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少阴病——四逆汤

少阴四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1 少阴病,脉沉细数者,病已入脏,此为在里,不可发汗。自此条已下,皆为脏病,并无一字言经病者,故不可发汗。少阴脏病提纲,有禁汗之条。脏寒水动,乃可曰少阴病,若五日经传少阴,未入肾脏,少阴诸里证丝毫未现,而其时三阳太阴经证俱在,则不为少阴病乎;曰少阴病者,少阴盛极,独自为病也。阳明,太阴,厥阴,俱同此论。

2 少阴病,脉细者,阴阳俱虚,沉为在里,此是脏寒,数为中虚,此是亡阳火逆;阴阳俱虚,脏寒而火逆,此为在里,不是表证,故不可汗。病已入里,在汗之以泻阴中丝微之阳根,则纯阴无阳,大事坏矣,故不可汗。细沉之数,不见土缓,细沉阴盛,数为中虚,火不根水,极虚之脉。

论;自此条以下皆是脏病,皆遵不可发法之禁忌。现代普通的感冒,都没有用中医治疗的,若是发汗,人人畏之,何谈少阴病,经脏双解,余也不敢用,科学化的今天谁都害怕出现医疗事故,治每一个急证或大病,都如临生死局,没有保障,中医只能自保,与其冒险,不如直接不用,这也是中医的现状与困局,个人都愿意冒险。即使你相信中医,由于理论系统性缺失,它也不能真正的发挥治病之功。也只是看缘分治病。今天的中医急诊阵地已经丢了,现在就干点治小病养生的活。在正确的中医理论支持和有效的法律保护下,中医才能取得大的进步,二者缺一不可。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只能随波遂流。

先师书名,为什么叫《伤寒论》,从此思得;一为太阳伤外感之寒(经阳),天之气也,二为少阴伤水旺之寒(肾脏寒),人之气也,天气人气,皆伤水寒。足太阳膀胱,以寒水主气,病必外感伤寒也,足少阴肾脏,寒水之气从手少阴君火,化气为温,病必还其本原。寒者,水之气,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病必伤寒。太阳经伤外寒,少阴脏伤内寒。内外双感,脏病连经。天人之气,表里皆寒,故先师经典著作,名曰《伤寒论》。

少阴五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1 少阴病,脉沉者,沉为在里,水寒无阳,是为脏寒,急当温之,此为一定之理,四逆汤,扶阳建中,温燥脾肾之阴寒。

2 阳消阴长则人衰,阳虚阴旺则人病,阳绝阴孤则人死。阳盛于火,阴盛于水,火性浮而水性沉,少阴水脏,病见脉沉,则经阳卸事,脏阴司权,死机攸伏法当急温,宜用四逆,尺则水动寒作,死证蜂生,温之无及矣。“太阴篇”,大凡少厥之死证,皆由脾阳之颓败,少阴厥阴之生证,在脾阳之来复,太阴一脏,是存亡生死之关。

论;中医的传承中,理论本身就有精华与糟粕,更多的是糟粕理论,让后学者分不清对错,久学苦读,也不能入仲景医门,只能用前人之方套用患者之病,不知深研仲景,反承诸家药方,迷失在理论丛林里,分不清谁对谁错。中医也变成了武林大会,如滋阴派,脾胃派,扶阳派,伤寒派,温病派,今天又出来学院派,咋一听象武侠小说。而中医正统理论,一脉相承,唯有黄元御,仲景之后,继承四圣,唯此一人,《伤寒金匮》,两本书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医医疗体系,足够和众多理论药理设备组成的西医体系相对论,并且胜于西医。而今天中医毁在中国人自已手里,成了保健养生,调理亚健康的行当了,沦为了西医的附属品,可有可无的替代品。不学仲景,不为中医,深学仲景,则知今天的中医跑偏了。今天的中医为何治病不行,中医又为何分科,答:经典学偏了,黄元御依然没有受到重视,黄元御就在那里摆着,只是没人研究了,学了各种偏差错误的理论,迷失在理论的丛林中,再回头看黄元御,正确的理论也辩别不出来了,失去了辩别能力,此最是可悲。体制教育考什么,就让学生学什么,中医必然走上西医的管理模式。理论体系不对,就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中医。放弃了仲景,中医永无出头之日。中医自身的问题多,理论的错误是限制中医发展的最根本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