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送花灯

新的年度过到正月十五这一天,便算是过完了,时常能够听人们说起的一句话就是“呷了元宵酒,工夫到了手”,工夫指的就是劳动,意味着成年人将从新年的悠闲和松散中走出来,开始紧张而忙碌的农忙劳动了,而那些小孩,也得抓紧时间完成最后一页寒假作业,准备好上学的笔墨纸砚,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了。有关新年的最后一丝期望和欢乐就是元宵节的晚上,因为那个晚上有一项重大而神圣的任务在等着所有人,便是送花灯。

皎洁如玉的月光下,村子突然就一改往日的喧嚣,变得安静异常了,狗不吠,鸡不鸣,好像所有的生命都在期盼着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只因在集体活动中可以汲取一种无形的力量,集体活动还传承着一种亘古不息的乡土文化,更寄托着大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群不谙世事的孩童把持着热闹了半月的花灯,父辈们则敲打着锣鼓、吹着唢呐,一前一后地走出村子,一路向西,走向河湾的某个拐角处,在一片宽阔而平整的地方,都心照不宣地停下脚步,孩童们得心有不舍地把手中的花灯交给熟悉的父辈,然花灯上还残留着我们稚嫩的气息,还映照着我们欢乐的影子。

随着最后一挂鞭炮响起,一个权威的长者把花灯点燃了,我便看清了他激动的表情和颤抖的手,瞬间,风就会如有神助般刮过来,火就会猛起来,悄然无声地,这些花花绿绿的写满了“新年大吉”、“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字样的花灯就会燃成一堆灰烬。父辈们围着那一团莽莽大火,显出一份不同寻常的的神秘和庄重,他们或抬头看天,或低头望地,或沉默不语,或念念有词,稍后,有人把鼓槌虔诚地捧在胸口上,有人把烟屁股小心地踩在脚底的泥土里,有人还把口袋里的一个鞭炮翻找出来扔进了大火中······

我们都只是远远地看着,看着父辈们反常的举动,这个月圆之夜,这个送花灯的晚上,他们没有了往昔的影子,都像换了个人似的。最后,所有的灰烬都被一阵阵来历不明的风吹进了河里,伴着河水流向远方,流向另一个神奇的世界。我们也得走了,月亮在我们到家后也躲进了云里,村子的夜又恢复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原生状态。

勤劳朴实的父辈们郑重地把花灯送走了,新年便成了旧年,再也没有人说起“新年大吉”之类的话了。新的征途又启程了,新的生活又开始了,有了随着理想的漂泊,有了跟着爱情的流浪,有了诗意的远方,有了念慈的乡愁···

送完一盏盏美妙的花灯,多年之后的元宵节,村子里有的人已经老去,有的人已经不再年轻,我们都在故乡和异乡间流连,或在火树银花下的荣光里,或在姹紫嫣红旁的愿景里,或在灯红酒绿间的诱惑里···而我也会默默念起了那一首《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