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国宝 |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朝书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后半卷为无用师卷。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苏州常熟人。元代著名全真派道士。晚年结茅庵于圣井山,故又号井西道人。黄公望为著名山水画家,与倪瓒、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有《大痴道人集》、《画山水诀》等。
黄公望
黄公望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
黄公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正如恽南田所说,“所作平沙秃峰为之,极苍莽之致。”董其昌还曾说,他在长安看这画时,竟觉得“心脾俱畅”。
《富春山居图》描绘的是富春江—带秋天的景致。起伏变化的峰峦,萧瑟苍简的树木,群山环抱的村落,顺水漂流的鱼舟,如此这般恬淡宁静、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令观者在凝神欣赏之际有如进入画境。
《富春山居图》足以代表他一生绘画的最高成就。图为长卷,山峰起伏,林峦蜿蜒,平岗连绵,江水如镜,境界开阔辽远,雄秀苍莽,简洁清润。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变化无穷。其山或浓或淡,都以干而枯的笔勾皴,疏朗简秀,清爽潇洒,远山及洲渚以淡墨抹出,略见笔痕。水纹用浓枯墨勾写,偶加淡墨复勾。树干或两笔写出,或没骨写出,树叶或横点,或竖点,或斜点,勾写松针,或干墨,或湿墨,或枯笔。山和水全以干枯的线条写出,无大笔的墨,惟树叶有浓墨、湿墨,显得山淡树浓。远处的树有以浓墨点后再点以淡墨,皆随意而柔和。
黄公望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无论是艺术修养、笔墨功力还是对于大自然山山水水的真切感知,几乎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所以说,这幅作品不止是笔墨间的创造,更是作者用全部生命完成的创造。画面上的用笔,既简洁凝重又纯粹干净,没有丝毫的轻浮造作,一派自然天真之象。
尤其是在淡墨的使用上,那种空灵的韵味似乎蕴含着浓郁的禅意。这幅旷世佳作自从被焚坏以后,被焚烧的部分到底画的是什么已经无从考据,也许正是如此,才更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超清欣赏
(双击放大更精彩)
“书画同源”系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