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第十三 幽王(晋纪殇叔文侯)全文翻译解释
今本竹书纪年
◎幽王西元前782-771年
名涅。
元年庚申春正月,王即位。晉世子仇復歸于晉,殺殤叔,晉人立仇,是為文侯。王錫太師尹氏、皇父命。
二年。辛酉,晉文侯元年。涇、渭、洛竭,岐山崩。初增賦。晉文侯同王子多父伐鄶,克之。乃居鄭父之丘,是為鄭桓公。
三年,王嬖褒姒。冬,大震電。
四年,秦人伐西戎。夏六月,隕霜。陳夷公薨。
五年,王子宜臼出奔申。皇父作都于向。
六年,王命伯士帥師伐六濟之戎,王師敗逋。西戎滅蓋。冬十月辛卯朔,日有食之。
七年,虢人滅焦。
八年,王錫司徒鄭伯多父命。王立褒姒之子曰伯服,為太子。
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
十年春,王及諸侯盟于太室。秋九月,桃杏實。王師伐申。
十一年春正月,日暈。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弒王及鄭桓公。犬戎殺王子伯服,執褒姒以歸。申侯、魯侯、許男、鄭子立宜臼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攜。
武王滅殷,歲在庚寅。二十四年,歲在甲寅,定鼎洛邑,至幽王二百五十七年,共二百八十一年。自武王元年己卯至幽王庚午,二百九十二年。
古本竹书纪年译注
【古本竹书纪年译注】所纪幽王年世,列于晋纪。
殇叔
【案】晋穆侯卒,其弟殇叔自立为君,不久为穆侯子仇所杀,故谥号殇。在位四年西元前七八四年至前七八一年。
据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後序】载:『【纪年】无诸国别,惟特记晋国,起自殇叔。』关于【纪年·晋纪】起自殇叔何年,历来看法不一。清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认为起于『殇叔〔四年〕』括号为朱氏所加,表示『四年』为其所补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同朱说。
王氏【辑校】案:『殇叔在位四年,其元年为周宣王四十四年,其四年为幽王元年,然则【竹书】以晋纪年,当自殇叔四年始。』清·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则认为晋纪起于殇叔元年,范祥雍同雷氏说,其【订补】案:『杜预【後序】称【纪年】「晋国起自殇叔」,似以自殇叔元年始为合。』今依朱、王二氏说,【竹书纪年·晋纪】起于殇叔四年周幽王元年,西元前七八一年。
文侯
【案】殇叔在位第四年西元前七八一年,原晋穆侯太子仇率领其徒众击杀殇叔而自立,是为晋文侯。
元年①,周幽王②命伯士③伐六济之戎④,军败,伯士死焉。
①晋文侯元年、周幽王二年,西元前七八〇年。
②幽王,宣王之子,名宫湦音生,一作涅、湟宣王死,宫湦立,是为幽王。
③伯士,周王室旧臣。【辑校】『伯士』下有『帅师』二字,【存真】本无,今据【後汉书·西羌传】删。
④六济之戎,为戎族一支,其活动地区约在今陕西西部一带。
【译】文侯元年,周幽王命伯士讨伐六济之戎,周军队被击败,伯士也死在了那里。
【案】引【後汉书·西羌传】【注】。【存真】、【辑校】此条列于晋文侯元年,【订补】以为当作『晋文侯二年』,今从【存真】、【辑校】。【辑证】附于周幽王三年,不取。
二年①,同惠王②子多父③伐郐④,克之。乃居郑父之邱⑤,名之曰郑,是曰桓公。
①文侯二年,公元年七七九年【辑证】认为此条应列于文侯十二年。
②同惠王,『周厉王』之误。【永乐大典】本、朱谋㙔本作『同惠』,戴震校本改『同』为『周』。杨守敬【水经注疏】卷二十二据雷学淇【考订竹书纪年】改作『周宣』。【存真】改作『周厉』,【辑校】亦云:『「同惠」疑「周厉」之讹。』应以『周厉』近是。『同』篆文作『
』,『周』作『
』,『惠』篆文作『
』,『厉』作『
』,皆形近而误。故『同惠王』,当为『周厉王』。
③多父,郑桓公字。据【史记·郑世家】,桓公名友,古人名和字多有联系,『多』训为众,『友』训为有,意义有关。说见【人文杂志】一九八一年第六期李学勤【论多友鼎的时代及意义】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卷三五、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卷二六及【存真】皆以为『多』、『友』字形相近,遂『友』讹作『多』,『多父』即『友父』。桓公名友字多父,为周厉王少子,宣王弟,为郑之始封君,谥号桓公。
④郐音快,亦作会、侩、桧,周诸侯国名,妘姓,地望在今河南密县东南,接新郑界。
⑤郑父之邱,地名,在今河南新郑。
【译】文侯二年,周厉王之子多父进攻并战胜了郐国,就在郐地郑父之邱建立都城,国号叫做郑,这就是郑桓公。
【案】引【水经·洧水注】。
【比义】【水经·渭水注】引【汉书】薛瓒注:『幽王既败,虢侩又灭,迁居其地,国于郑父之丘,是为郑桓公。』【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幽王既败,二年而灭会,四年而灭號,居于郑父之丘,是以为郑桓公。』此与【纪年】意同。【国语郑语】及【史记·郑世家】皆称郑桓公与幽王同死于骊山之下,又与【纪年】异。
七年①幽王立褒姒②之子伯服③以为大子④。
①文侯七年,周幽王八年,西元前七七四年。
②褒姒,褒国之女,姒姓,为幽王宠姬,生子伯服。
③伯服,即伯盤。『服』字为『股』字之讹,『股』亦即『般』字。阮元【左传校勘记】:『【五经文字】云:「【石经】变舟为月」。』故「服」即『股』即『般』即『盤』,『般』、『盤』为古令字。【左传】疏引束晳曰:『「伯服」古文作伯盤。』【史记·周本纪】作『伯服』。
④大子,即太子,『太』古写作『大』,幽王废申后立褒姒为后,废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此为周乱因之一。
【译】文侯七年,周幽王立宠妃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
【案】引【太平御览】卷八五皇王部、卷一四七皇亲部。类见【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疏】。
平王①奔西申②。
①平王,名宜臼,也作宜咎,幽王太子,申后所生。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幽王之後,宜臼被申、鲁、许等国拥立于申。为避戎患,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谥号平王,在位五十一年西元前七七〇年至七二〇年
②西申,戎狄之国名,姜姓,居陕西东北部。周宣王时一部分东迁,分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建立申国,其留原地的部分则称为西申。幽王欲立伯服而杀太子宜臼,宜臼逃至西申避难。
【译】周平王逃亡到西申。
【案】引【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疏】。
九年①幽王十年,九月②,桃杏实③。
①文侯九年,西元前七七二年。『九年』,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补。
②九月,周历九月,即夏历七月。
③实,结实,结果。
【译】文侯九年亦即周幽王十年,九月间,挑树、杏树居然结了果。
【案】引【太平御览】卷九六八【果部】。
十年①伯盘②与幽王③俱死于戏④。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⑤立平王于申,幽王既死,而虢公翰⑥又立王子余臣⑦于携⑧,周二王并立。
①文侯十年,周幽王十一年,西元前七七一年。『十年,』据【国语】【史记】『幽王十一年死』补。
②伯盘,即伯服,幽王之子,褒姒所生。幽王先立宜臼为太子,后宠褒姒,改立伯盘为太子。
③幽王,在位十一年西元前七八一年至七七一年。任用佞臣虢石父执政,废申后,改立伯盘为太子,申侯联合曾国、许国以及犬戎攻周,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西周亡。
④戏音希古地名,【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疏】引皇甫谧云:『今京兆新丰东二十里戏亭是也。』地在今陕西临潼骊山北,戏水西岸。幽王在此为犬戎所败,被杀,褒姒被虏。
⑤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申侯,申国国君,申,国名,姜姓,为幽王申后之所出,地在今河南南阳。鲁侯,鲁国国君,鲁,周诸侯国,在今山东曲阜。许文公,许国国君,许,周诸侯国,在今河南许昌东。
⑥虢公翰,虢石父之子;石父,幽王佞臣。
⑦余臣,幽王少子,又称携王,参见『文侯二十一年』条注②。
⑧携,古地名,雷学淇【竹书纪年义征】卷二七云:『携,地名,未详所在。【新唐书】:【大衍历议】谓丰岐骊携皆鹑首之分,雍州之地,是携即西京地名矣。』『携』当在周西京附近。
【译】文侯十年,伯盘与幽王都死于戏地。幽王死之前,申侯、鲁侯及许文公在申国立平王为君,幽王死后,虢公翰又在携地立幽王少子余臣为王。这样西周王朝立两个王。
【案】引【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疏】。类见【通鉴外纪】卷三引【汲冢纪年】。『立平正于申』句后,有『以本太子,故称天王』句,【订补】案:『疑乃孔【疏】引刘炫之案语,与下文「非适,故称携王」相同。朱氏于此引为正文,于下文则不引,例殊一,故王氏删之。』今依王氏,此句不录。
自武王①灭殷②,以至幽王③,凡二百五十七年。
①见本书『周纪』『武王』条注。
②殷,朝代名,原称商,盘庚即位,将国都从奄今山东曲阜迁至殷今河南安阳西北,遂改国号为殷。
③幽王,参『晋文侯元年』条注②、『文侯十年』条注③。
④二百五十七年:武王灭殷,在周武王十二年,岁在庚寅;幽王被杀,在西元前七七一年,共二百五十七年。
【译】从武王灭殷起,一直到幽王被杀,共二百五十七年。
【案】引【史记·周本纪】【集解】。类见【通鉴外纪】卷三。此条【存真】列于周宣王三十九年后,以下为晋国纪年。此与【纪年】体例不合,【辑校】改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