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么触动你的心灵
耿荣芳
这学期接了一个新班,刚开学不到一个星期,一个名叫董玉昊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班里不交作业的一定有他,每次问他,理由还挺多,不是没有听到,就是忘了,再不就是写完了没带来,几乎天天完不成作业。一开始我没有十分在意,一个班五十六人有一个不完成作业的也不算什么,相信他会在我的批评教育下改过来的。
事情可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两个月的时间内,我挖空心思,用了很多办法教育他,可是他就是软硬不吃。起初,我也狠狠地批评他,给他讲道理,给他补课,可一周下来却收效甚微。我见“硬”的不行,用“软”的试试吧。我发现他的每一个闪光点就及时表扬,只要有一次做完了作业,我就在班上表扬、鼓励他。可他对此却不理会。
我试图通过家长与老师的合力来促使他转变。他的父母靠种地为生,为了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今年在县城购买了房子,由奶奶带着。奶奶没有文化,孩子在农村长大,用他奶奶的话来说,就是“野”惯了,没有学习意识。靠家庭配合,是没有希望了。
我不禁有了一种黔驴技穷的感觉。我拿什么触动你的心灵,我的学生?作为一个拥有十几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老师,我决不能不负责任地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既然“软”“硬”都不可取,那还有没有其他可行的办法呢?
当语文小组长向我汇报还是董玉昊没有做作业时,我一反常态,既没有生气地严加指责,也没有鼓励他下次改正,而是若无其事地说了句:“不写算了。”弄得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一天他在课堂上收敛了很多。
第二天检查作业,当他又怯生生地站起来时,我干脆理也没理,越过他检查别的同学的。课堂上我故意轮流提问他周围的同学,他举手,也不给他机会。放学布置作业时,我又强调了一句:“从今以后,董玉昊的作业可以不用做,小组长不用检查他的。”我明显地发现他的小脸沉了下来。当我刚要走时,他急忙跑向微机桌,帮我提起了那个只放了手机和钥匙的小包。我没有理他,径直走出了教室。
回到办公室,我担心我的做法会让董玉昊破罐子破摔,适得其反,就偷偷把我们班的“机灵鬼儿”白如雪找来告诉她:“你告诉董玉昊如何做,才能改变老师对待他的态度。但不要说是老师说的。”她心领神会地跑回了教室。
几天后,我刚来到办公室,董玉昊就捧着作业来到了我面前,把书写得非常工整的作业交给了我。为了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教育成果,我不露声色地告诉他:“写作业多辛苦啊,我已经特许你不交作业了。”听到我的话,他眼睛里泪光闪烁,脸红红地说:“老师,我再也不会忘记做作业了……”说着,竟哭了起来。我急忙抚摸着他的头说:“老师怎么会不喜欢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呢?”我心里高兴极了,不仅是为自己的教育成功欣喜,更是为董玉昊的进步感到由衷高兴。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小孩子也不例外。还有什么比遭别人轻视、受到冷落更能触及一个人的灵魂呢?有时候,适当的“冷处理”促使其自我反省远比一味地去关爱更有效。因此当你对学生束手无策----“软”“硬”都失灵时,不妨试试“冷却战术”。但“冷”要有“度”,要适可而止,使对方心灵受到触动而不是伤害,否则极易导致学生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