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干货|一道好题,演绎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所有核心考点、核心题型(合集)

欢迎星标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转发文章,点亮在看

最近有朋友反映看不到我们的推送。原因是,公众号推送规则改版了,就是如果大家长时间不看我们的文章或者长时间没有分享点赞,就会默认你不喜欢,不需要这个号,从而你的新消息里就会停止展示推荐我们的更新,我们的号可能因此就会被“淹没”了。改变这个现状的做法是:
一、把我们账号星标,点击文章标题下“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进入首页,再点右上角的“设为星标”...  就可以星标。
二、看完文章能顺手点赞、点在看或者分享一下。
这样,我们就不会再轻易彼此错过啦!
1
原题
材料一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
“城镇化”一词的出现显然要晚于“城市化”,这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汇。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力推中国的城镇化概念,并获得一批颇有见解、影响较广的研究成果。
城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它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这是近50年来中国首次在最高官方文件中使用“城镇化”。(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二
(摘编自《1950—2025年中国与世界城镇化率比较》)
材料三:
依法执政能力是党领导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增效剂,具体表现为依法决策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城镇化进程中依法执政对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破解制度难题、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面对城镇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法治是最好的化解之道。
一方面,建立健全以保障农民权利为核心的法治体系。从人口学意义上看,城镇化的本质问题是农民问题。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通过立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构建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通过司法保障农民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长期帮扶机制;等等。
另一方面,提高党对新型城镇化的依法决策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党领导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制定发展规划,推进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权利,维护社会稳定;要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坚持依法决策和科学决策,城镇化政策的调整、农地征收补偿制度的修改、城镇地址和规模的确定等都要依法依规进行。(摘编自焦晓云《加强党的领导,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力》)
材料四: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但在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重物轻人、“兴城不兴业,见物不见人”的现象,违背了城镇化规律。所以,中央一再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明确提出“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摘编自彭焕才《解决好人的问题是城镇化的关键》)
0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城镇化率起步低,但是一直在增长,特别是1980年以后,我国城镇化率增长迅速,预计到202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5%。
B.从1950年开始,世界城镇化率虽然增长有快有慢,但是一直缓慢上升,预计到2025年,世界城镇化率约是1950年的两倍。
C.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率比中国城镇化率起步高,几乎呈直线式增长,并且曾经长期高于中国,但是2005年之后被中国超过。
D.较发达地区城镇化率最高,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80%;虽然我国的城镇化率与之相比有差距,但这种差距预计会越来越小。
0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这也是各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经历的反映,在这个过程中,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
B.中国学者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创造了“城镇化”这一概念,并在后来的研究中获得一批研究成果,富有见解,影响较广。
C.虽然“城镇化”出现的时间比“城市化”要晚,但是党的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官方文件中使用了“城镇化”,却没有提到“城市化”。
D.材料引用“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这句话,是想说明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最好借助法治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
E.中央预见一些地方将会偏离“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的方向,违背城镇化建设规律,只重“物”而轻“人”,所以一再发声,进行纠偏。
03.我国应如何做好城镇化建设工作?请根据材料简要回答。(4分) 
0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居住地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职业的转移,因而城镇化是各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B.城镇化过程中,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依法行政能力均意义重大。
C.只要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加强法治,就能解决好城镇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D.较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率曾一度远远高于中国,但中国近年来上升势头明显。
0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努力保障农民工的各项权利,因此,城镇化的本质问题就是农民问题。
B.为了防止城镇化过程中出现如重物轻人等违背城镇化规律的情况,中共中央多次发声,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关键。
C.在城镇化建设中,因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从而使第二、第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因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D.城镇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也即城镇化的内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
E.以法治化解城镇化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要把建立健全以保障农民权利为核心的法治体系,与提高党的依法决策能力、行政能力结合起来。
06.文章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探讨城镇化问题,请分析四则材料的侧重点。
答案
01.A项中“一直在增长”错误,从图表中看,1970年、1975年城镇化率和1965年相比是下降的。
02.AD。B项中“城镇化”这一概念不是辜胜阻创造的,辜胜阻只是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C项中“却没有提到‘城市化’”于文无据。E项中“预见”错误,应是出现了违背城镇化规律的现象,是既成事实而非“预见”。
03.参考答案:①依法执政,通过立法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②坚持党的领导,提高党对新型城镇化的依法决策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③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④以人为核心,解决好人的问题。
04.D.A项强加因果。“必经阶段”无中生有。B项偷换概念。偷换了“依法执政”;C项关系失当。
05.DE. A项因果倒置,且扩大范围“从人口学意义上看”;B项时态变化,已然未然;C项关系失当。
06.参考答案:①第一则材料,侧重城镇化概念的含义、表现,及概念的缘起。②第二则材料,侧重中国与世界城镇化率的比较及趋势预测。③第三则材料,侧重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④第四则材料,侧重说明城镇化的关键是解决好人的问题。
2
原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材料二:

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垃圾的价值在300亿元左右,此类资源重复利用率较低。

B.《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是推进我国垃圾处理工作的总的路线图。

C.垃圾分类是居民的基本责任,民众在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实践两方面都应该进一步提升。

D.前些年,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工作,曾受制于生态文明建设、国民素质和垃圾处理设施。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B.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C.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D.《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侧重说明垃圾污染的状况及对居民健康的威胁,意在引起读者对垃圾分类的关注。

B.如果做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工作,就有利于重复利用资源,可能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C.我国城市在郊外露天堆放垃圾,可见各级政府没有落实好主体责任。

D.只要做到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描绘的蓝图就能变成美好的现实。

5.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6.我国垃圾分类工作面临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案
1.答案:D。

解析:该项中“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以偏概全。由材料二第二自然段中“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可知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既与民众有关,也与政府有关。

2.答案:D。

解析:A项范围扩大。原文是“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B项偷换概念。该选项将原文“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中的“垃圾分类”,偷换成了“垃圾处理”。C项张冠李戴。原文是“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

3.答案:D。

解析:A项“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 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无中生有。B项曲解原意,但很有迷惑性,但根据材料一第二自然段内容,可知该项中“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说法曲解了原文意思。C项错误有二,其一是第一分句表述的目的,是强加的,造成关系失当;其二是政府的“拖延”“观望”,在原文中只是一种推测或者提醒,选项却将原文中“应当”的事, 当做了“已经”发生的事,导致时态错误。D项, 材料二的第3段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与D项“《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相符合,而“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这个评价,对应文本结尾的注释文字,是正确的。

4.答案:B。

解析:A项改变了原文意思的程度。材料一没有“侧重”“说明垃圾污染的状况及对居民健康的威胁”,只是略说。C项扩大范围,且强加因果。原文“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且前后句强加因果关系。D项表述关系失当。“做到全民动员”这个条件,只是“《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描绘的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这个结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所以用表示充分条件的关联词语“只要……就”来连接是不恰当的。

5.答案: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解析:此题为筛选信息题,答案所需信息散在原文中。如材料一的图表包含“居民要提高认识”“居民要掌握垃圾分类方法”等信息,材料二第三段中,包含了政府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等信息。将“零散”的信息依据题干要求整合,将繁杂的信息一句题干的要求“简缩”即可。

6.答案:居民方面:①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实践情况较差。②被后端处理不到位、不完善伤害了积极性。③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准确率较低。政府方面:没有做好后端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工作。

解析:此题为筛选信息题,答案所需信息散在原文中。将“零散”的信息依据题干要求整合,并将信息依据题干要求转换角度即可。

3
原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计算成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势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4分)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针对博物馆的藏品开展研究,可以使博物馆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化研究中心。
B.西安、广州、济南等城市相继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提升城市竞争力,拉动旅游消费的增长。
C.博物馆里藏品丰富,依托这些藏品开展科研活动,就可以取得大量科研成果。
D.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也顺应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求的多样化需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如今博物馆服务于大众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B.从2001年到2014年的13年间,参观博物馆的人数,增长了8倍,上升势头明显。
C.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可以从多渠道、多层次,以多种形式参观博物馆的各种藏品。
D.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不容易用数字衡量,但博物馆可以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
E.西安、广州、济南等城市相继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因为博物馆具有展示城市历史文化、提升文化品牌价值的功能。
6.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博物馆除科研方面以外的作用。
答案
1.答案:B。解析:观察材料二的柱状图,可以发现,除了2007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之外,2003年的增加值较前一年也有所减少。因此,该项中“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的说法错误。其余三个选项,均可以通过观察图表,结合文字正确判断。
模型归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将图表嵌入到文字材料中,成为材料的一部分。图表的信息,对于作答很重要。请大家认真领悟的是,图表里的数字,一般来说,只是能反映出一种趋势而已。或者说,图表里的信息最大作用就是反映出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数字本身意义不大。试题中,对于图表内容的考查,绝大部分侧重图表信息反映出的趋势。此题BC两项即是。
2.答案:B,C。解析:由材料第一段相关内容可知,A项中的“依然”一词,造成选项意思与原文意思不符。由材料二中“……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可知,选项D的两处表述均少了“直接”二字,造成该项违背愿意。由材料三中“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可知,E项中的“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理解有误。
模型归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选择题,设错方式与论述类文本阅读相似,不外乎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改变、时态变化、无中生有等等。其核心是在考查是否“准确”“严密”地理解原文信息。所以,熟知选项常见错误,结合文本仔细辨别就可以了。
3.答案:①依托藏品开展的科研活动能够产出丰富的科研成果。②博物馆可以整合一个地区的科研力量,培育出科研团队。
解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在科研方面的作用”的限制,在三则材料中仔细筛选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比如,根据“材料一“中“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一句,可归纳出答案第①点;根据“材料一”中“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一句可归纳出答案第②点。
模型归纳:此题属于筛选信息题,“筛子”就是题干。即按照题干的要求,将原文有关信息提要、整合、转换,成为合格答案。作答此类题的关键有二:一是按照题干要求找到答案信息源;二是按照题干要求将信息源做提要、整合、转换等处理。大家将此题答案与对应的原文相比较,就会发现答案是如何出炉的了。
4.答案:D。解析:A项偷换概念,且扩大范围。该项将原文“文史研究中心”偷换成了“文化研究中心”。且原文是“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B项无中生有。该项中“拉动旅游消费的增长”于文无据。C项关系失当。单有“依托这些藏品开展科研活动”这一个条件,不一定能得到“取得大量科研成果”这个结果。
模型归纳:偷换概念的错误,大多是将原文的概念,偷换成了它的子概念或者属概念。如此题A项,“文化研究中心”就是原文“文史研究中心”的属概念。二者貌似相同,实则各异。关系失当的错误,常见的有因果失当、条件失当、递进失当等。C项错误即是条件失当,即“依托这些藏品开展科研活动”这个条件,只是“取得大量科研成果”这个结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所以该项用表示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就”就造成失当。
5.答案:DE。解析:A项张冠李戴。第二分句的主语应该是“博物馆”,而不是“形式”。B项偷换概念。该项将原文的“人次”偷换成了“人数”。C项张冠李戴。该项将“文化遗产资源”偷换成“藏品”。且曲解原意,原文“共享……文化遗产资源”不一定是“参观”。
模型归纳:张冠李戴的错误,在具体的试题中有多种表现。此题很有难度,表现在首先要判断出此项第二句的主语承前省略,应该是上句的“形式”,再结合原文判断其真实主语应是“博物馆”。
6.答案:①博物馆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服务于大众。②博物馆可展示城市历史文化、提升文化品牌价值。③博物馆可向社会提供文化创意产品销
售、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产品或服务。④参观博物馆是直接地了解或者融入一个城市的最重要途径。⑤博物馆可以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
模型归纳:此题属于筛选信息题,“筛子”就是题干。即按照题干的要求,将原文有关信息提要、整合、转换,成为合格答案。作答此类题的关键有二:一是按照题干要求找到答案信息源;二是按照题干要求将信息源做提要、整合、转换等处理。必须注意的是,原文的信息,往往与题干要求不一致,必须做角度转换和提要整合处理。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