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关系的特点与危害 (有家就有邻,有邻百事临)
文明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为密切,有家便有邻,“做了邻,一家人”,邻里之间交往频繁,密切关联,要处理好这“一家人”似的邻里关系,我们不妨从邻里关系的一般特点谈起——
日常性。“低头不见抬头见″,这句民间俗语道出了邻里之间接触(chù)次数的频繁程度。邻里关系好的人,日子富了有人尊敬,光景穷了有人帮助,遇到不幸有人同情。反之,富了众人回避,穷了有人讥诮,出现不幸同情者寥寥。
稳定性。一旦为邻,世代共处,多数人都是几代人在同一空间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常说:"有千年邻居,无百年亲戚″可谓恰当、深刻、中肯。
相关性。邻居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之中,关起门是一个小家,打开门就是一个大家,心然存在很多共同利益,诸如清洁、污染、噪音、治安等问题,处理不当,每个家庭都会感到不便,一旦遇到麻烦,大家都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节奏。"行要好伴,住要好邻”——这是祖祖辈辈勤朴善良的人们切身实践的共同体会。
琐碎性。存在了几千年的村庄,一个个都是在“狗守夜,鸡司晨,蜂酿蜜,蚕吐丝"的日复日、年复年中度过的。作为居住其中的一个成员,无论你有多高职务,无论你有多大财富,无论你有多深学识,也无论你有多少悲喜哀乐,"进了村子皆为邻",一定要以普通成员的身份说话、办事、处人。所谓“乡里乡亲面前无高矮″,即言此理。如果你信奉"有钱能买鬼推磨”;如果你以“喝令三军”的气魄处理邻里琐务;如果你以"阳春自雪”的气度对待“鸡毛蒜皮";如果你把自己的心理失衡转移到邻里之间发泄;那么,等待你的结局心然是焦头烂额😓,孤身只影。
差异性。"人过一百,五颜六色",此话不光说明人的个性特点不同,也说明了人的个体素质不同。同一地居住的人,一方面素质差异很大(这些差异含着产生矛盾的土壤),另一方面又必须和谐睦邻,这就要求人们约束自我,适应客观。
干扰性。或是祖辈交恶,或是他人挑唆,或是为邻的一方“疑人偷斧",或是自己的亲属"缓报军情”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原有的邻里关系,其中有的人当他认清真相和民明白利害时,往往木已成舟,祸已酿就。
"易燃性”。民间纠纷中,邻里之间者居多。邻里间发生纠纷的"三部曲"通常是:由动口发展到动手;由一人参与发展到多人参与;由民间调解发展到诉诸法律。此类矛盾,往往是一旦起火,很难自熄。不少人的错误做法是"为了掩饰第一个错误,常常人为地制造出第二第三个更大的错误”。当他们捶胸顿足懊悔当初时,多数人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起因一般是:(1)房地界纠纷;(2)婚姻纠纷;(3)意外事故处理中的纠纷;(4)子女矛盾引发的家长纠纷;(5)借贷和索债引发的纠纷;(6)争夺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权引发的纠纷;(7)财产分割和赡养老人中引发的纠纷;(8)个别基层干部处理问题失当引发的邻里纠纷等。
波及性。邻里关系的好坏,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家庭关系关系、子女教育、社会治安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等。可以推想,一个地方的邻里关系紧张,矛盾迭起,那里必然是鸡犬不宁,人心不安,好景不长。相反,如果邻里关系好,大家心情舒畅,有了不愉快的事也能合力解决……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人和则政通,政通则业旺,业旺则民富。它的一般循环规律是:人的素质——邻里关系——社会治安——建设环境——经济效益——两个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