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观物取象话浮萍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小指月刚背完《滕王阁序》,爷爷就在一边拿起药篓子和捞浮萍的工具,说,指月啊,背完《滕王阁序》,我们捞浮萍去。
原来小指月每天都要背诵一篇《古文观止》中的名作。即使背完了,早上起来也要诵读一遍。
小指月说,爷爷,我都背会了,为什么我每天还要诵读呢?
爷爷说,刚开始记诵靠的是记性,现在记熟了,再去吟诵,启发的是悟性,练的是功夫。功夫功夫,一日不练百日空。
所以小指月从小到大,就没停过吟诵诗词和文章,从小小的唐诗到中篇的宋词,再到恢弘大气的各类千古名篇,如《出师表》《滕王阁序》等。
小指月不解地问,为何我们学医要背这么多文学篇章呢?
爷爷说,你纯粹地攻读医籍,可能掘出运河,而你提升了古文修养造诣,就有可能酿成江海。
爷孙俩个背着药篓子到池塘去捞浮萍了。浮萍长得到处都是,各种河池沼泽里都有。小指月捞得很快活,这些一个一个的水上浮萍,就像一艘船只一样,浮在水面,你把它按下水,它还是浮上来。太神奇了,大自然居然有这种东西。
一般的草木都要长在土地里,不能走来走去,一旦挪来挪去,就很容易死去,所以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
小指月看着浮萍出神说,爷爷,这浮萍怎么像长了脚一样,可以随着风水到处漂游,四处为家,而且在哪里它都长得好。
爷爷笑笑说,那你从浮萍这个随风漂游之象看到了什么呢?爷爷总是善于从药物的生长习性和特点去启发小指月认识中药的悟性。
小指月早就把中医基础理论烂熟于胸,所以他轻松地答道,风者善行而数变,这浮萍既有善行而数变的特点,它比藤类药更能走来走去,居无定所,就像风一样,没有固定的踪迹可寻。所以这浮萍第一大特点,应该是善于祛除肌表的风邪而治疗风湿痹证。
爷爷听后默许地点点头说,没错,《本草纲目》上说,浮萍主风湿麻痹。有诗赞曰:
天生灵草无根干,不在山间不在岸。
始因飞絮逐东风,泛梗青青飘水面。
神仙一味去沉疴,采取须在七月半。
选其瘫风与大风,些小微风都不算。
豆淋酒化服三丸,铁镤头上也出汗。
小指月听了爷爷朗朗上口的浮萍赞,他马上记了下来。原来这浮萍能够治疗风湿痹证,是因为它善于发汗解表。
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说,治疗风湿如果不懂得发汗是不行的。但发汗得有个讲究,应该用微汗法,因为微汗就等于出邪气,而大汗便会耗元气。元气一耗,固表功能减退,风湿又会钻进身体里来,安家落户。
所以用汗法时,不管治风湿还是伤寒感冒,张仲景都说,不可以让身体出汗如水淋漓,这样病必不除。
上次有个渔夫,靠打渔以养家糊口。这渔夫经常清晨迎着雾露入水捕鱼,搞得周身痹痛。他来到竹篱茅舍,说,大夫,我这病不治就没法再养家糊口了,治又没有钱,这可咋办呢?
爷爷笑笑说,这很简单,民间中医简验便廉,你想治好病,又不用花什么钱,一样可以。
这渔农听后,好像看到了一丝希望,忙问道,如何治好病,又不需要花什么钱?
爷爷说,你经常打渔,在水面上看到有不少浮萍,你就捞些浮萍回来,记住要那种紫背的浮萍,效果最好。
小指月当时不解地问,为何要用紫背浮萍?
爷爷说,紫色善入血分,可以发血分的浮风湿浊。
这渔夫又问,那我该如何用这浮萍呢?
爷爷笑笑说,很简单,一小半晒干打粉,用姜枣茶趁热送服,可以兑点小酒;另一半新鲜的浮萍,用来熬水洗澡,那么你那身体窜来窜去的痹痛感就会减轻。
这渔夫听后,按法治疗了四五天,果然身体痹痛减轻,从头到脚都轻松多了。就像给脏腑洗澡一样,非常舒适,又恢复了往日的龙精虎猛。
小指月这次既看到了浮萍祛风解表、发汗治风湿的效果,更看到了民间中医居然如此简验便廉,不费分文,就可以治好疾病。
看来《本草纲目》上说,浮萍主风湿麻痹脚气,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经验啊!所以小指月就在笔记本中记道:《本草求真》曰:浮萍专入肝、脾。浮于水上,体轻气浮,辛寒。古人谓其发汗胜于麻黄,下水捷于通草,一语括尽浮萍治功。故凡风湿内淫,瘫痪不举,在外而见肌肤瘙痒,一身暴热;在内而见水肿不消,小便不利。用此疏肌通窍,俾风从外散,湿从下行,而瘫与痪其悉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