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旧事丨第十八回·重建明伦堂缓修县衙署 参观新大桥听赞赵邑侯

第十八回

重建明伦堂缓修县衙署

参观新大桥听赞赵邑侯

龙井寺

话说西宁的明伦堂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就已经坍塌,赵震阳知县觉得此事事关重大,必须尽快修复。一天,训导钟光斗来到赵震阳知县办公室请示工作,末了,赵震阳与钟光斗说起了县里的明伦堂。他说:“培养人才、提倡教化最重要的地方是学校,县里的学宫从修建之日起到现在,还不到100年,文庙和里面的明伦堂已坍塌。文庙经过前任知县李翼鹏和教谕谭圆策的修复,已焕然一新,但回看文庙的后面,明伦堂只剩下了地基,墙体倒塌了,瓦面毁坏了,椽子和瓦片都不在了。我是这里的知县,每次向孔子行礼,看见明伦堂这样,心中就感到十分悲伤。如果让明伦堂继续这样下去,不但会令众多的贤士心寒,老百姓对明伦堂也没有了庄严肃穆的印象。之前修复东西城楼,是从保卫西宁城的角度考虑,确实不能延缓。明伦堂是陶冶人们心灵,使人们心灵变得美好的场所,儒生在这里学习,县里的人在这里参观庆典、典礼,学习礼乐,路途遥远不能来参观庆典、典礼的百姓,也可以听到有关信息,从而感到振奋,这样,人们的道德就会因此发生很大的变化。综上考虑,必须立即修复明伦堂,但县里没有经费,你作为教官,是不是草拟一份公文,向上级详细呈报,请求下拨公帑修复明伦堂?钟光斗按照赵震阳知县的要求,草拟了公文,以西宁县知县和训导名义成文,呈省学政和巡抚。省学政和巡抚认为此事不能拖延,于是大笔一挥,给西宁县拨款若干,用于修复明伦堂。赵震阳和钟光斗十分感激省里的支持,要负责明伦堂修复工程的有关人员,务必认真做好修复工程的管理工作,节约开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修复工程顺利进行,坍塌了的明伦堂得以修复。工程完成后,赵震阳写了一篇《重建明伦堂文》,说:从前胡安国在湖州讲学,设立了经义、治事斋,每日与学生研究讨论身体力行的理论,随从求学的人越来越多,结果很多成为了以诗文著称的人,到今天,湖州读书人的风气比其他地方都好。广东东部素称读书人集中的地方,这里的山水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出才能杰出的人,如陈白沙、邱文庄等,他们都是所处时代的大儒。除了这两位外,其余儒雅有才学的人还很多。西宁县虽然是一个很小的山区县,但如果真的能够像胡安国那样成功地设立讲学的场所,勤于教诲开导,消除浮夸学风,推崇“经世致用”的实学,我们将会看到西宁人才蓬勃兴起的情况,西宁县一定会出现像陈白沙、邱文庄两位先生那样的名世之才!这是赵震阳知县对西宁的期望,也是他工作的目标。

修复了明伦堂后,县里不少人对赵震阳说:“其实维修县衙、公馆要比维修明伦堂紧迫。如今县衙的建筑已严重朽坏,你这位知县和其他官员都要租用民房办公,很不安全。这些租用的民房也是破破烂烂的,不能遮风挡雨。官员下乡住宿的公馆也没有,很不方便。”赵震阳听了,立即说:“不,不!维修县衙、修建公馆不急!西宁县的老百姓刚刚经历了明末清初的动乱,我考虑安抚老百姓还来不及,怎么能忍心因为维修县衙、修建公馆而增加老百姓的痛苦?”

平政桥在县城南门外一里的地方,是罗定州到高凉的要道,百姓耕田、打柴都要往返这桥。这桥是与县城的城池一同建成的。时间一长,就被洪水冲毁,本地人暂且架起小木来代替,有时候遇到上级来视察,军队出征,就紧急组织民夫编制箩筐,装上石头,扔到河里,然后在上面放上竹木沙草,匆匆忙忙搭起一座简易的桥,但这只能暂时使用,不能长久。康熙四年(1665年)任西宁训导的钟光斗,一次到罗定州去办事,行走在小木架成的桥梁上,虽然注意力非常集中,但还是十分担心会掉到河里。他后来说,走过这四五丈长的小木桥,两只手心都溢出汗了!据附近村民说,桥下的河水源自广西,进入西宁县境后流经茅堑、鸡暴等山,又汇合车滘的水流到桥下,全长有600多里。隆冬时节,河水干涸,挽起裤子可以趟水过河,但夏天和秋天,河水上涨,有一丈多深,湍急的水流声好像雷鸣那样,行人来到这里,都会为如何过河而苦恼。因此维修这桥成为了赵震阳知县刻不容缓的事情。但县里公帑告绌,怎么办?赵震阳知县于是慷慨地捐出他的薪俸,委托梁材升等年高德卲、历练老成的人负责这项工程。大家开山取石,把河两岸的岸坡砌牢固,再用水松木作大桩打基础,在河底植入铁力木作为柱子,在上面架桥梁,铺厚板。重修工程从康熙五年(1666年)的冬天开始,次年(1667年)的夏天完工。重建的大桥长4丈5尺,宽8尺。人们过桥如走平路,不会因为过河而苦恼了。

赵震阳捐资修复平政桥的工程竣工后,钟光斗带领县学里的生员前去参观。这时候刚好是汛期,洪水汹涌而至,看见长桥跨河,好像著名的垂虹桥那样,好不壮观!又见河水侵蚀两岸,几乎浸到了桥面。为安全起见,钟光斗带领生员来到盘古庙所在的高地。在高地上徘徊四望。东面,华表石历历在望,岿然屹立,上面的刻字依稀可见,这些刻字记载了两广总督凌云翼率兵平定瑶乱,划拨土地成立东安县、西宁县的功绩。西面,县城郊区被东圳、西圳流水灌溉的田野碧水荡漾,这是林致礼知县开凿水圳引水灌溉田地,造福百姓的水利设施。又看见步行的人、挑着东西的人、耕田的人、打柴的人,来来往往,他们一边过桥一边唱歌。钟光斗让一位生员上前问他们,他们还是不停地唱。耕田的人唱道:“从前到田里干活,这里的水淹过膝盖,如今桥修复了,干完活回来辛苦不再。有时候还看见桥上车马经过,赵震阳知县真的是给我们大众施恩来。”打柴的人唱道:“打柴回来不怕天色晚,从前危桥如今桥面又平又宽,大桥修复为大众,赵震阳知县开创的仁恩大道与这桥一样平坦。”钟光斗正听得入神,一位老爷爷来到他面前对他说:“先生,干旱和洪涝随时都会有,百姓只会愁苦叹息。去年大旱,赵震阳知县禹步祷告,让老天下雨了。今年雨水不断,洪水频频发生,如果没有这座桥,我们就无法过河种田,我们不知道依靠什么了!”钟光斗问:“你的儿孙读书了吗?”老爷爷回答说:“过去生活没有着落,哪里有功夫考虑这个呢?如今县里政治措施简化,百姓安宁,官府多方鼓励,兴办教育,乡间私塾到处都可以听听到读书声了。”这时候,又看见几位男女背着从山上砍伐的木柴随众而行,钟光斗上前问他们,知道他们是新来的移民。便问:“你们辛苦吗?”他们回答说:“芟除茅草,就可以结庐安居,开垦荒地就有吃的,砍柴刈草就可以烧火做饭,没有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不辛苦!”听到他们这样说,钟光斗环视各位生员,对他们说:“你们怀着无限的敬意记住这些话吧,不是赵震阳知县对老百多方姓安抚,怎么能形造出这种局面?”说完,钟光斗走进庙旁的书馆,借来纸笔,详细记录这些事情,才带着大家回去。

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赵震阳发现西宁县万山重叠,大江蜿蜒而去,胜景多多。于是乎与县里一班文人墨客,闲暇之时登山临水,选出八景:华表江声、文昌萝月、玉枕松风、龙井疏钟、文峰耸汉、武岫晴烟、甘泉天浚、龙岩双鲤。华表江声是指华表石与西江涛声。文昌萝月是指月光穿过藤萝,照射着如长虹卧波的文昌桥。玉枕松风是指玉枕山上的松林,在风中发出谡谡声响。龙井疏钟是指龙井寺传来的稀疏钟声。文峰耸汉是指高大的笔架山直插霄汉的景色。武岫晴烟是指晴空万里,武功山上飘浮着一层淡淡的烟云。甘泉天浚是指灯心岭(又称黄五岭)上的天然甘泉。天浚是大自然神工鬼斧挖成的意思。龙岩双鲤指龙岩和它的传说故事。

未知选出八景之后情况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敬告读者

《西宁旧事》以章回体小说形式叙述郁南县从明朝万历五年(1577)到清朝宣统三年(1911)的一段历史。书中以今存的明万历二十年,清康熙六年、二十六年、五十七年,道光十年5本《西宁县志》和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所载事实为依据,坚持“七分史实,三分演义”的原则,力图为读者展现这334年波澜壮阔的郁南历史画卷。限于作者水平,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西宁旧事》欢迎读者转发。但如果在本公众号外的其他公众号和载体转载、使用,必须获得作者本人的书面授权,否则视为侵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