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云浮三罗地区到处种植棉花!
图片来自网络
我国棉花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的中下游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所以一般人都认为,广东不生产棉花,三罗地区,即如今的广东省云浮市下辖的云城区、云安区、罗定市、郁南县,都不出产棉花。
如果说,这种情况是指现在,那是对的,但如果从历史看,就十分不对了。
棉花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因此,棉花完全可以在广东、在广东云浮三罗地区生长。历史上三罗地区也是广泛种植棉花的。
万历二十年《西宁县志·卷之一·舆地志·物产》:
布品:棉布、蕉布、棉花、青麻。
康熙十一年《东安县志·卷之四·食货志·物产·货类》:
蕉布、棉布、棉纱、棉花、苎麻、藤、蜡、蜜、铁、漆。
康熙十一年《东安县志·卷之四·
食货志·物产·货类》记载
康熙二十六年《罗定州志·卷之一·舆地志·物产》:
麻(其种有四,曰白、曰黄、曰青、曰葛),白麻布,青麻布,葛布,棉花棉布,靛,蜜糖,片糖,黄蜡,麻油,虎皮,炭,麖皮,牛皮,翠毛,火纸,香菌,木耳,白藤,漆。
也就是说,至少从明万历初年开始,三罗地区是广泛种植棉花的。
乾隆五年《东安县志·货类》:
麻(苎葛、波萝、蕉络各种),靛,蜜糖,乌桕茧,棉花(紫、白二种),油(茶、麻、菜及果子各种),蕨粉,香菌,木耳,白藤,铁,席(出连滩),石器,茶(出西山),薯莨,纸(出西山)。
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三·舆地(下)·物产·货类》:
吉贝布(即棉布。土人每岁取棉花核种之,开花结实,实中有三四房,开时,有棉垂下,白如雪,绞去核,纺织为布,又名曰氎布,俗呼“家机大布”。——《采访册》。)
民国二十六年《西宁县志·卷十四·食货志(三)·物产(下)·货类》:
按:土布暖而耐久,咸、同以前,几于无村不种棉,无家不纺织。自洋纱输入内陆,纱细而匀,价廉质美,于是臃肿且贵之土纱相形见绌,种棉之家因渐稀少,甚至有家机织布以度活者,咸相率购买洋纱为趋时,而棉业且绝迹于乡村矣。顾今日之本地棉花,其佳处不减往昔,而洋纱则日贵一日,世人乃不惜重价而争购价高之洋花纱,以自失其业,厥弊安在?总而言之,皆由近日农工商并趋于奢侈懒惰,有以致之耳。所望有振兴国货之责者,加意奖励农工,勤求种植,改良织机,庶棉业或有复兴之一日乎?
图片来自网络
民国二十六年《西宁县志·卷四·舆地志(四)·风俗》:
前四五十年,乡间多种棉,妇女尚有车棉纱织布者,谓之家机布。虽粗而暖,且不易破烂。迨后市舶洋纱布日盛,人贪其便,不知车纱为何事。或改业养蚕茧,多则沽,亦可获利。少则留为家用,自缫自织,晒莨裁衣,暑天最宜。用靛染乌,寒天亦可用。从前绩麻织布,此风又一变。
这段话说:前四五十年,乡村中很多人种植棉花,妇女还有纺棉纱的,叫家机布。虽然粗糙但温暖,而且不容易破烂。后来进口的洋纱越来越多,人们贪图方便,现在已经不知道纺纱是怎么一回事了。有的人改养蚕茧,多的话,就拿去出售,也可以获利。少的话,留给自家用,自缫自织,用薯莨染色,做成衣服,夏天穿着就最好了。用靛青染黑,(做成衣服)冬天也可以穿着。从前搓麻织布,如今缫丝织布,风气又经历了一次变化。
因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证据证明:古代云浮三罗地区到处种植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