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叛国投敌而且还挖坟掘墓,儒家却为何对他大加赞许?

伍子胥的一生,可以说是完全悲剧的一生。当年楚王与费无忌灭了他的全族,这也就算了,更惨的是,这两个仇人还没等伍子胥报仇,竟然就死了。

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身负血海深仇,而是仇恨永远无法消解,那它就会像你的影子一般,无时无刻不与你纠缠在一起,无论你怎么做,都无法摆脱这个阴影。即便现在伍子胥攻下了楚国的都城、毁掉了楚国的宗庙社稷,但他的内心依然阴暗、依然彷徨,他一定要做一件事来稍稍平复一下心中狂涌而出的仇恨之焰,不然的话,他非被这团烈焰烧焦了不可!

伍子胥要做的这件事,就是挖出自己仇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泄恨。

——我曾立下誓言,你所带给我所有的痛苦,我一定要你加倍奉还,你虽然死了,但我也决不能就这么饶了你,我要毁掉你在这个世界上所珍惜的一切,包括你的国家、你的老婆、你的儿子,还有你的尸体!

在古代,鞭刑是上司对下属、主人对奴仆惩罚时所施的常用方式,伍子胥选择这个方式对待楚平王的尸体,正是对楚王以及楚国最大的侮辱。

于是,伍子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探知楚平王的王陵在郢都东门外寥台湖一带,立即带兵前往搜寻。可是到了地方一看,但见平原衰草,湖水茫茫,四处搜觅,均不见此墓踪影。

天色慢慢黑了,大家还是一无所获,随从们默默地看着伍子胥,满脸无奈。

努力了十数载,竟然一切成为泡影,伍子胥捶胸向天,狂吼:“老天,为什么,为什么你不让我报仇,你如此不公,何以为天!”

突然,一阵电闪雷鸣,天上开始下起倾盆豪雨,它们肆虐着席卷而下,冲刷着夜色笼罩的原野,整个世界一片荒芜。

仿佛就在那一瞬间,天地间只剩下了风声和雨声,瓢泼的大雨劈头盖脸地砸在伍子胥的脸上,身上……但他一点都不觉得痛,因为痛,到了极点,就变成了麻木。

伍子胥一声长啸,在荒野上狂奔起来,突然脚下一滑,摔倒在泥泞的路边,他无助地趴在地上,没有一点儿想爬起来的意思。

就在这个时候,朦胧的雨线中,一双草鞋出现在伍子胥的眼前。

伍子胥抬起头来,看见一个灰衣书生,打着一把红伞,笑眯眯地看着他。

“伍将军你要找的莫非就是楚平王的坟墓?”

“你是谁?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还知道我的来意?”

“小生的姓名不重要,我就问你,你是不是想找到楚平王的坟墓?我可以告诉你。”

伍子胥大喜,忙问:“真的吗?你若是肯帮我找到这昏君的墓地所在,多少钱我都可以给你!”

“小生乃穿越之人,你的钱财我也带不走,算啦。时空局,哦不是,上天见你可怜,故派我来给你指点迷津。楚平王这个人,一辈子干了不少缺德事儿,他怕别人日后挖他的坟,所以将自己深埋在这个寥台湖之底。你必须弄干这个湖里的水,才有办法得到他的尸体。”

“啥穿越,不知道你在说个啥?不管,算了,我试试吧!”于是伍子胥派军士连夜负沙阻住流水,又泄去湖水,果然在湖底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石棺,大家齐心合力,“哼哧哼哧”的将这个庞然大物抬上岸来,打开一看,却发现里面只有楚平王的衣冠和一大堆耀眼的金银财宝。

伍子胥可不稀罕这些金银财宝,他一把拉过那书生,怒道:“好小子,你敢玩我?”

那书生笑道:“将军息怒,此乃疑棺也,真棺尚在其下。”

伍子胥放开书生,说了声抱歉,赶忙令人挖开石棺下面的石板,果然又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铜棺,打开一看,里面赫然是一具尸体,虽然已埋在湖下多时,但因用水银等化学物质殓过,所以肤肉不变,面色如生。

雷电闪过,映得天空一片煞白,也将那具尸体照得清清楚楚,毫发可见。

伍子胥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幅脸庞——楚平王,这就是楚平王熊弃疾的尸体,绝对不会错!

他沉默了良久,突然间爆发出一阵狂笑,他疯了一般的笑着,疯了一般的冲上去,用左脚狂踩尸体的肚子,又用右手挖出了尸体的眼睛,嘶吼着说:“你活着的时候不辨忠奸,杀我父兄,死了还要眼珠何用!”

接着,他又取出一支九节铜鞭,开始发狂似的鞭挞楚平王的尸体,一下又一下,仿佛要将全身的力气全部用光一般。

《史记》与《吴越春秋》两本史书都很热心,伍子胥鞭尸也在旁边帮忙数着,硬说他一共抽了三百鞭,这么多鞭抽下去,这才叫真正的粉身碎骨。于是我这个无聊人士也帮忙算了一下,三百鞭,就算两秒钟抽一鞭,中间还不能休息,也需要足足六百秒、十分钟之久,伍子胥的体力还真好啊。

终于,楚平王的尸体被抽得只剩下一堆碎肉碎骨头,伍子胥无力地瘫倒在地,仰天狂笑,银白的乱发漫天飞舞,景色极其恐怖,令在场的所有人以为见到了来自地狱的恶魔。

书生摇头,这B级片中才能看到的情景,并没有让他震撼,反而让他感到无比悲哀。因为没有人能比他更了解伍子胥了,因为他是个作家,专写历史,而且已经写了伍子胥好几年。

伍子胥还在笑,俊朗的脸庞以不可思议的状态扭曲着,无比狰狞。

可是在漆黑的夜色中,没有人发现,在伍子胥的笑容当中,有一滴晶莹的泪珠慢慢从他的脸颊上滑落下来,在这滴眼泪中,除了为父兄雪恨的欣喜,更多的是激动过后的空虚,以及无奈。

伍子胥明白,就算自己再怎么折腾楚平王的尸体,他的父兄,也不可能再活过来了,如果说这些年来他还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就是复仇的话,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努力为之奋斗的东西了。从今天开始,他只是一具名为“伍子胥”的躯壳,他为吴国所做的任何事,只是尽一个朋友和臣子的义务,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对他而言已经不再重要。

伍子胥仍然像个落汤鸡般傻傻地坐在风雨中,浑然不知那个奇异书生已经莫名其妙的消失了,狂风吹来,将他的泪水刮到了无边无际的夜空之中,可是他的脸上,依然没有任何表情,仿佛这满天的狂风暴雨根本不存在一般。

当年,伍子胥全家被灭,流浪于江淮之地的时候,谁能想到日后他竟能以一己之力帮助小小的吴国灭掉泱泱大楚——作为一个臣子敢于向国君挑战,作为一个个体敢于向一个国家挑战——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可是英雄一转眼,却变成了个恶魔,就当伍子胥五战五捷,攻入郢都后,一转身却当上盗墓贼,留下了惹来无数非议的三百鞭,而世间的道学家们往往都喜欢借此说事儿,说伍子胥为了私仇背叛祖国,引狼入室,杀死了多少无辜的楚民,实在是妇人心胸,残暴不仁,彻彻底底的楚奸作为,比如:

唐代史学家司马贞:“嗟彼伍氏,被兹凶慝!员独忍诟,志复冤毒。霸吴起师,伐楚逐北。鞭尸雪耻,抉眼弃德。”

金代文学家王若虚:“勇而无礼,为而不顾,既自贼其君,又贼人之君,员真小人也哉!”

明代学者邵宝:“伍子胥孝知有亲而不知有国,仇一人而戕一国,卒之流毒宗社,不亦甚哉!”

然而,这些人的说法是有问题的,要知道,在春秋时代,国家的意义与后世并不相同,“血亲复仇”的意义与我们现在也不相同。我们且看看与伍子胥同时代的人是怎么说他的吧:

庄子说:“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沉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谓忠臣也。“

屈原说:“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另外,我们都知道,孔子最容不得乱臣贼子,伍子胥引吴入室,掘墓鞭尸,可谓罪大恶极,但孔子言论却只字未提。《公羊传》则以微言大义为伍子胥解释说:“父不受诛,子复雠可也;父受诛,子复雠,推刃之道也。”意思说父亲无辜被杀,儿子报仇是可以的。父亲犯法被杀,儿子报仇,这就是互相仇杀的做法。而伍子胥的父亲是无辜被杀的,所以伍子胥复仇没错。

大家看出来没有,越古之人,就越能能理解伍子胥。毕竟,血亲复仇,是在人类氏族文明期间就种下的感情和行为模式,也是儒家伦理中基于孝道的保底设计,而对个体血性的肯定,这才是儒家的原初思想,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以直报怨”。真正的儒家信徒,内心虽有“仁”的一面,但他的“仁”只会针对自己的恩人、战友与同志;对待仇敌,则从来不会留情。汉武帝打匈奴的时候,明说了自己就是为报高祖平城之耻,还借用儒家思想说:”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其实《公羊传》后面还接了一句更狠的话:“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顺便说一下,很多人读史,都觉得伍子胥这一段太过夸张,似乎有演绎的成分。但1965年,荆州博物馆在潜江市张金镇三定村林家鸟台南一百米处,进行了疑似楚平王古墓的发掘,只挖出了一个六边形的大棺材坑,尸骨难寻,证明了伍子胥鞭尸楚平王这段历史的大体框架,还是真实可信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