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街】旗风猎猎美名留——山头名人

旗山名士

作者:王淑珍

缑城之东,长街中部,三门湾畔,有一适宜之处,青山作靠,秀水环绕,农林渔耕,一派生机。有山峰冉冉,如旌旗迎风飘扬,取名旗山。山头,既是旗山之头,又是村名。山头村人杰地灵、能人辈出,冯孝如、冯水、张煌言的故事广为流传。

01

张煌言

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明末浙江鄞县人,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官至南明兵部尚书。

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举鲁王监国,据守浙东山地和沿海一带。永历十三年(1659)与郑成功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终因兵败,孤军无援而退至宁海长亭乡,将义军屯驻山头村,“筑塘捍潮,辟田以赡军”需军饷。康熙三年(1664),随着永历帝、监国鲁王、郑成功等人相继死去,张煌言见大势已去,于南田的悬岙岛(今浙江象山南)解散义军,隐居不出。是年被俘,后于杭州遇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张煌言曾为抗清复明四入长江、三下浙闽,被史学家称为“义帜纵横二十年”。谥号忠烈,入祀忠义祠。葬于南屏山,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张煌言故事选

南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明军兵败,张苍水带领数名随从从皖南秘密抄山路走了27天,绕道潜行二千余里,九死一生,来到宁海。到宁海县城时,张苍水遇到一位扫地老人,老人的儿子因参加了张的义军,所以认识张苍水,在老人的掩护与帮助下,张苍水来到东部长亭乡山头村察看地情,打算重整队伍以图东山再起。

来到山头村,发现此处地大人稀,既有海涂良田可垦,又有旗山作靠,交通方便,易守易退,有利发展抗清势力。更重要的是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张苍水很是感动,写下:“海滨居民闻余生还,咸为手额,却以壶浆相饷。”“虚名浪说逐群雄,垂翅何心得楚弓?每把金鱼羞父老,岂应竹马笑儿童。衣冠不改秦时俗,鸡黍相遗晋代风。正觉渔樵多厚道,不将白眼看途穷。”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山头村民没有剃发易服,仍然保留着华夏衣冠,没有“白眼”相待他们,更让张苍水感动的是当地村民冒杀头灭族风险保护义军,与义军相依为命。于是决定在此屯田招兵,在西山殿暂做了个帅府指挥部,蓄积抗清大业。

不到一月,张氏旧部招摹义军竟达千人,几月之后达到数千人,但山头村在当时是一个海边小村,土地贫瘠,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粮食立刻就紧张起来。张苍水为解决军队的粮食问题命令军队在当地屯田,与百姓一起劳作,不增加百姓们的负担,制订了严明的军纪,严令军队不得四出掠粮,欺侮百姓。两年期间,义军最多有七千人。后终因山头地方狭小,加上形势紧张,移师象山。

庚子年,张苍水写下了名垂后世的《山头重筑海塘碑记》。张苍水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受百姓爱戴,罹难后,村人悲恸不已,数百年来一直在西山殿墙内隐藏着他的《山头重筑海塘碑记》碑刻,可惜的是此碑于1959年间失踪。后重刻碑记,立于西山殿前。

山头重筑海塘碑记

张煌言

台之缑城,枕山负海,其东部,即尾闾也。有乡名长亭,吞吐潮汐,居民日与鱼整为邻。而地脉涌出,發附一沙,与龙山相時对,地号山头,实沮洳场也。后以冯、袁诸姓来,卜筑于此,为浍以潴山泉,为塘以捍海潮,而其族始盛。其俗,树艺之外,皆以鱼盐为业,久之亦遂殷阜。当我国家盛时,海波不扬,邑多贤长吏。滨海丸封,又鲜戎马驿骚,故上农亦以力田举科,蜒户亦各以网署盆牢著姓氏。且家礼乐而户诗书,或冠进贤,或补博士弟子员,盖彬彬乎盛哉!但邑介山海间,田阻山则多硗,恒苦旱;田阻海则多盐,恒苦潮。于是乡之人聚族而谋,伐木畚土,隆其堤,复其障,微但沧海一变而为桑田,即潟卤胥化而为膏腴矣迨国变频仍,鱗介易我冠裳,十余年来,义旌遍海外,戎服繁兴。海滨遗黎,朝秦暮楚,供亿竭于两国,民力用是益殚。而保据兹邑者,文则猴冠,武则虎翼,民尚家室不保,遑问封洫哉!由是沉潦内溃,洪涛外啮,向之膏腴者仍归潟卤,桑田亦几变为沧海矣!

余自乙西倡义,漂泊海曲有年,近复鞠旅缑城外岛,闻之怅然日:“国事固沧桑矣,而民事宁可缓乎?且山头地势污下,一遇洪潮喷薄,无论阡陌巨浸,即庐舍亦荡漾波涛中。倘不急为修缮,民其不为鱼乎?”乃出金五十为倡,鸠工经始。而义士冯某等为之醵金钱,聚土木,以虔其事。大抵富者输财,贫者输力,靡不弃走恐后。因就其故址,增以新防:凡埤者崇之,圮者累之,阙者修之,薄者丰之。自冬祖春,盖三阅月而工始告竣。犹虑人情之易偷也,申约:以今时捐财之多寡,为他日授田之广狭。亦可谓计及久远者矣。

义士冯某等以功由余始,思勒诸石,且征文于余。余日:“天下事变,孰有甚于沧桑者乎?今乾坤陆沉,余既不能尘沧海而挽皇舆,而独能使一方之桑田不波平?况尔之自今得以践土食毛者,皆父老子弟力耳,余何知?”遂诠次颠末,以应其求。若夫董其役者,则有参军某、执金吾某,例得并书。

《风水山》

在明代时,西山殿屯兵屋后有许多七零八落的岩石生着,西山殿的西首都是各家住房。每当台风一来,对住房的安全有影响。张苍水想到这个安全问题,就发动全体兵士和各住户一起挑筑泥土,筑起一座小山,并栽种上松树等木,这样住户的房子安全又牢靠,吹不着东北风后,各住户就叫屋后松树山为风水山。

这些树一直保留到1956年,被当时最大的台风所毁。但住户的房屋没有损坏。都是张苍水给我们的好处,我们不忘张苍水的功德,永记心头。

冯宗苗手摘

02

冯水

冯水(1810-1843),字修火,谱名隆水,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人。山头冯水,是长街一带妇孺皆知的人物,因足智多谋,好揶揄捉挟,所为趣事至今尚为长街人所喜闻乐道。

冯水故事选

《一斗石子一斗米》

在清代时冯氏之繁,人才之盛,准备再建造 一所新家庙。冯水想天井道路最好用石子坦,可石子到哪里去弄呢?冯隆水脑子里在想这个问题。

有一天,天气晴朗,冯水去水车、白峤等地,看这边石子最多,故意站在石子滩上,看见有人群来就自言自语,边念边捡石子:这石子怎样子值钱,我去要船来运到家里去卖,能卖一斗石子一斗米。这话被一水车人听到,问冯水:先生,你把石子捡来一堆一堆干什么?冯隆水,像这样的大大小小的石子能换一斗石子一斗米。水车人说,这样我船自己有,石子不要钱买,只花点工夫运去就能换很多米。吃饱肚皮讲大话,冯水接着说:是哦,是哦,我也要买一船道地道路要用着,水车人问;先生 你是什么地方来的,冯水一一把姓名、地址、水路告诉他。

半月后,来了许多船,都运满了石子,到了东港,上岸准备卖一斗石子一斗米,可无人要买石子,也找不到冯水。实际冯水早就跟几个人说好,石子运到东港,你们说,谁要石子,一斗石子一斗米,是谁叫你们把这么多船运来石子的等等,谁叫你运来叫谁买。水车人向村里人打听:你们这里是东路山头吗?冯水是这村人是吗?村 民回:是的,你们已经上当了,谁要一斗石子一斗米啊,听冯水哄,呐,这块田是冯隆水的,要不倒在隆水的田里 ,水车人气炸了肺,念叨着“让你明年好种稻,让你明年好种麦”,把这些石子都发到隆水田里,算出了一口气。

冯水虽被水车人恨之入骨,可也为村里的道地、道路都坦上了石子,这块地实际上就是新家庙的地址,到现在这些石子路还留着。

冯宗苗口述

《争铺盖》

一次,冯水在沥头下了夜航船到宁海去,开船的时候,有个和尚坐在自己的铺上大讲冯水的坏话,以作长夜消遣。就躺在和尚铺旁的冯水知道这个和尚不认识他,便規劝说:"师父,你与冯水有怨仇吗?”和尚摇摇头说:“没有。不过冯水这人太坏了,专门捉弄人,我在宣布他的罪状,无非要替一般的好百姓打抱不平而已。”冯水又说:“难道你就不怕这位冯水见怪吗?”和尚怒容满面,激愤地说:“人家怕他,我可不怕他。可惜这冯水今天不在这里,假如真的在这里,我可要好好教训他一顿。”冯水听了此言,口虽不说,心里已在盘算了。

第二天上岸,和尚挑了铺盖走在前头,冯水远远地跟在后头,一到县衛前,冯水飞步追上,一把拖住和尚,大叫和尚偷铺盖,弄得和尚真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吵吵嚷嚷、拉拉扯扯地进了县堂。知县把和尚和冯水叫到案下,喝问为何争执。冯水连忙跪下说:“小人与他同航船来县城,不料这贼禿将小人铺盖挑了就逃,小人一直追到这里 ⋯⋯”和尚也连忙叩头说:“青天大老爷,这个铺盖明明是僧人自己的,他无故咬人,耍无赖 ⋯⋯”两人争论不休。知县一拍惊堂木,说:“你们都说是自己的铺盖,有何凭据?”和尚说:“僧人的被面、被夹里,被絮都是新做的,其他也没有什么记号了。”冯水赶紧接着说:“小人的铺盖有记号。”知县问:“是什么凭据?”冯水又说:“被的一角上缝有白布条,布条上写着'红缎被,白夹里,爹娘做的出门被’。”知县命人验看,果然不错,便喝和尚说“你这贼禿,竟敢抢人家的行李,本应重办,姑念你是出家人,从宽释放。铺盖交与原主领去。"

冯水谢过知县,挑了铺盖,一出衙门,就看见和尚在他前头走着,忙追上去对他说:“师父,铺盖本是你的,我已打赢官司,现在铺盖还你。”和尚起初还不敢接受,后被冯水硬放在肩上,オ敢挑了就走。冯水只等和尚走了几步,复又大叫和尚抢铺盖。衙役走上一看,果见和尚挑着铺盖,就不由分说又把和尚捉回来,如此这般禀知县官。知县因有衙役作证,便把和尚打了五十大饭,铺盖仍旧判还冯水。

冯水出了衙门,又去一把抓住和尚说:“师父,你今天吃苦了。"和尚不敢大怒,双泪交流,满怀怨愤地说:“你我面不相熟,为何害我好苦?"冯水指指自己的鼻尖说:“在下就是山头冯水,你昨夜骂得我痛快,所以今天也要打得你痛快。”说完,就把铺盖交还和尚,扬长而去。

摘自《长街镇志》

《买鸭蛋》

一天,冯水外游回家,路遇一个卖鸭蛋的客人,两人搭伙同行。那卖蛋客听说同路人是山头来的,就大谈起山头冯水来,说山头冯水专门哄人,若是碰到他,就得倒霉。冯水一边应和,一边又动脑筋了。

两人走到香岙岭上,在一块大岩石上休息。冯水打听了鸭蛋的价格后说:“这鸭蛋便宜,统统卖给我吧。”那卖蛋客正挑得气喘吁吁,汗流浹背,听说鸭蛋全部卖给他,那就无需再挑很远的路去叫卖了,真是求之不得,便欣然答应了。他们议定按鸭蛋的只数计钱。可是四周都是光禿禿的岩坡,放到哪里去数点呢?冯水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叫卖蛋客拿扁担横拦在岩石上,冯水一边数一边把两篮鸭蛋排在扁担上方的岩坡上,待数完排好后,冯水笑对卖蛋客说:“我就是山头冯水。”说完就走了。卖蛋客此时方知上当,但两手紧抓扁担不敢稍微松劲,否则,蛋都要滚到山下去了。直挡得两臂麻木,腰酸背痛,总算遇路人得救。

摘自《长街镇志》

《阿叔啜,阿叔啜》

冯水常年在阿叔家吃喝,他的阿叔也曾半玩笑半认真地说过他老是吃白食。

一天,冯水特意煨了一只鸡,沽了老酒,请阿叔来吃绍兴老酒白斩鸡。席间,冯隆水把大块大块的鸡肉挟到阿叔碗里,相劝阿叔:“啜啜,阿叔啜,啜,阿叔。”阿叔高兴的合不拢嘴,一时酩酊大醉。

第二天,冯水的阿叔发现他自家一只大雄鸡不见了,到处寻找。冯水走过去说:“啊呀阿叔呀,那只大雄鸡不是昨天我们配老酒了吗?”阿叔说:“你怎么把我家的雄鸡吃了呢?”冯水讲:“我不是早早和你讲明格'阿叔啜 ,啜阿叔’的吗。”“你 ⋯⋯”他的阿叔气得说不出话来。

摘自冯宗苗手抄

《摆摆冷,自己哽》

肥是农家宝。冯水阿叔在大路旁造了一间厕所,请老师的一天冯水的阿叔故意不叫冯水来吃。冯水小肚肠打梗了,嗳,非要叫叔叔请我吃餐不可。厕所造好以后,冯水每天清早拿一把伞戤在厕所门口,晚上拿回家,这样大小便的人看见门口有伞戤着,以为里面有人在大小便,就去了别的厕所。

过了半月以后,叔叔挑肥去,只见一缸清水,再过几天去挑肥,眝眝又是一缸清水,忖:这也怪事了。跟冯水说起,冯水有介事干掐算了一下说:哎,阿叔,你造厕所的日子不利呀!阿叔一想冯水说的也有道理,还是再择个吉利的日子办桌酒席,重新请一请厕所神,别的没有办法。阿叔叫冯水 帮忙请祭,在请祭时,冯水一本正经唸着厕所神的正经,口中念念有词:摆摆冷,自家哽,摆摆冷,自家哽 ⋯⋯

摘自冯宗苗手抄

《差堂吃屙》

一年,两个差人老堂到山头收田粮。他们气势汹汹,敲诈勒索,谁交不出田粮,就把谁家的被拿去,镬也拿去,闹得人心惶惶。冯水见了,心生一计,一定要他们尝点味道。

他走上前去,说:“老堂先生,好说好说,先喝点酒,田粮好说。”两个差人老堂听说有酒喝,就坐到冯水家里去了。冯水去买了一条大鱼,叫母亲拿把粟米掺在鱼肚里一起烧起来。

待酒喝得八九分醉、冯水用箸在鱼碗里划来划去,故意划出粟米来,突然一惊,急乎乎地问母亲:“鱼篮里的鮈鱼(河豚鱼)籽另外拿出来没有?”他母亲说:“我不晓得是什么鱼籽,以为好吃,就掺在一起烧起来了。“冯水一听大叫起来:“啊呀不好了,我本是好意,现在要弄出人命来了!"这两个差人早就知道鮈鱼籽是要毒死人的、看看鱼碗里有那么多的“鮈鱼籽”,又见冯水急得不成样子,也吓得面色铁青,瞪着眼睛问冯水有没有什么药好解。冯水呆了一会,连忙跑去锯了三根三尺长的小竹棒,丢给他们两根,自已拿了一根,跑到屙缸头(厕所),将小竹棒插到屙缸里,嘴巴含住小竹棒一头用力吸起来,边吸边叫:“要性命快点来!"两个差人老堂又醉又怕,就糊里糊涂地学冯水的样子吸起来。屙汁水一吸进肚子,臭气和酒气相斗马上“哇哇“吐起来,吐得两个差人老堂像白带鱼一样。冯水自言自语地说:“冯水吃屙是留底的,你们怎么连底也不留?”说完就装酒醉睡去了。

原来,冯水自己那条小竹棒中间的竹节没有打通----留着“底”,因此不管怎样用力吸,屙汁总吸不到嘴里。

摘自《长街镇志》

冯水趣事,流传尚多。虽无多大意义,难登大雅之堂,但在群众中历传不衰。

03

冯少如

冯少如(1874-1928),谱名瑛,清末秀才,民国初年(1912)曾任浙江省议员。据宗谱《庠硕冯君少如传》载,冯少如“生平轻财重义,好结客,交游甚广”。自家虽不是很富裕,但凡闻贫弱、鳏寡等生活无计,常会倾囊相助。行侠仗义,如遇纷争难解,常“一二语派遣之,不折服人”,因此他家“造门求质成者常如市”。人皆誉他为山头村的“平原君”,民间留传有许多他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故事。

冯瑛故事选

《冯少如吃桔》

山头有个冯立刚,别名冯瑛,官名冯少如,省议员。

一天在山头市街头行走,看见有位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客主蹲在街边,面前摆着一篮桔在卖。冯少如走上前不闻不问拿起一只桔就吃了起来,卖桔的人也不声不响地看着他吃。冯少如吃好桔问客主,这桔多少一只。客主见这个人好没有规矩,在心里盘算,哪有这样的人,不问价钱先吃,我就叫一个特殊的高价,看他怎么办。就随意说了一元银元一只桔。只见冯少如口笑笑答:好,这么便宜,全部卖给我,按只数算,多少只桔就多少元银元。客主听后很惊奇,心想,我特意讲一个没有的特殊的高价,哪有这位大客商还说便宜,全部卖给他。后他把这事告与其他人,说运气好碰到一个傻子,高价买走他的桔。别人告诉他,这位是山头冯少如,是省议员大人,他是看你生活贫苦,变相帮你。顿时恍然大悟,不由得从心里感激佩服。

冯少如走到别的地方,又把这些桔分给贫苦人家吃了。

古村山头,民风淳朴、

山水清丽、文化绵长、人杰地灵。

以此为傲,心中的彩旗永远迎风飘扬!

文字、编辑、图片|宁海县徐研会委员 濯清涟

审核|浩海紫烟

宁海聚焦文化工作室出品

文化宁海公众号

编辑濯清涟:PPC0808

(0)

相关推荐

  • 长街

    长街

  • 男宠怀义和尚(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十一)

    武则天重修了原来的白马寺,派怀义和尚为该寺的住持.怀义是鄠县人,本姓冯,名小宝,以前在洛阳街市卖药,因千金公主的关系进宫,并得到太后的宠幸.武则天想让冯小宝自由出入宫禁,便命他剃度为僧,大号怀义.又考 ...

  • 拜师学艺做巫傩弟子

    < 飘过我故乡的云朵>之 拜师学艺做巫傩弟子 (连载七) 狗尾巴 十二 福全爷爷带着我的父亲和阿叔去一个叫大园的寨子.这个寨子比我们的寨子要大得多,依山傍水,寨子里的铜鼓石路纵横交错,路路 ...

  • 石子的意义

    那些孩子在玩耍,他们变换着白石子的阵势,说:"这是在行军,那是牛羊群."但是過路人只看到石子,不明白他们心中的财富. 同样,享受黎明的人,跳入天光下的镜面用凉水洗礼,然后在初现的晨 ...

  • 【父亲节】渌水诗刊 || 冯桂林(散文)

    点击蓝字关注我吧 <大山里的父亲> 电视机里播正放着动画片<熊出没>,画面闪出一个镜头,光头强小的时候非常羡慕,并敬仰自己的父亲是一名伐木工,小光头强在一旁看着爸爸辛勤的伐木, ...

  • 【走进长街】山头:旗风猎猎山河秀

    " 故乡山川,在我心里,是一份使命与责任,无奈才疏学浅,只拙劣地描述故乡的风貌,粗浅地梳理故乡的历史文脉,为是想让更多的人看见故乡的山水,唤醒家乡的记忆,记住心中的乡愁,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 ...

  • 刘会强: 联通员工施援手 助人为乐美名留

    联通员工施援手 助人为乐美名留 5月31日下午六点多钟,正是一年一度传统节日"六一儿童节"来临前夕.平山县联通公司南甸镇联通分公司员工左文忠和同事刚处理完该镇上庄网络业务,返回单位 ...

  • 【走进长街】海角尾闾伍山村

    作者:东南风 航拍:山水尤 伍山村位于长街镇的东部,系伍家屿.松岙.洋岭.三角塘四个自然村合并组成,全村总户数650户,有人口2100余人. 伍家屿 松岙.三角塘 伍山村地处三门湾畔,依山傍海,环境优 ...

  • 【走进长街】旗山烽火台

    袁伟望 旗山烽火台 烽火台明代称烽堠,清代称烟墩,烽火台为俗称.烽火台多建在滨海或近海的山顶处,视野开阔,可观察海上往来船只动静,为海防的第二道长城.山头旗山烽火台,建筑在长街镇山头村北的旗山最高处, ...

  • 【走进长街】九江:更有江村如画里

    更有江村如画里 作者:袁伟望 摄影:尤才彬 九江 九江村,位于长街镇东北3公里九冈山东麓.现由九江.东陈两个自然村连接而成.村西一脉连绵九冈山,村东一带平洋桑田水.九江村掩映在九冈山麓的绿树丛中,可谓 ...

  • 【走进长街】东出宁城第一村:大湖村

    【走进长街】东出宁城第一村:大湖村

  • 【走进长街】潮横海阕车岙村

    车岙古村,在长街镇东北7公里的山岙间.西北隔沿盘头一浪山与西岙村相邻,东北与象山苏岙村隔石佛岗相对.车岙与西岙.苏岙三村,构成一个倒三角形分布.车岙村处在美丽的车岙港水库库尾,村北靠后门山,村东为塔山 ...

  • 【走进长街】别有新塘一抹香

    别有新塘一抹香 文字:小包车 摄影:山水尤 新塘村,位于长街东北,由上新塘.下新塘.小龙头3个自然村组成.东临岳井洋,西依车岙港,北靠大麦塘村,南临岳井村,树木葱茏,河水清澈,瓜田连绵,海风拂面,犹如 ...

  • 【走进长街】海豚来访大青洋

    大青村 位于宁海长街镇西南部.三门湾畔.胡陈港东岸,大青山.大虹山.大旗山三山环抱,由大青.上堍.洋加田3个自然村合并组成,全村655户共2035人,其中党员64人.村耕地面积2980亩.山林600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