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记忆】旧时街巷
隔了一年才回家过春节,连外婆也离开了砌有老灶台的旧居住进了簇新的现代化小区。当然这并非完全处于外婆的意愿,而是旧居水角凌一带即将动迁。
一直并不清楚水角凌为何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名字,何况小的时候只知道方言里的念法,连对应的汉字都是后来才偶然得知。而这片占地面积不大的老街区,新千年之后一直有传言将会动迁,却一直不曾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成了宁海老城关最后一片浸透着历史记忆的地方,进去的道路从架在水渠上的青石板变成了水泥地,小院的道地从种满杂果的泥地变成水泥天井,但最终大概都会被铲为平地,再从这里建起十几层高的住宅楼吧。
偶然经过老城隍庙,才发现那个被洋房挤到角落里几乎无处容身的小小古建筑群竟然焕然一新,周围的房子拆了不少,城隍庙门口也辟出了步行街,还有长椅、花坛,公园也是,平添了一份休闲气息。
随着宁海城关生活中心越来越向北移动,当年热闹的中大街和桃源桥如今门可罗雀,所以将老城隍庙从现代化的拥挤中解放出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然而除了老城隍庙,宁海古城的一切记忆已然寥寥,父母辈还曾见过老城墙,到了我出生的时候,老城墙都已经被夷为平地,即便如今为了旅游修建了“西门”城楼,也早就不是原来的地方,更没有当年的那份厚重了。
中国以前的小城镇并没有太多差别,出于实用也出于制度,除了城隍庙、县府衙、钟鼓楼和县学,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而即便城隍庙的形制也大同小异。
然而今日的中国,即便二三小小城镇也修起了摩天大楼,什么购物中心、CBD、开发区,钢筋玻璃幕墙建造的丛林,比起古代更加缺乏创意,换了一座城市生活,街景却大同小异,也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悲哀了。
也许,照着老城隍庙的样子,水角凌的住户即便搬走了,也可以不要开发成住宅区,修成更加古老的样子,辟成博物馆,留下一点点这个城市旧日的味道,也许会更好?
▲西门城楼
▼城隍庙
然而也许这样的愿望是终究不能实现的,而消逝了的老街,就如同消逝了的旧日时光,只能空余物是人非的感慨了……
作者:何鑫,一位在上海工作的热爱家乡的宁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