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短文20:论名声(叔本华)

论名声

叔本华(德国)

       名声和荣誉是一对孪生兄弟,好似双子星座的卡斯特和波勒士,两位兄弟一个永恒不朽,另一个却难以长存。名声能不朽,它的兄弟却只能昙花一现。当然,所谓的名声不是那种稍纵即逝的名声,而是具有高度的,深邃的真正意义的名声。荣誉是我们每个人在相似的条件下都应当去争取的一种东西,而名声则不可能赋之于每一个人。我们都有权利让自己具备“荣誉感”的品格,而名声则必须由他人认可或赋予。拥有荣誉最多能使他人相识,而名声则意味着出类拔萃的成就,使人们能怀念铭记。人人皆能求得荣誉,而名声只能为少数人所获,他们都是具有卓越成就的超常之辈。
       通向名声的途径有两条路,一是立功,另是立言。就基本条件而言,立功者需要有一颗伟大的心灵;而立言者则需要一个伟大的头脑。两条道路有区别,其得失也显而易见;功业如过眼云烟,而著作则永垂不朽。即使最为辉煌的丰功伟业,也只能影响一代人或几代人;然而一本才华横溢,飞珠溅玉的名著或者一首乐曲,却是生机勃勃的灵感源泉,厉经千年岁月仍星光璀璨光华四射。
       功业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回忆,而且在岁月的流逝中会逐渐遗忘变形,日复一日,人们对它渐渐不再关心,直至消失殆尽,除非历史将它凝固为石。而著作本身便可不朽,一旦书篇写就,便可与世长存。例如亚历山大帝王,我们所能记起来的只是他的威名与事迹。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等人,他们的思想言论至今仍然在每个文人学士的头脑中闪耀,其影响与他们在世时并无衰减。梵书与奥义今天还在我们中间流传研习,而亚历山大大帝当年光耀一时的丰功伟业,早已若春梦一般荡然无存了!
       实现立功多多少少要靠机遇。因此,获得功名,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其业绩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时事风云的造就,如果二者不能相互承辅,根本不可能有立功者的光华闪烁。以战功为例,它是一种靠他人所证明的成就,依赖的是少数见证人的证言,然而有些因素却难以确定。比如这些见证人并非都曾在现场亲眼目睹,即使在现场亲眼目睹,他们的观察报告也不一定公正确凿。
       与立功的情形相比,立言恰好相反,它无需偶然的机遇,所依靠是立言者的品德学问,并且借此可与世长存。此外,有时很难对所立之言的真正价值做出定论,内容愈是深奥,要想对它进行批评愈是不易。一般来说,很少有人能透彻地认识一部鸿篇巨制的价值,能够实事求是公正评价的批评家更是凤毛麟角。所以,靠立言而得到的名声,大都是靠诸多判断累积而成。前面已经提及,功业更多的是留给人们回忆,而且很快便成过眼云烟;然而有价值的作品,除非残缺不全,否则总是历久不衰醇香永在,犹如初版时一样新鲜生动,而且永远不会被一代一代相袭的传统所淘汰。再則,一部传世的优秀名著,即使问世之初会为偏见所笼罩,然而不会永久的被人误解;历经岁月的洗礼,它真正的价值终究会显现出来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