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亭子之美|四大名亭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亭,源于周代,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设有亭史。到了秦汉,亭的建筑扩大到各地,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所使用。
魏晋南北朝时,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驿。之后,亭和驿逐渐废弃。但民间却有在交通要道筑亭为旅途歇息之用的习俗,因而沿用下来。
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它虽不如楼阁台榭庄严高大,却是一种画龙点睛式的小品建筑,其重要作用在于点缀,因其小巧轻灵,不拘于地。
亭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中国四大名亭,是我国古代因文人雅士的诗歌文章而闻名的景点,它们分别是滁州的醉翁亭,杭州的湖心亭,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爱晚亭。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
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亭园内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
醉翁亭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亭中新塑欧阳修立像。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圆底篆体“醉翁亭”三字。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
陶然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旧北京的外城西、南下洼黑窑厂南的慈悲庵内(陶然亭公园内),为中国四大名亭之一。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
陶然亭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楔之地”,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秀丽的园林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光辉的革命史迹,使它成为旅游观光胜地。
爱晚亭位于岳麓书院后青枫峡的小山上,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
占地面积50平方米,边长6.23米,台基高0.4米,通高12米。内金柱圆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条方形花岗石加工而成。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爱晚亭古朴典雅,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整体上保留了较多清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风格。
湖心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中央,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湖心亭与三潭印月、阮公墩合称湖中三岛,湖心亭为“蓬莱”,三潭印月是“瀛洲”,阮公墩是“方丈”。
湖心亭历史非常悠久,是西湖三岛中最早营建的岛,“湖心平眺”在清代的时候被列为“钱塘十八景”之一。在宋、元时曾有湖心寺,后倾圮。明代有知府孙孟建振鹭亭,后改清喜阁,是湖心亭的前身。
古代园林建筑源于古代一般建筑,是一般建筑的集大成者。具有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只有当其观赏价值大大超过实用价值之后,园林建筑才从一般建筑之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
在中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文化建筑互联网创新平台,建筑产业综合运营服务商!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