近百年两国的睦邻友好,边境没有大的战事发生。
据说,晚年的真宗老年痴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刘皇后得以干政。
四、宋仁宗赵祯
(1023~1064)在位42年
仁宗幼年,由刘太后听政,至24岁才亲政,太后所以终止听政,还是因她病死。所幸这位刘太后有政治手段,谈不上误国!
仁宗在位有42年,是宋朝十八位皇帝在位最久的!这期间也是宋朝史上最辉煌的时代。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古代的四大发明有三项出现在此时;史上名人像包拯、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等都是在仁宗时被选拔进入仕途的。
要说美中不足,就是西夏王朝的崛起,它成了仁宗的心患,后宋夏之间有过数次交战,但均以大宋惨败求和告终。
五、宋英宗赵曙
(1064~1067)
英宗并不是仁宗的儿子,而是宗室子弟。谁想到他有间隙性精神病,好在执政时间不长。
六、宋神宗赵顼
(1068~1085)
神宗继位时,宋朝已相当空虚了。他重用政治家王安石变法图强,可是王安石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却遭到当朝权臣司马光等人的强烈反对。
神宗顶住各方压力,竭力支持变法,为变法改革保驾护航。当改革进行到第六年,因一场大旱,大量灾民扶老携幼涌向京城,这让反对新法者抓住机会大肆反扑,“都是新法惹的祸”,无奈之际,神宗罢了王安石的官,这样,变法差不到就到了尽头。
要说王安石的变法,确实解决了国家的经济问题,从原来的官俸快发不出的地步,到神宗临死前已积攒了可供大宋花三十年的财富。不得不承认神宗的历史功绩,有作为的他做了祖辈们不敢做的事!
七、宋哲宗赵煦
(1086~1100)
哲宗继位,因年幼由高太后听政,此时把神宗时的改革全停了。高太后死后,哲宗又恢复了新法,召回当年被贬的新法党人,已去世的王安石获得重新评价,还流放了高太后提拔的旧党大臣。不过,哲宗二十五岁就去世了。
八、宋徽宗赵佶
(1101~1125)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与当年太宗继位差不多,据说哲宗去世后,瑞王赵佶向太后出示了“元符遗制”,称哲宗生前就钦定他继位。
徽宗喜欢文玩书画,还迷信道教,根本无心朝政,这让不少奸佞之徒钻了空子,此时有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奸臣,像蔡京、童贯、高俅等。朝廷昏庸,奸臣当道,民间当然不会太平,史上的方腊起义、宋江等好汉聚义梁山泊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宋朝统治没落之际,寄居在辽国的北方的女真族逐渐强盛起来,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国,于1125年彻底灭了辽国。当年“联金灭辽”的大宋,如何想到金人的下一个打击目标便是自己?!
九、宋钦宗赵恒
(1126~1127)
1125年,金兵南下攻宋,此时大宋的最高统治者徽宗,马上作出两条决策:其一带皇族亲信南逃避难;其二把太子推上“一线”(自己称太上皇)。
其实钦宗并不比他父亲有勇气,面对金兵逼近的危急形势,他想的不是守卫抵抗,而是议和逃跑。当“议和”成功后,金人走了,皇帝回来了!因有宋朝毁约在先,金人借口二次攻城,结果洗劫了皇宫,掳走了两个皇帝,当然包括皇族、宫女和珍宝。经过“靖康之变”,延续了160余年的北宋王朝从此灭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