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如何有效“进村”? | 社工课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黄嘉琦

    单位 | 佛山市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心里默默数了数,自己加入社工行列已经快有四个年头了。一毕业就从事社会工作,而一从事社工就是从做社区工作开始的,直到现在未曾改变。社工常讲三大工作手法个案、小组、社区工作。而社区工作里面又包含了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服务。可见社区工作很杂很多,难以一言以蔽之。但无可否认的是,社区工作确实很有趣和值得分享。对于我而言,在沉浸社区的三年当中,最有趣和值得分享的莫过于我是怎么从一名“社工”变成一名“村民”。

最好的“进村”是成为“村民”

“什么是社工?”这是我们社工常常想让服务对象知道的概念,但当进入社区时,会发现服务对象根本不懂什么是“社工”,即使试过摆摊宣传他们也不知道或根本没兴趣知道。特别是我所在的社区是农村型社区,熟人社会里的村民更加没空理一群“陌生人”、“外来人”。因此也会反思社工这种固有的模式,是不是他们所能接受和理解的?

对于村民来说,社工确实是一群外来人,突然空降到这条村子后就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是社工是要服务这条村子的,你们村民赶快来了解赶快来加入,这样村民会理你吗?说实话在进入社区的前期,确实也曾遭过村民的白眼和无视,也很少有村民参加活动。

那怎么样才能让村民理你甚至加入你?田野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如果要深入群体融入当地就要成为“他者”。联系到社工在社区工作里就是要成为“村民”,摒弃社工的固有身份,当自己是“村民”去接触村民,所谓的“接地气”就是如此。这样社工才能与村民打成一片,村民才会慢慢接纳和欢迎,并且与社工为友甚至加入。

怎样才算成为“村民”?

当确定了我要成为一名“村民”时,怎么样才算做到了?以前的上班时间是从早上8:30-下午17:30,7小时一过就下班各自回家,根本没去过多接触村民和他们的生活,因为社工上班村民也要上班,村民下班社工也下班了。所以要成为“村民”第一点要做的就是突破固有的工作时间和贴近村民的生活,因此我们会早上6点钟去村里的粥铺和村民一起吃粥、晚上7点钟去村里的树头和村民一起聊天,晚上8点钟去村里的公园和村民一起跳广场舞.....,同时我们社工也开始在村里面租房子住下来,真正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外来人慢慢变成村民。

由于社工做了“村民”之后,常常与村民接触,与村民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以前社工走在村里,都是要社工主动向村民打招呼,村民有时还不认识你是谁。但做了“村民”后,村民会主动打招呼以及问候你,甚至有的村民会邀请社工到家里吃饭,把社工当村民一样一起聊家常聊村里的事。不仅与村民的关系变紧密了,连村民的社区参与度也提高了。

社工做了“村民”后,会在村民常活动的地点去认识和挖掘热心村民。像从粥铺发掘出了“村史保育小组”、通过“村史保育小组”发掘和保育本村的特色;从树头发掘出了“村民议事厅”,利用“村民议事厅”促进村民讨论村内公共议题关注社区;从公园发掘出了“三支广场舞队伍”,她们通过舞蹈表演活跃了仕版村的文娱氛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这都得益于“社工”变“村民”,变成“村民”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与村民建立关系的过程,当关系建立后要引导村民参与社区就相对有基础了。而不用一直强调什么是“社工”什么是“社区服务”,当村民与你熟悉了参与多了,他自然而然会明白的。这是我在做社区工作时认为最有趣和最值得分享的,摒弃“社工”身份,成为“村民”。所以我们很少称自己为“社工”,而常常调侃自己为“村姑”。

最重要的一点是做社区工作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把一切当作乐趣,所有的存在都是合理的,所有的遇见都是合理的,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收获。就像我明明是花信年华之龄,却成为了一名“村姑”。像长者一样去吃粥,像中年妇女一样去跳广场舞,像农民一样去开荒耕地。但我却觉得这一切都是有乐趣的都是合理的,最终也都会开花结果的!

 “别着急结婚,先跟乡土谈一场恋爱”,这是我留守农村和做社区工作的原因之一。我对乡土有着炽热的情感,也认为它很魅力,很乐意与社区和村民对话。所以在做了4年的社区工作后,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放下社工身份 陪伴村民社区成长”。

“60天社工备考挑战计划”截至目前共收到报名表1194份,有536位朋友经过我们工作人员确认报名成功进群了~ (点击下方海报了解详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