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将在正史和演义中死法有何不同,张郃于禁一致,徐晃最离谱

五子良将是曹操手下五员大将,分别是:张辽、于禁、徐晃、张郃、乐进,因为正史和三国演义的不同,正史是指真实的历史,而三国演义只是这部小说中的描述,有可能与正史相同,有可能与正史不同,这里就五子良将在正史中和在演义中的死法有何不同做一个说明。

在正史中,五子良将地位最高的是于禁,其次是张辽,再次是张郃,再次是乐进,最后是徐晃,这是他们大概的地位与能力排名。

在三国演义中,五子良将中武艺最高的是张辽,其次是徐晃,再次是张郃,再次是乐进,最后是于禁,这是以他们的武艺高低来排名的。

五子良将

一、张辽

张辽最早是丁原的手下,丁原受到何进征召进京,张辽被派出去招兵,丁原被杀后,张辽招兵回来就投降了董卓,董卓被吕布所杀,张辽又跟随了吕布,吕布被曹操所杀,张辽就率领手下士兵投靠了曹操,正史上张辽是主动投降曹操的,而三国演义却中把张辽的投降还弄个插曲,说张辽不愿意投降,还是刘备与关羽求情才投降的,实际上正史没这回合,正史上张辽投降曹操是主动投降的。

正史上的张辽远远超过三国演义中的张辽,正史上的张辽是曹操手下最勇猛的将领,因为合肥之战,张辽率领800勇士就打得坐拥十万大军的孙权狼狈不堪,除此之外,张辽还在白狼山之战斩杀乌桓单于踏顿,勇闯天柱山斩陈兰、梅成,张辽在曹操去世后被封为前将军,晋阳侯。

正史上张辽的死法是:正常去世,死于公元222年,享年53岁。

张辽晚年的时候仍然镇守边疆,在驻守雍丘的时候得了病,曹丕非常关心张辽的病情,不断派出使者慰问,同时还请御医为张辽医治,但张辽的病一直没好,而且张辽还抱病与东吴军队交战,孙权听说张辽在,仍然很忌惮,还记得自己7年前被张辽打得心惊胆战的合肥之战,在广陵之战,张辽、王凌等人击败了吴将吕范,随后不久就病逝在江都。

张辽

演义上张辽的死法是:被东吴将领丁奉一箭射中腰部,不治而死。

演义中的张辽只能算一个二流武将,明明正史的一流武将被三国演义所黑成二流武将,三国演义中的张辽七八十回合能战平太史慈,五十回合能战平张郃,五十回合战平凌统。

最终张辽随曹丕伐吴,但是所部军队被吴将徐盛所击败,曹丕于是逃跑,张辽为了保护曹丕,主动迎战东吴将领丁奉,却不一小心被丁奉一箭射中了腰部,回营之后张辽就因为伤重而去世,这就是张辽在三国演义中的死法。

二、于禁

于禁最早是济北相鲍信的手下,鲍信是曹操早年起兵的生死兄弟,与曹操并肩作战时战死,之后于禁就被介绍给曹操,成为曹操手下一员战将,于禁的特点是老成持重,对曹操非常忠心,在军队中威望很高。

于禁

于禁一生立下很多战功,跟随曹操参与了讨伐吕布之战、讨伐张绣之战、官渡之战,单独率军参与了博望之战、天柱山之战、平定昌豨之战,还夺了朱灵的兵权,公元216年于禁就被曹操封为左将军,并且有假节钺的权力,这是曹操时代唯一一个有假节钺权力的将领,也是曹操时代除了夏侯氏和曹氏之外,地位最高的外姓将领。

正史上于禁的死法与三国演义中的死法是一样的,都是在曹操的陵墓看到了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的画像后,羞愧发病而死。

于禁本来是五子良将中地位最高,也最受曹操器重的外姓将领,但是于禁在与关羽的襄樊之战中表现非常不好,在战争中被关羽打败并且俘虏,然后于禁投降了关羽,关羽押到南郡的江陵城看管,而和于禁一起被关羽所俘虏的庞德却宁死不降,被关羽所斩杀,正是因为有庞德的英勇就义,就显得于禁贪生怕死,导致于禁晚节不保。

于禁之后的经历比较传奇,襄樊之战后期,孙权派出吕蒙、陆逊等人偷袭荆州,吕蒙拿下了江陵城,于禁之后被孙权所解救,因为当时孙权想要联合曹操一起对抗蜀汉,所以为了表示对曹魏的忠心,孙权把关羽的首级献给了曹操,然后在后来又把关羽俘虏的于禁还给了曹丕。

于禁与关羽

曹丕见到于禁已经是襄樊之战的2年之后,于禁由于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加上年龄也大了,所以头发胡子都白了,曹丕见到于禁并没有说什么,也没有责备于禁,反而安慰于禁不要往心里去,然后安排于禁到曹操的陵墓去祭拜,于禁来到曹操陵墓后,看到了陵墓的墙壁上画着关羽俘虏于禁、于禁投降而庞德则宁死不降的画,于禁本来内心就有羞愧,看到这画后就明白了曹丕的心思,于是不久之后就羞愧而死。

于禁虽然是羞愧而死,但算是曹丕故意害死的,曹丕这个做法有点不厚道,朝堂之上装大度,实际内心里还是在乎于禁投降,然后故意羞辱于禁,士可杀不可羞辱的这个道理谁都明白,这摆明了就是想要于禁死,于是于禁就死了,这帐得算到曹丕头上。

三、徐晃

徐晃最早是黄巾起义军余部白波军将领杨奉的手下,后来杨奉投降了李傕,之后又协助汉献帝逃到洛阳,曹操迎立汉献帝之后,徐晃就投靠了曹操,之后就成为曹操手下的将领,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徐晃曾在徐州之战中打败刘备,在官渡之战中与关羽、张辽一起击败颜良,在延津之战中徐晃击败了文丑。

徐晃

随后徐晃参与了曹操平定北方之战,还跟随夏侯渊参与了平定关中与雍凉的战争,还参与了讨伐张鲁之战和汉中之战,徐晃还参与了襄樊之战,并在襄樊之战中击败了威震华夏的关羽,解了襄阳与樊城之危,是襄樊之战的头号功臣。

曹操去世之后,徐晃被曹丕封为右将军,逯乡侯,参与了曹丕三次的伐吴之战。

徐晃在正史上的死法是:徐晃死于公元227年,因病去世,善终,属于正常死亡

徐晃在三国演义中的死法是:随司马懿讨伐孟达,在城下叫阵时,被孟达一箭射中额头,随后不治而亡

三国演义中的徐晃死法算是最离谱了,徐晃在三国演义中只是个二流将领,能与曹营头号将领许褚战平,但是被颜良二十回合打败,明明正史上是徐晃打败了颜良、文丑,到三国演义中就反了过来,把徐晃贬得不行了,就连徐晃的死法也是最不可思议和离谱的。

徐晃与司马懿一起讨伐准备叛乱的孟达,当徐晃率军叫阵时,被城墙上的孟达一箭射中了额头,徐晃又不是傻子,身为将军,怎么会站在敌人的射程范围之内呢?傻傻地被敌人一箭就射死了,这是不能理解的,以徐晃的武艺,在三国演义中,三个孟达加在一起也不是一个徐晃的对手,就这么容易就被射死了,算是子五良将中死得最窝囊的将领了。

徐晃

四、张郃

张郃最早是冀州牧韩馥的手下,韩馥把冀州让给袁绍后,张郃就成为袁绍的手下,在官渡之战中,张郃向袁绍进言要派重兵救援乌巢,袁绍不答应,反而让张郃率军攻打曹营,张郃担心被郭图陷害,于是率军投降了曹操,成为曹操手下大将。

张郃在曹操手下也是战功累累,跟随曹操参与平定北方之战,讨伐过陈兰、梅成,参与过渭南之战,多次击败马超的军队,随曹操参与平定张鲁之战,随后张郃在巴西之战中输给了张飞,还随曹操参与了汉中之战。

张郃最有名的战役应该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的街亭之战了,张郃在街亭打败了马谡,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功尽弃,于是退兵,这是张郃一生最大的功劳,但是,张郃的死也因为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

张郃在历史上的死法和在三国演义中的死法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中了诸葛亮的埋伏,不同的是正史上的张郃是在木门道追击诸葛亮时,膝盖上中了一箭,随后伤重而死,三国演义中则是张郃中了乱箭,当场身死

张郃

还有一点不同就是,正史上张郃是不愿意追击诸葛亮的,因为诸葛亮每次退兵都有后手,第二次北伐时魏将王双也是追击诸葛亮被射杀,但是司马懿逼着张郃一定要追击诸葛亮,结果张郃就死了,所以司马懿有借刀杀人的嫌疑。

而三国演义中的张郃却是主动追击,司马懿问谁能追击蜀军,然后张郃说他能追,张郃还想靠此立功,结果呢,还被魏延以诈败之计引入包围圈,中了蜀军埋伏,当场被射杀,三国演义中的张郃感觉就是头脑简单的一个人,这是与正史的区别。

五、乐进

乐进是五子良将中,唯一一个一直跟随曹操的将领,乐进早年出来参军就投靠了曹操,虽然作战勇猛不断得到升迁,在正史上,乐进是一个被忽视的将领,事实上,乐进的勇猛不亚于张辽,乐进在曹营有很多功劳,最多的就是先登之功,啥叫先登之功?就是第一个爬上敌军的墙壁,这是需要胆识和勇气的。

乐进

乐进还在战场上阵斩过两员大将,一是南皮之战斩杀袁谭手下大将严敬,二是乌巢之战斩杀袁绍手下大将淳于琼,阵斩敌将的功劳不是人人都有的,但乐进有两项,其他一些幼小的战役,乐进就有很多战功,由于乐进去世得早,显得很低调,再加上三国演义中也是把乐进写得很低调,所以感觉乐进能力不强,其实乐进的能力并不弱。

乐进在正史上的死法:公元218年,乐进病逝,正常死亡

乐进在三国演义中的死法:乐进中了甘宁的暗箭而退场,不知道是死是活,没有记载了

乐进在三国演义中的最后一战发生在合肥之战后,张辽、乐进、李典三将迎战吴将凌统,先是凌统与乐进单挑,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于是曹操派出曹休放暗箭射凌统,射中了凌统的马,凌统落马,乐进就来刺凌统,结果吴营中的甘宁也射出一箭,一箭射中了乐进的门面,乐进和凌统都受了伤,然后分别被自己人救回营中,之后三国演义就没有乐进的任何记载了。

三国演义本来就是小说,估计作者也不能把每个人的结局都写下来,有些人不写也实属正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