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仡佬族文化的传承者与践行者——访广西仡佬族诗人郭金世
郭金世在家中排行老二,共有六个兄弟姐妹,不幸的是其中夭折了两个。与那个年代的许多同龄人一样,仅仅依靠父母两人辛辛苦苦挣的工分,加上环境恶劣,家境极为贫困。“苞谷都是种在石头缝里,每年五月就开始断粮了,东借西借,方可勉强度日”、“我的衣服缝缝补补又三年,大的穿了轮到小的穿,穿鞋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郭金世这样为描绘当时的境况。值得欣慰的是父母善良勤劳、通情达理,无论多大的困难都坚持送他读书上学。由此,通过勤奋努力,他从乡村小学考上县城初中,又从县城初中考上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最后考入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成为广西仡佬族第一个通过参加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录用的本科大学生。
在仡佬文化的熏陶和父母的感染下,郭金世从小就养成坚毅、豁达、乐观的性格,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坦然面对。大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饱览群书,遨游中国四大名著,文学的种子开始在他心中慢慢发芽,等待可以绽放的春天。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节假日期间,郭金世和同学打零工贴补生活。有一次,他和同学踩着三轮车去南宁市华西路批发面包售卖,由于没有钱做押金,就拿同学的一块手表抵押,老板破例批发面包给他们。平时郭金世还与另外一个同学在学校后面的制药厂里铲药渣挣钱,每天从凌晨五点钟干到六点半,铲完一锅药渣就能挣到三块钱,虽然这样的生活很累很苦,但他乐在其中。“像我这样从山沟里爬出来的人,也许生活上的艰苦对自己的成长并没有什么过错,不如把这份艰苦当作自己人生历练与考验,坦然面对,知难而进”,郭金世如是说。
正是由于这种根植于内心的民族品质和生活阅历,造就了他较强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199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从那时起,郭金世慢慢开始了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逐渐走上了自己的文学道路。自工作以来,他先后公开发表《悼念:心灵的失落与超越》《试论作者的写作观》《谈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做法》《试析少数民族贫困生心理贫困的主要表现》《从文学经典阅读教学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文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结合专业课教学创新素质教育》等多篇学术论文,合著学术著作一部,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曾获全国社科联优秀社会组织工作者、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所写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屡屡见诸《人民日报》《广西文学》《红豆》等报刊杂志,被当选为广西写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作为广西最稀少的世居民族之一——仡佬族成员,我的成长和进步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我要向我们的党和国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郭金世不无感慨地说。
“虽然在生活中经受了困苦的考验,但是党的关怀给了我热爱生活、勇于挑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原动力。”郭金世这么说,也这么做到了。在工作中他积极宣讲党的政策,努力为党的民族教育事业奉献力量。由他组建并维护管理的广西民族大学校友会网站和微信联络群,成为联络校友情感、推动校友发展、宣传党的政策、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他把对学生的关爱与培养变成工作的自觉,发自内心真心帮助他们,反哺学生成长。2006年,当他的学生徐磊作为民大第一个应届本科生考取北大硕士研究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曾经想放弃,他就发动单位师生及社会上的朋友为他捐款,使他顺利渡过难关,圆了北大梦想。2008年,当他的学生钱正芸作为民大第一个非英语专业应届本科生被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攻读英语教育专业硕士时,为了办理出国手续,他积极为她奔忙,使她得以顺利越洋求学等等,不胜枚举。
如今,从中央电视台、国家民委、海关总署到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从高等院校到普通中小学,从党政机关到企事业单位,郭金世的学生遍布祖国各地,他们虽然没有什么显赫的成绩,却像一朵朵鲜艳的小花,绽放在祖国建设事业的各条战线上。而他的勤奋与努力也得到了回报,使他先后获得广西高校优秀党务工,,者、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尤其让郭金世自豪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广西境内传递时,他有幸作为仡佬族的代表担任火炬手,为广西仡佬族争了光!
由于生活经历和职业的关系,郭金世的创作不像其他作家那么纯粹,小说、散文、随笔、报告文学、书评、电影电视剧和小品舞台剧均有涉猎。郭金世自谦地说:“因为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专业的作家,所以在表现形式和体裁选择上,我把兴趣主要集中在乡情题材的诗歌创作为主”。
郭金世坦言,其实很多人包括广西本地人都不知道在广西的十二个世居民族当中还有个仡佬族,甚至有些人连仡佬族的“仡”字都不会读。因为仡佬族的主体在贵州,生活在广西的仡佬族人口至今只有三千多人,大多又是生活在偏远的隆林县山区,而且广西仡佬族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对此很多人不了解也是情理之中。他不无担忧地说,即便是广西的仡佬族人,由于受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也存在文化认同、传承和发展等文化自觉与自信意识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遭到破坏的状况日益严峻,诸多古老的干栏式建筑、鼓楼祭坛、古井、水塘等被改变得面目全非,加强仡佬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当问到如何加强广西仡佬族文化的继承和保护时,郭金世认为,关键就是要树立广西仡佬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仡佬族人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的文化,建立文化自觉,在自觉基础上建立文化自信。其次,对于仡佬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最好的方式就是既能保护、传承文化,又能够让当地的仡佬族群众通过民族文化获益。可以通过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把民族文化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让少数民族的文化得到保存,同时也让当地经济得到发展。此外,可以通过建设广西仡佬族博物馆,把民族文物、文献进行收藏整理,通过实物、图片、音像等形式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宣传和介绍,让广西仡佬族文化更好的得到保存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