陉山二三事:山不在高,有龙则灵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期间,文物工作者曾在陉山脚下挖出许多古墓,时代从远古直至民国,密密麻麻的,甚至一层摞着一层。
宋人诗云:“自古陉山多吉宅。”几千年来,陉山都被视为风水宝地。
神仙鬼怪,自然也络绎不绝。
子产祠中的偶像。
为儿子抢亲的郑大王,是不是郑国名臣呢?
《太平广记》里,有一则陉山神仙与凡人结合的故事:
唐代,长葛县令严郜罢任后,在陉山上修建别墅,“良田万顷,桑柘成阴,奇花芳草,与松竹交错,引泉成沼,即阜为台,尽登临之志矣”。
严郜之妻姓裴,生育有三个女儿,长女嫁荥阳郑氏,次女嫁京兆杜氏,三女名叫阿姗,特别聪慧美丽。
咸通六年(865)清明节,十五岁的阿姗与家人一道登径山游玩,在山西岭的郑大王祠中开宴,逗留了许久,直到傍晚才归还。
走到半路,一阵怪风刮过,三女儿阿姗晕迷不醒,头上金翘不翼而飞。
家人扶着阿姗到家,请巫者前来禳解。
巫者一番忙活,神仙显灵:“我是郑大王,今天要聘你的女儿,嫁给我三儿子。”
严家人好吃吃喝地招待,请求巫者到郑大王庙再求求神仙。巫者走进庙内,正在阿姗丢失的金翘放在神座上。、
不知道郑大王与巫汉是用什么方式沟通的,总之这个儿媳妇娶定了。
阿姗只能辞别人世,成了神仙家眷。
一个离任县令能在陉山安居,可见当年住在这里,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一不小心,还能和神仙结成亲戚。
这个郑大王祠,是不供奉的郑大夫祭仲或子产呢?为了给儿子娶个媳妇,神仙也不要人设了。
苏辙像
深潭藏老龙,北宋颍昌府曾持虎头来求雨
宋代,传说陉山的水潭中有黑龙居住,求雨辄应。
宋徽宗时期,有一年春旱,颍昌府派人来到陉山求雨,投虎头骨于潭中。
这种求雨术的逻辑关系是:黑龙沉睡在潭底,有些怠职不作为,所以人间少雨。龙虎两强相遇,必然争斗,龙一旦破水而出,自然挟风带雨。
大雨果然随之而来,居住在颍昌城的苏辙见雨而喜,以诗纪事:
陉山潭中黑色龙,经年懒卧泥沙中。
嵩阳山中白额虎,何年一箭肉为土。
龙虽生,虎虽死,天然猛气略相似,生不益人死何负?
虎头枯骨金石坚,投骨潭中潭水旋。
龙知虎猛心已愧,虎知龙懒自增气。
山前一战风雨交,父老晓起看麦苗。
君不见岐山死诸葛,真能奔走生仲达。
——苏辙《久旱,府中取虎头骨投陉山潭水,得雨戏作》
李孟像
危墙不立,元政治家李孟,曾在这里隐居
陉山虽小也通灵,历代不乏名人逸士前来隐居。
金朝末年,阳翟诗人王郁曾“移隐陉山,覃思古学”,后以诗情震动天下。
元代中期,政治家李孟因躲避宫廷斗争,“逃之许昌,筑室于陉山潩水间,若将终身焉”。
后人为李孟建祠纪念。直到明初,遗址尚在。知州陈琏曾赋诗感怀:
前代有名臣,晚节号秋谷。
声名溢寰宇,勋业重钧轴。
初年居许昌,别墅依水曲。
光风泛崇兰,苍雪洒修竹。
当时择名胜,此地擅幽独。
俯仰成百年,乐事随转烛。
故基长蒿莱,终日来樵牧。
我今重经过,恻怆访遗躅。
清风已寥寥,芳草几回绿。
李孟终究还是回了朝廷。隐居陉山的经历,给了他傲视一切的资本。
(古籍中”邢山“通”陉山”,为了行文方便,引文皆用“陉山”。)
↑↑ 点击可加关注,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