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优秀的子女的生命之根+高压线+陷阱

告诉你优秀的子女是这样培养的(讲座精华记录)

要把一个孩子培养成一个杰出的人,家长要在孩子身上完成的任务是塑造孩子的六大生命之根,也就是六大核心精神软件,而不能碰的是三条高压线和两个陷阱。

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在一些家长的心中,养育孩子就是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孩子身体发育良好;教育孩子就是教会孩子学习数理化史地生等自然知识和语文、外语等学校开设的社会科学知识。很多家长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仿佛孩子只要学习好了,就一定能成才。
    这是在教育孩子观念上普遍存在的灾难性误区。假如我们把孩子比作一棵树的话,树冠是孩子的智力,树干是孩子的身体,而树根是孩子的心灵,是孩子的生命之根。树冠代表着孩子头脑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和学会的技能,它是孩子在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基础上才能完成的任务。树干代表着孩子的身体,它的发育成长所遵循的是自然规律,只要我们按正常的生活方式供给孩子物质营养,孩子就会发育良好。树根代表着孩子心灵的发育成长,就一棵树而言,树根决定着树干和树冠,如果树根出了问题,那么树干也无法长成参天大树,而树冠更无法枝繁叶茂。因此,我们必须把我们的目光盯在孩子心灵的培养上——— 塑造孩子的生命之根(核心精神软件)。

六大生命之根(核心精神软件)

第一个要镶进孩子生命里的精神软件是“自尊心”,当孩子开始尊重自己,把自己当作和别人一样平等的人来尊重的时候,孩子的主体人格就建立起来了。
    自尊心是孩子精神人格的脊梁。如果孩子没有建立起自尊心,他就不会在意别人怎样看他,他不懂如何去看别人的眼神,他不会用心去研究人群的行为规则,他也就不会寻求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由此也就没有了上进心。这时通过批评来教育孩子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不在乎你的看法,你的批评对他不起作用。没有自尊心的孩子不会主动参与群体活动,不尊重别人,不尊重自己,没有在群体中出类拔萃的欲望。

应该说,自尊心是孩子的生命之火,是孩子成长的原点。自尊心没有建立起来,就等于孩子的生命之火没有点燃,因此,他不会有成长的动力。
    建立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来对待。当父母尊重孩子的时候,他开始尊重自己,进而他会尊重别人。这样他的“人化”过程才能启动。建立孩子自尊心的第二个重要的方法是无条件地爱孩子。当父母无条件地爱孩子的时候,孩子的自我价值会上升,他开始感觉自己很好,进而会产生寻求更好的动力。

第二个软件是建立孩子的 “自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家长来说,不能说是一辈子的任务,至少是孩子25岁以前的任务。孩子在离开家长之前,家长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树立过程。就是说一个人不能一劳永逸地永远有自信心,他必须每时每刻地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去做事时的主观心理状态。有了自信心他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甚至调动潜能,把事情做成功。

第三个精神软件是“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孩子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人的相互关系时产生的主观心理状态。
    当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痛苦、快乐产生因果联系,自己对这种联系很看重的时候,就产生了责任心。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讲话影响其他同学,如果他有责任心就不会在课堂上讲话了。责任心分为对内的和对外的责任心。对外的责任心比如对别人、对家庭、对社会的。我们要讲的是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太多的家长没有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责任心,没能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然后由我们来看管,来强迫。这样,等于孩子对人生的责任由家长来承担了。家长当了警察,孩子成了小偷,我们不断地在后面监督。如果孩子建立起对自己负责任的责任心,我们家长的监督职能就可以解除了。责任心没建立,一个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去积极进取的!孩子会变得被动,家长推一下他动一下。

第四个精神软件是 “主动进取精神”
    如果孩子自己要成长,自己要学习,那么教育孩子就是太简单的一件事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特点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能学习好。”如果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孩子是无法学习好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我们没有培养出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那么将来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在人生中成功的。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就意味着一个孩子对生命没兴趣、对人生没有兴趣、对自我没有兴趣、对一切都没有兴趣,整个人萎靡不振,那么这个孩子精神上是不可能发育成长的。

第五个精神软件是“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写的《学习与兴趣》一书的基本概念是说:兴趣是学来的,不是天生的。所谓兴趣是当孩子在做这种行为的时候,他能感受到快乐,不用意志力逼着自己去做,形成自动反应叫作兴趣。
    如果在孩子大脑的神经系统中,做一个学科的功课会产生条件反射的快乐,学习兴趣就产生了。这种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孩子第一次做这个行为是不会有什么快乐的,反复行为,最后能不用意志力,条件反射地把事情做对。再由于家长的表扬、鼓励,孩子找到了快乐,时间长了,形成自动反应了,每次行为孩子能够找到胜任自如的感觉。此时,所谓兴趣就产生了。
    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靠意志力学习的。孩子晚上看书到一两点钟,是因为有兴趣看书,不想睡觉,也不觉得累。如果凭意志力,是断然做不到的!
   对于孩子来说,要想学习好,培养学习兴趣是前提,是第一位的。而学习兴趣是需要从小进行培养的。

第六个精神软件是“良好习惯”
    习惯即不用意志力就能做出自动反应。良好习惯是一个人快速成功的快车道。
    真正以学习为生的人,比如很多优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授,没有人是靠意志力来学习的。这些人都是因为学习产生快乐才会没日没夜地做,后来就成了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他日常的行为,而这日常行为决定了他的一生成就。

三条“高压线”和两大“陷阱”!

  100个优秀家长,就有100种家庭教育的方法,但很多个体的方法和经验不能普遍适用。那么,我们能否找到具有规律性的科学方法为大众所遵循?

  家庭教育的三条“高压线”

所谓高压线是我们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绝对不能碰的!

第一条高压线是“忽略孩子的存在”

在孩子生命早期,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的解释家长不听,这时,第一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第二会损害自信心,他会认为自己不够好,父母不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忽略孩子的存在”是比打骂孩子还严重的恶习。

我们头脑中的观念是:孩子还小,还不懂事!我们认为等孩子懂事时,再去注意听他说话就可以了。

有个5岁小男孩,他母亲穿着背心、短裤,他早上起来看见妈妈就对他妈妈说:“妈妈,我要和你说句话……”他妈妈着急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然后,领着孩子去超市。在超市里,孩子说:“妈妈,我要和你说句话……”他妈妈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然后买了牛奶、面包往回走,和相遇的熟人打招呼。回家路上孩子又说:“妈妈,我要和你说句话……”妈妈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终于回到家,妈妈说:“好了,这回你说吧!”孩子说:“妈妈,你短裤前边的拉链没拉上!”

很多的家长没有耐心去听孩子说话!孩子要买什么东西,要做什么事情,要解释什么东西,认为小孩子不懂事不用理睬,根本不听他的理由!其实任何一个孩子的任何行为在他自己看来都有合理的理由!你必须听明白他的理由,然后告诉他哪个成立,哪个不成立。帮孩子解决问题,否则的话,就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条高压线:破坏性的批评

破坏性的批评是扼杀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最重要的杀手。

很多家长,批评已经成为他们顽固性的痼疾。对孩子除非不说话,说话就批评。我们自己认为批评是为孩子好,是为了改正孩子的缺点。事实上,破坏性批评的结果与我们希望它达到的结果完全相反。我们本来希望改掉孩子身上的缺点,却反而把缺点给固定下来了;我们希望激发起孩子成长的动力,却反而扼杀了孩子成长的动力;我们希望孩子完美,却把孩子弄得没皮没脸,自尊心丧失殆尽。

第三条高压线:强迫

父母强迫孩子做事情,会扼杀了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而且形成被动的习惯。

学习是脑力劳动,它需要学习者处于主动状态,他自己主动想学习,才能学习好,才能不感到辛苦劳累。如果孩子不想学习、厌倦学习,那么学习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折磨,是苦不堪言的事情,他是很难取得优秀的成绩的。这样的孩子成年以后会成为一个被动的人,那是他一生不幸的根源。

两个“陷阱”

所谓“陷阱”,就是表面上看没有问题、有道理,但实际上是灾难!

第一个陷阱是:“有条件的爱”

有条件的爱,是说我们家长不能无条件地爱孩子,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
    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做出相应的行为或取得相应的成绩,然后我们再给予孩子与之相适应的爱。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成了“生意”关系。这种有条件的爱,极大地扼杀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还需要做出相应的动作,父母才能爱自己。孩子在意识深层感觉的是屈辱,是人格的贬损,是自尊心的伤害。
    在人间,爱的可贵性在于它的无条件性。无论在成人的世界还是亲子关系中,有条件的爱都是爱的“伪造品”。

第二个是“家长输不起的心态”

曾经有个家长说:“我真的输不起了!”为什么呢?“我们生怕孩子不学好!”“那咋办?就这一个孩子!”是很多家长的口头禅。当你说出“输不起”三个字时,你已经输了!因为你已经把自己放在输家的位置上了,你没有绝对信心孩子会上大学,会作出有价值的贡献!你是站在错误的角度看孩子:这孩子可能成流氓,可能做不该做的事……你越是担心,就越是加倍看守孩子,最后导致孩子的自尊、自信、责任、主动进取精神被加速地扼杀!
    因为有输不起的心态,我们会严格监视孩子的一言一行,然后帮他做所有的事,告诉他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特别是看到孩子和坏孩子在一起,有坏的行为的苗头,我们就越发担心,越担心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进行破坏性的批评,最后孩子真的学坏了!这好比孩子站在万丈悬崖上,有掉下去的危险,家长从后面以百米的速度冲上去救孩子,结果可想而知。真实的逻辑是怎样的呢?80%的情况是孩子被我们亲手推下去了!这个时候真正应该做的是放松,相信孩子没问题,然后通过与孩子建立良性关系来把孩子拉回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