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千解本由他(一)

绪论

诗情千解本由他(一)

全世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数百种,仁者见仁莫衷一是。一般说来,语言文字属于文化的一部分,且每一种特定语言文字对应一定的文化(亦有无文字之文化),诸如英语有英文化,汉语有汉文化,(文化是宽泛的概念,就汉文化而言,有酒文化、烟文化、茶文化、武侠文化、中医中药文化……当然,我们的古典文学,更是文化。)

通过文学来传播、交流、表现和发展文化,乃属常态。依于此,我们这里简化一下,虽然文学不可能等同于文化,但是我们可以把文学和文化连到一起对语言文字作一个思考:把握一种语言文字和把握一种文学文化,谁更困难?

毫无疑问,我们都会承认后者更难。

的确,每一种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道德观念、民族情结以及美学价值等等能否对一个人的精神、思想、观念、气质、言行产生影响,且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完全取决于这个人对于这种文化的理解把握程度。假如仅仅满足于一个语言交流、文字交流的层面,我们不过能够买菜、聊家常、看报纸、看电视而已。长此以往,我们会不知不觉习惯于:某歌星异想天开想请岳飞写歌词;陆游的诗词挂在新拍的《水浒》中…进一步我们更会迷惑于:韩国人抢我们的端午节、抢我们的“炕”是为何?韩国人改名汉城为首尔是为何?日本人在他们文字里保留两千汉字的繁体字是为何?

在中华历史上,每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每一个太平盛世都带来了文学文化的繁荣,因此我们有了汉赋,有了唐诗,有了宋词,有了明清小说。曾经的辉煌,让我们迷醉自豪,而这些辉煌中以唐诗为代表的唐文化最为夺目!且问,是什么使得当时的朝鲜、日本、越南、东南亚对我们的大唐王朝心向神往?当时的万邦来朝是唐王朝的强大军事导致的吗?抑或强大的经济导致的吗?尤其是,至今东南亚还保留的很多中国文化;海外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叫唐人街;我们最具传统文化的服装之一叫唐装,这一切都是为何?

原来文化的力量何其之大!而能继承获取这个力量又何其之幸!

谈起传统文化的复兴,不能回避一个现实问题,即“文化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问题。于是总有人会老生常谈:“我们人口多底子薄,先大力发展经济”,于是总听见有人感叹“我也知道传统文化肯定要复兴,关键倒底什么时候才能复兴啊!”

松颜客认为,其时已到:

历史是螺旋式的发展,历史经验总能启发我们思索当下和未来。且以汉、唐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时代为例,探寻一下中国历史上文化出现辉煌的时间规律——汉朝文化以赋圣司马相如为标志而盛,而司马相如出现的时代,是在文景之治后的汉武盛世;唐朝文化以诗仙诗圣为标志而盛,而李杜双子星的出现,也是在贞观之治后的开元盛世。粗略可以推知,每一次开国之初,在经历60到100年左右平稳的物质积累之后,文化会迎来回暖与升华。今新中国建立60多年(且今日的生产力远胜汉唐),文化复兴,可谓正当其时,恰逢其世!

众所周知,文化的创新与复兴首先需要扎实的继承,我辈生逢其时其世,该如何继承呢?前言已述,文化极为宽泛,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想要从中领略、吸收,可否有一个相对简单的切入点呢?松颜客愚见,当是诗歌。原因如下:

一、中国诗歌于中国的重量

(一)诗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量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孔子把诗歌的作用定位得很全面,事实也确是如此:我国最早的叙事详尽的史书《左传》,记载了在春秋时期的祭天敬祖、宴饮助兴、外交结盟等等各种场合中,人们通过创作或者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意愿,有70多处。(如:《左传·襄公八年》:晋范宣子来聘,且拜公之辱,告将用师于郑。公享之,宣子赋《摽有梅》。季武子曰:“谁敢哉!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欢以承命,何时之有?”武子赋《角弓》。宾将出,武子赋《彤弓》。一番吟唱,就决定了一场军事同盟。又如:《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两句赋和,解决了一场家庭纠纷。)可谓,不学诗无以言。

太史公以一部《史记》明确了国人看待历史应以“人”为中心的视角。纵观中国历史,一首诗词会引发一场战争(柳永的“望海潮”);一首诗词会引发杀身之祸(苏轼的“乌台诗案”);一首诗词会引发青云之路(朱庆馀的“闺意”);一首诗词会引发无缘仕途(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一首诗词会引发千秋佳话(司马相如的“凤求凰”)……

诗歌在中国的历史上,是重量级的。

(二)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量

在中国文学史上,古代诗词占据的重量有多重?我们且来梳理一下。首先,我国迄今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是《诗经》(《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同为诗歌的《楚辞》则是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汉代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是汉赋,赋讲求句式对仗、押韵,属于韵文,从广义的诗的角度来说,赋属于诗。故《文心雕龙》言“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魏晋玄言、山水、田园诗及民歌固然是诗,大名鼎鼎的唐诗更不须说。而宋代之词,其别名乃是“诗余”,且宋词与元曲都得名于隋唐年间的诗歌体“曲子词”,“词”与“曲”属于诗,不言而喻。再往后虽说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是明清小说,但我们的整个文学史上,诗歌的比重是占压倒性优势的,是绝对的重量级的,所以,我国才被称为“诗的国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