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解三国(6):张飞大义助刘备,刚柔相济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这两句话,就是《三国演义》描述张飞遇见刘备,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形象。很多人对张飞,都认为其性情暴躁,做事冲动,其实不然。

张飞刘备  刚柔相济

张飞的出场,尽管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第一句话,先描述他的声音,用了一个厉字,第二句话还是形容他迅猛如豹如虎的猛将的气势,声音进一步描绘成像空中震耳的雷声、迅猛飞奔的骏马,简直如见其人,呼之欲出。与刘备的沉静稳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谓一静一动,一刚一柔,刚柔相济,必将成为完美的搭档。也就是这个声音,当阳长阪桥前,独自一人,三声巨雷般的喊声,就吓退了曹操几十万的雄兵。因此张飞迅猛若雷,神威般的气势绝非普通的有勇无谋的莽夫。

作者用非凡的笔力,让人物栩栩如生,让人进入剧情,并非目的,其实张飞的出场,最关键的,并非对他声音的描绘,而是张飞讲出的第一句话:“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一个莽夫,怎能有如此见识,讲出这般豪情壮志,没有半点隐晦,讲话一步到位,性情直率,脱口而出。可见张飞,首先想到的是一个男子对国家的大义,国家有难,义不容辞。赶紧想办法为国出力,为何叹气?

因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张飞的性情,快速,直接,勇猛,有着刚正不阿的正义的一面,虽然喝酒后容易粗暴待人,有不足的一面,但他刚义果断的一面,才是主要的特点,因此,他才会怒鞭督邮贪官,惩恶护民;才会入西川时义释严颜,善待黄忠老将,才一再展现他刚猛的同时,有勇有谋,更是侠义之人。如果刘备突出仁,张飞就是突出不讲情面,刚正不阿的义。义偏刚,仁偏柔,刚柔相济,即为仁义结合。两者本为一体,不可分开。

因此,第七十回,作者以诸葛亮之言,对张飞下了一个总的评价:“孔明笑曰:'主公与翼德做了许多年兄弟,还不知其为人耶?翼德自来刚强,然前于收川之时,义释严颜,此非勇夫所为也。’”

(0)

相关推荐

  • 义薄云天关云长(三国演义与三国志)

    对<三国演义>当中关羽的形象来说,义薄云天这个词是对他最好的评价,这个是关公的形象流传千年,万民景仰的人格基础.有个相声<三近视>,说三个近视眼比眼神,说明天关帝庙给关老爷挂匾 ...

  • 三国演义之后续

    话说孔明既死,其魂魄便飘飘然来到天界之中见到了故主刘备及其麾下数员大将. "主公,"孔明诚惶诚恐地说,"我未能辅佐好少主,有负重托,真乃万死莫辞其咎!" 刘备连 ...

  • 义解三国(5):刘备登场,德先行

    上篇交代,因黄巾军叛乱,张角一军来犯幽州边界,情势危急,幽州[注1]太守刘焉,发榜各县召集义兵,榜文行至涿县[注2],这才引出刘备,正式登场. 刘备登场  德志先行 于是桃园结义的故事正式开始,刘备首 ...

  • 义解三国(8):张飞怒鞭督邮,蕴含两大目地

    张飞怒鞭督邮,是<三国演义>第二回的一个经典故事.这个故事不仅为了表现张飞正直仗义,敢于为民除害的品性,它还成为详尽描述灵帝时期,宦官"十常侍"把持朝政,为所欲为,欺君 ...

  • 义解三国(14):献帝位长,令义理两大基点得以并行

    在作者罗贯中的眼中,三国的安排,既是以天地人三才的形式在传达天人合一的人文观,告知人们文化的主导者,在天不在人,但同时整部书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点明这段历史是要在地上让人去"演"出 ...

  • 义解三国(1):《三国志》与《三国演义》

    中国人熟知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三国历史的上百个经典人物故事,大多出自<三国演义>,但它的原型,却来自<三国志>,那么这两本书,区别何在? 简单的说,前者是小说,就 ...

  • 义解三国(2):何为义?

    <三国演义>演的是"义",因此开卷的第一个经典故事,就是"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张飞的桃园结成了没有血缘的义兄弟的关系.那么这个" ...

  • 义解三国(4):张角恶用道术,宗教邪变

    "黄巾贼"定位史书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注解:刘备)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这句话是史书<三国志>"先 ...

  • 义解三国(7):桃园结义,重在誓言

    关羽: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 刘备与张飞相遇后,接着就是关羽的出场.张飞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关羽则貌若神将,一身神威,令人一见心生敬畏.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 ...

  • 义解三国(9):以书传道,为人解惑

    天经地义:天在导  地在演 古人做人讲"天经地义",不仅仅指符合天理与人道.<三国演义>其实就在揭示"天经地义"的另一深层内涵:朝代的更替,是天在经 ...

  • 义解三国(11):董卓谋废帝,卢植驳谬论

    百官众将,找到被宦官劫持的汉少帝与陈留王后,来到京城的西凉刺史董卓,便趁乱而入,以保驾的正当名义,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直接冲到了少帝的身边.等于直接将朝廷众臣和帝王,绑架在手,因此,他很快做出了废帝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