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寒假,神兽打架?亲子情绪管理“空中小组”了解一下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龙霜
单位 | 厦门开心社工服务中心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大家迎来了最漫长也最特别的寒假。假期初期,大家其乐融融,可是时间一长,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家庭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家长们也开始发愁:每天既要管理孩子的饮食起居、监督孩子的自主学习,又要兼顾办公、家务杂事等,常感到力不从心。家里的和谐氛围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亲子关系的矛盾、家庭教育观念的冲突、焦躁、愤怒情绪等问题逐步显现出来。
为更好地引导家长陪伴孩子度过这段特殊的居家时光,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直面疫情,做好情绪缓解,社会工作者通过线上授课形式为辖区服务对象开展情绪管理小组,一方面引导儿童认识、了解情绪,学会表达情绪,从而寻找正确的方法释放自己的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另一方面帮助亲子正确了解对方,接纳自身与对方情绪状态,学习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缓解亲子矛盾,减少亲子冲突。
需求分析
社会工作者采用线上问卷填写和电话访谈两种形式对小组需求进行分析。最终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焦虑、烦躁等情绪影响家庭成员
在疫情中,家庭的经济损失、生活质量下降、家庭计划落空等等,容易让家长产生一些负面的压力。在这种压力情绪之下,家长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一些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而孩子又不善于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常以哭闹的形式表现。长此以往,亲子间缺乏良性沟通,导致家庭气氛紧张,让家庭成员感到不适。
2.学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亲子冲突
由于疫情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多局限于室内,家长和孩子们的生活作息很容易被打乱。随着教育部颁布“停课不停学”相关政策,孩子开始进行网课学习,但呈现自主学习意识较差。父母开始焦虑孩子的学习,期望孩子对自我有更好的安排和行为管理,被迫开启了“唠叨”、“指责”模式。久而久之,孩子听得烦躁,家长说得闹心,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亲子矛盾。
3.过度关注的“刺猬效应”伤害亲子关系
刺猬效应,是指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的现象。很多的家长平时因工作很忙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趁着这次长假期,自然而然地会把目光都聚集在了孩子身上。过度的关心让孩子无所适从,透不过气来。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没有积极的情感反馈,家长会产生失落、无助的感受。不良的互动导致亲子关系矛盾重重。
因此,社工针对这一部分群体的同一性,组织开展情绪管理小组,教授情绪管理的相关理念,促使服务对象改变观念,正确看待情绪问题,引导服务对象制定行动计划,促进行为转变和习惯养成。
服务计划
1.小组名称
“乐纳自我·向阳而生”高林社区亲子情绪管理线上小组
2.情绪智能理论
情绪智能又叫情绪商数,指的是管理情绪的能力,代表一个人能否适当的处理自己的情绪,它的意义包含了自制力、热忱、毅力、自我驱策力等。一个高 EQ 的人通常是情绪稳定的,不会因小事产生剧烈的波动,而且,在产生情绪反应时,能够恰当的处理自己的情绪,对事与对人能有合理的想法,同时表现出合宜的行为。通过情绪管理小组让青少年认识情绪,使亲子检视自己情绪中出现的不足,学习自我规范的方法,从而正确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3.艾里斯的ABC理论
艾里斯认为,每个人都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非理性的一面;人生来都具有以理性信念对抗非理性信念的潜能,但又常为非理性信念所干扰。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程度的不合理信念,只不过有心理障碍的人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更严重而已。情绪是伴随人的思维而产生的。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导致了心理上的困扰。人的思维是借助于语言进行的,内化语言的重复能有固化不合理认知的作用。
艾里斯根据自己提出的假设创立了ABC理论,该理论用图解表示是这样的:A(指发生的事件)→B(指个人对事件所持的信念)→C(指人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无法得到正向疏导,就会产生情绪障碍。因此,情绪小组的开展将引导亲子运用ABC理论来改变不合理的信念及思维,从而转化负面情绪。
4.小组的目标
帮助组员认识情绪及其基本种类。
通过制作“情绪脸谱”协助组员察觉自己与家人的情绪,并认识到情绪产生的原因。
鼓励组员学会控制和合理表达情绪,以理性的思考和有效的行为方式积极面对情绪,学会调节和乐纳情绪。
学习情绪的正向表达技巧和情绪管理技巧.
引导组员签定快乐契约,制定行动计划,促进行为转变和习惯养成。
5.小组的性质
封闭式成长性小组
6.小组的对象
高林社区6-12岁的亲子(家长与孩子)
7.小组时间
2020年3月7日-4月11日,通过“腾讯会议”APP线上授课共6次
小组实施过程
1.小组程序及内容安排
2.小组发展状况
1)前期筹备:在活动开展的前期筹备阶段,社会工作者了解了服务对象的需求,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具体拟定了如上小组计划书,共招募了16对亲子(家长与孩子)参与此次小组活动。
2)小组初期:由于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小组第一节共有13对亲子参加,除1对亲子是第一次参加高林社区的活动,其他几组亲子之前基本都参加过社区活动或小组活动。由于组员大部分居住在同一个村社,有几个还是同学,除了一些组员较为沉默,大部分组员间比较熟悉,交流较多。
此外,大家都已被关在家里一个多月,很久没有聚集在一起参加活动,虽然是云上相聚,但依然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部分组员进入会议刚打开视频就热情的喊着麦,一种久违的吵闹铺面而来,为了让所有组员都能听见社会工作者的声音,于是让组员都关麦静听。组员一如既往地配合着社会工作者的指令,组员如若有疑问可举手示意,并自行开麦发言。整个过程较为流畅,社会工作者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有较强的互动性。
3)小组中期:通过小组的深入开展,在社会工作者的积极引导下,组员间的陌生感逐渐减少。每节小组的目标也从游戏环节、组员间的熟悉到更高层次的目标:掌握管理情绪技巧,如何发挥组员的潜能、加深组员间的感情上。
4)小组氛围:小组逐渐成熟稳定,组员有意识且主动去分享,家长的示范会带动小朋友分享较多,组员间进一步加深了认识和了解,在分享过程当中会有分歧,但通过社会工作者及其他组员的解释都能达成和解。
5)小组规范:小组契约在初期起到约束组员的作用,小组发展到中期阶段,除了已经制定的契约,也存在其他小组成员之间虽没有明确说明但共同之间都遵守的约定,这些契约使得小组能正常运转。
6)小组讨论:此阶段,社会工作者带领组员欣赏视频,观看与情绪有关的相关影片,引发组员思考,讨论并分享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交流各自以往的经验,相互学习。
7)小组后期:本小组在经过了前两个阶段后,组员间建立了相互信任的亲密关系,在最后一节小组回顾中,某些组员因中途缺席而错过了部分上课内容,已经掌握的组员会对其他组员进行线上帮助并把自己的上课笔记拍给组员,同时社会工作者积极鼓励组员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持在小组当中收获的成果。
小组评估
1.小组带领者的观察
整个小组共招募16对亲子参加,共10对亲子全程参加,从未缺席,出席率较高,课堂上的反响较好。小组目标基本达成,小组建立了组员的归属感,组员之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互帮助,建立了朋辈支持网络,同时激发了小组组员的潜力和信心,能够正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勇于去面对和解决。
2.小组成员的反馈
1)问卷评估。小组每位组员都填写了小组前后测量表以及反馈问卷,对活动给与了意见和建议。意见反馈表服务对象对此次小组的满意度是94.6%。
2)小组分享。在每一节小组活动中,组员都会分享自己感受和收获,社会工作者在每次小组分享评估时听取组员的意见并及时汇总反馈。组员基本都表示这个情绪小组上得非常愉快,很期待下一次活动,表示参加小组以后自己不仅交到了朋友,也学习到了情绪管理的方法,如小组课所学到的“我信息”“乐观思维”以及老师提供的“三件法宝”,在日常生活当中都可以用到,很实用。
3.服务对象参与活动后的感受和收获有(服务对象的原话):
以后要用乐观思维看待事情,不能乱发脾气;
不能经常生气,如果总是生气,身体里累积的毒素就能毒死一只老鼠;
要合理管理消极情绪;
我们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
如果有情绪,要学会与爸爸妈妈及时沟通。
5.组内容形式的适合性评估
1)小组形式的评估。受疫情影响,组员们久居家中,情绪存在较大波动,亲子之间的矛盾凸显,于是情绪小组应运而生;同时受疫情限制,无法开展线下活动,于是社会工作者通过“空中课堂”的形式开展此次小组。社会工作者化身“主播”、家长化身“班主任”来推动社工服务模式的转型,实现网络“家校社”的联动机制。
2)小组内容的评估。本次小组的内容包括:
互动游戏。社会工作者为了提高组员的专注力,会不定期以提问的方式与组员进行互动,积极参与互动的组员会得到相应的积分。每节的小组课组员都主动发言,积极互动。
理论与技巧短讲。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讲解,让组员们学习情绪方面的知识,掌握宣泄和控制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在每节课上,组员们都奋笔疾书地记着笔记,在下节课中的回顾环节,组员总能清晰地说出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电影赏析。观看与情绪如何运作有关的电影,引发组员思考,认清情绪的相关功能,合理的表达情绪。组员通过电影片段能够认识到情绪在大脑中是如何运转的,并能够主动在下课后观看完整的电影,把知识内化为能力。
讨论分享。给出情景,以情景剧对话的形式,让组员进行讨论,邀请组员表演不同想法产生的情绪以及采取的行动,使组员切身体会乐观思维与悲观思维表达情绪带来的后果。组员们觉得这个环节特别有意思,可以帮助他们正向表达情绪。
家庭作业。在小组第一节社会工作者通过“五指山”介绍法,收集到了组员的基本信息,了解了组员的兴趣爱好,于是社会工作者投其所好,布置一些既与组员兴趣相关又与每节课相对应的作业,一方面能加深组员对当堂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让组员放松身心,舒缓宅在家的烦躁情绪。每节课的作业,家长与小朋友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并提交。
6.针对目标达成情况
小组开展的总体效果不错,小组的目标基本达成。小组组员参与度高,小组气氛融洽。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组员基本能够识别自己的情绪以及察觉他人的情绪,了解、掌握至少3种处理情绪的方式方法,在生活中能够有意识的应用学习到的技巧进行自我调节。组员虽然在情绪掌控及情绪管理能力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还需要继续加强和学习。然而,本小组在某些细节上仍有待提高,如主讲社会工作者的引导能力、助教社会工作者的协调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