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鉴别入门小知识,了解一下
清朝经历了近300年的历史,家具由继承、演变到发展,在形制,材料,工艺手段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其独特之外。
明清两个朝代上下相承,为什么代表它们家具最 高水准的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它们的风格特点却迥然不同呢?这个问题曾经困惑过我。然而,翻开历史长卷,我们可以看到:任何文化现象都离不开它的历史背景,当然任何工艺美术的风格也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明朝是在推翻了元朝统治以后建立的。作为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统治者为了防止中原人民起来反抗,实行保甲制度,每几户人家才允许合用一把菜刀。在这种制度下,人民群众遭受到的控制和压迫可想而知,当时家具的制造和发展也受到了限制。明朝建立以后,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经济发展,市场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发展的机会。明朝初期,由于海上交通的发达,给海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更有三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在与南洋、南亚、西洋各国的贸易中,运回各国盛产的珍贵木材。这些产于热带的木材,具有质地坚硬、强度高、色泽和纹理优美的特点,因而在制作家具时有可能设计出不同以往漆木家具的造型,采用较小的构件断面,制作精密的榫卯结构,并且可以进行细致的雕刻装饰和线脚加工,表面可以做到精细光洁,完 美无遐。有了这个物质条件的前提,才使得明式家具在造型艺术上的新创造成为了可能。更重要的是众多人文画家的参与,给家具艺术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明代的工匠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榫卯结构,以达到明式家具设计的需要,满足不同结构,不同部位的要求。新创的家具功能合理,结构科学,工艺先进,造型优美,品类齐备,形成了简洁、高雅、纤巧、优美的明式要素。随着经济的繁荣,城市建设,住宅和造园艺术的发展,必然对家具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明清家具还是讲究实用,大多数藏友买回去还是要继续使用的,所以就要求家具的品相要好。品相的好与坏是决定明清家具的价值之一,再购买老家具时要仔细鉴别家具的品相,有没有损坏、有没有修补对其价值影响极大。
明清不乏效其兴味的仿竹制作木家具,紫檀、黄花梨、酸枝等硬木性好,尤其适合做杆件瘦劲的仿竹家具。明代仿竹家具较为简洁,只在结构特征上模仿圆竹家具。至清代、民国时期则对于竹的外观模仿更加形象,一般在边角及腿部采用仿竹节图案,寓意节节高升。常见的有雕竹节纹方桌、雕竹节纹扶手椅等。
中国的明清家具,准确地说,是中国明清时期宫廷和富贵人家的家具。它的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在于制作的材质。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标志着中国近代远洋贸易的开端。从此,中国的皇 室和高官贵 族开始大量地从南洋购入优质的硬木作为家具的用材。所谓硬木,又称细木,材质坚硬,密度大,多沉水,容易保存,以黄花梨、紫檀、红木为主。明代多用花梨,清代多用紫檀、红木。这些贵重的木材,质地坚实细密,花纹清晰美丽,色泽深纯雅洁。
民国时北京琉璃厂的一位古玩商人赵汝珍,在他的《古玩指南》里写道:“欧美人士之重视紫檀,较吾国尤甚,以为紫檀绝无大料,仅可为小巧器物。拿破仑墓前,有五寸长紫檀棺椁模型,参观者无不惊慕。及至西洋人来北京后,见有种种大式器物,始知紫檀之精华尽聚于北京,遂多方收买运送回国。现在欧美之紫檀器物,缘由北京运去者。”外国人对中国明清家具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中国本土的旧货商人。于是,国内老家具商店便开始大量收购硬木家具,以谋求高额利润。与此同时,有眼光的中国收藏家和文化人士也在保护性地搜求它们。著 名学者朱家溍先生的父亲朱翼庵先生,就是这个领域中先知先觉的代表。
明清时代是具我们比较近的时代,也曾具有繁盛的时期,因此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是专家的必要任务。在明清时代,家家户户都需摆放家具,而且摆放的位置都有所讲究,因此要想了解明清的文化可以通过对明清物品的了解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