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历法的系统建构(一)

作者:肖军

现任北京古观象台常务副台长,
科学传播系列研究馆员。
1986年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毕业,
之后在北京天文馆工作至今。
从1990年开始在古观象台研究中西天文学史,
策划中国传统天文学的展览,
复制古代天文仪器,
撰写文章、开始讲座及各种科普活动。
   

1、《黄帝内经》的历法结构

《黄帝内经》历法实际上分为三部分,纪岁法,纪月法和纪日法。365日的天度法是用来纪岁的,大小月是用来纪月的,而360日的气数法是用来纪日的。在此基础上,《黄帝内经》构建了五运六气的系统理论。这里有意思的是,岁、月、日的排序是相对独立的,而且其循环周期是有错落的,天度岁是365日,气数岁是360日,月是朔望月,置闰是平的中气,4年闰一日。在里面实际运行着一套完整的年、月、日的干支循环系统,他是五运六气的符号定格表述,是一套人为的系统,构建在自然天象历法之上,像是编织了一张不同网格大小的叠套系统,用它罩住自然天象的循环往复,这也许就是老子所说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系统建构。

从此可见《黄帝内经》构建了一部体系分明的完整历法,他不同于十九年七闰的阴阳合历,而是一部以节气为框架,岁以大寒为终始,月以朔望月定大小,日用六十甲子为循环的叠套系统,然后用天干地支对岁、月、日分别定格,纳入五运六气的双周期的运行体系中,有条不紊,环环相扣,体现了古人依据天象构建人文历法的殊胜智慧。而且将之应用于古老的医学体系中,在时间的维度上构建了天人同构的系统理论,应和了内经中的贤人境界:“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天与人相互关联,在时序中变化往复,周行不殆,积气盈闰。是人与天签的最早的一份合约,合同于道。

2、干支历法中的纪日、纪岁

基于上述的历法原理,《黄帝内经》中构建了一套五运六气的干支历法,古人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来纪日、纪年、纪月。在《黄帝内经》中360日的气数法是用来纪日的:“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来排序日的方法,用十天干顺序对应十二地支,天干循环六次,地支循环五次,完成六十个不同的干支组合,60天一循环,六个周期为一岁,360天比一岁365天少5天,理论上经过12年同一天重回他的干支。这种纪日的方法,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沿用至今,一天都没有错过。

(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循环表)

内经中亦用这种方法来纪年,《素问·天元纪大论》中言:“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六十岁中都用干支来标记每一年的名称,沿用至今,2020年立春之后即为庚子年。

进一步,《素问·天元纪大论》中又将干支纪岁与三阴三阳做了对应划分:“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己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