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 | 对罗中立、杨晓阳、王镛的异议

现实中,书画评论家与大众评审团对中国绘画、书法艺术整体滑坡的现状竟如此一致地用脚投票。

非议这些重量级的艺术家,足已令我胆颤心惊了,总觉得自己审美就有问题,看不懂人家的画,也看不懂人家的字,再说人微言轻,说也白说,只当是乡村邮差敲门,不需要回应,权当是一种善意的提醒。

  出路 | 对罗中立、杨晓阳、王镛的异议  

作者:解智伟

(罗中立作品)

即使中国绘画和书法不能给中国艺术带来可持续的发展,不能给国人带来内心的感动、审美的愉悦、梦想的憧憬,这也没什么。如果那些风向标式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给社会带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以至人心堕落、审美丧失、梦想毁灭,这才是可怕的。

事实是,越来越烂、越来越差的当代绘画与书法,让社会越来越浮躁,导致了道德滑坡,以至精神塌陷。

罗中立、杨晓阳、王镛

艺术家应该是一个充满使命感的符号,尤其是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要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展现出中国艺术的茂密与昌盛。大众欣赏者也期望这些艺术家要用国家文化的影响力,撼动世界。

无不遗憾的是中国当代文化在世界格局中基本被忽略,中国的声音仍很微弱。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把这个现象称之为:“中国本土文化的整体失语。”

原因是我们的主管部门在宏观上根本没有国家的文化战略,不知如何为艺术家们搭建一个世界级的平台。另一方面我们的艺术家在金钱的诱惑下艺术能力退化,已无力建构当代中国艺术的话语体系,更无力为中国文化代言。

01

一、罗中立丨中国人从骄傲到失望

(罗中立作品《春蚕》)

罗中立的成名作《父亲》出现在1980年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父亲》在人物描述上,采用写实主义手法塑造出一个十分质朴、善良和饱经风霜的农民形象,黝黑的脸庞、交织的皱纹、干裂的双唇、沁汗的额头、缠着布条的手指、长满厚重老茧的双手和破旧的碗等细节,都强烈震撼冲击着读者的视觉。

其实,罗中立的《父亲》就是用了美国超级写实主义画家克洛斯的手法,一种语言风格的因袭,并不能说明罗中立艺术水准的高低,《父亲》作为里程碑作品,是突破了高、光、亮的艺术禁锢,还原了现实的真实。

让我更感动的是罗中立的另一幅作品《春蚕》,《春蚕》首次创作于1980年,被誉为“《父亲》的姊妹篇”,《父亲》对于大巴山老农的面部细节刻画精确,而《春蚕》则把人物面部隐去,满头银发如同蚕丝,“春蚕到死丝方尽”,世上所有的母亲都是春蚕。

2013年罗中立的《春蚕》以3883万元人民币的成交。

艺术家的成就不在乎他的技术,而是看作品的精神性和艺术思想。艺术要表达主观精神性的东西,《春蚕》的意义已经超出了简单的写实。

罗中立的表现主义的转型是从《父亲》后的第二年就开始了,他的作品风格趋向变形、夸张,以敦实粗矮的人体、参差错杂的笔触和俗得不能再俗的色彩——桃红、粉绿、紫蓝等等来表现原初的生命力,生活的悖理与传统的荒诞、身体的强悍与存在的别扭,构成了一幅幅乖张的作品。以前有的同学揶揄他基础不好,才去搞怪,现在有人说,表现主义作品只要鲜艳的颜色、扭曲的形式,绘画技巧上漫不经心、平面、缺乏透视、基于感觉,来得快,市场变现也快。

(罗中立作品)

在保利香港2018秋拍“现当代艺术专场”上,罗中立200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过河》,以590万港币成交。

(罗中立作品)

(罗中立作品)

罗中立把人物进行了变形处理,画风颠覆性改变,从现实主义转向超验与魔幻,罗中立坦言,表现主义画风,才是真正的罗中立。

一个艺术家从阿波罗式的艺术转向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我们不应该干涉,但是从理智、秩序、规则和文雅的艺术转向到恶毒、混乱和疯狂的艺术,也许我们还难以适应。

人生在世,我们是活给自己看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也许,罗中立无需认同那种通常人们所说的“漂亮”、“好看”的形式去附和人 们的欣赏要求,但是像罗中立这样的画家不应该是“活给自己看的”的艺术家,他应该为社会献祭,画出无愧于时代的美术作品,历史还有更重大的课题需要他去探索、去思考。画出无愧于时代的美术作品,还有更重大的课题需要他去探索、去思考。画出无愧于时代的美术作品,还有更重大的课题需要他去探索、去思考。

我真不希望看到现在罗中立,看到罗中立的如此变化:从大悲悯走到小情趣,从宁静沉稳走向了色彩喧哗,从审美高原走到了趣味低谷,从唤醒社会到媚俗现实。

02

二、杨晓阳丨中国失落的艄公

(杨晓阳作品《黄河艄公》)

中国画界有个特别的现象,很多有才华的艺术家都是在大学生时代出名,陈丹青上大学时画出了《西藏组画》,罗中立上大学时画出了《父亲》,杨晓阳上大学时画出了《黄河艄公》。

杨晓阳早年创作的《黄河艄公》已显示出黄土画派的造型能力,笔墨虽有明显的刘文西痕迹,但造型方法还是西方素描的解剖、明暗和光影。

1995年,杨晓阳创作的壁画《波斯迎亲》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99年,他创作的主题画《愚公家族》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2002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大型画册《告别过去:杨晓阳美术作品集》。所谓“告别过去”,是指画家杨晓阳告别过去西方模式的学院写实绘画,回归中国艺术的写意传统。

杨晓阳会通过什么样的呈现方式向国人和世界展示我们的成果呢?

(杨晓阳作品)

他的大写意水墨人物画刻意追求“顽石之形,老玉之质,古陶之品,陈茶之味”,有人说他的写意画“风骨骏爽,气韵沉雄”。

我对杨晓阳的“峻石屈铁,玉坼缶罅”的笔法还真看不懂,更看不到那些骏爽的风骨,沉雄的气韵。我只知道,2003年画家杨晓阳被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播出专访,镜头聚焦的还是他的写实画,获西德纽纶堡“第四届国际素描杰作三年展优胜奖的国画《沸腾的黄土地》也是杨晓阳的写实风格作品。

2009年,杨晓阳调中国国家画院任院长,标志他开始拥有了真正的话语权,杨晓阳试图建立现代大写意体系,追求画外之致、象外之韵的以意造型,他后期创作的“多胞胎”作品,虽有一些趣笔,但格调不高,更没有他说的的“民族气派”、“中国气象”。有专家评价杨晓阳作品时说,杨晓阳所谓的创新已失去原有创作感,失去早期作品对命运的思考和精神的探求。

但是他的画风直接影响了他的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范扬。

(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作品)

(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范扬作品)

03

王镛 | 让我们困惑的尴尬

(书法家王镛)

王镛,1948年生于北京,1979年考取中央美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1981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

书法是一个生命耗能过程,此终将生命的印记落在笔端”。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这样评价王镛:“在视觉美感与笔墨气质上达到了高度结合。”

(王镛作品)

王镛有的书法作品功力深厚、苍润奔放、洒脱俊逸,透脱着立意高古,粗犷质朴等等传统的功力和笔趣。

后来,王镛成了丑书代言人,他认为:现在大家认为的丑,其实并不丑,而是艺术。尽管网友评论王镛的字是蚯蚓文,完全就是看不懂,而且不知道书法的艺术性到底在哪里。但是仍有人力挺王镛的作品。

著名书法家田蕴章先生在一个公开的电视节目中,说中央美院教授王镛先生,是当代书坛的一个时弊,当代流行书风的始作俑者。使当代书法脱离正规,脱离正统书法的人就是王镛,王镛应该为当代书坛的时弊负责。

但是仍有人力挺王镛的作品。2006年时还是作品以600甚至300多元拍卖的王镛,2017年,王镛的一幅书法《将进酒》,在北京荣宝秋季拍卖会上,竟然拍卖了138万元。《将进酒》一共只有48个字,这样来算的话,1个字就价值3万元。

(王镛作品)

我对王镛作品的理解:

中国书法在不违背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对文字的大胆变形,这是可以的,如果颠覆了中国文字的结构,随意变形,这种变形是对中国文字蕴含的传统精神的扭曲,那种对中国文字随意地割裂肢解,是对中国文化的伤害。

(王镛作品)

中国书法的单字都是中国文化基因的原形,单字结构的适当变形,是书法节奏的变化,可以形成自己个性化的书风。
王镛的字,过度变形却显得十分突兀,如同不和谐的异类,既无趣味,又缺少美感,堵塞了笔墨气韵的流畅,阻滞了整篇作品的旋律。

(王镛作品)

王镛的书法作品是“做”出来的,所谓的艺术性夸张,失去了书写的灵动、自然,装神弄鬼的表现流入了低俗浅薄的形式,那见独美于欹崛,更多的是整体性地失去了书法的审美。

最有意思的是,罗中立、杨晓阳、王镛不约而同地说过同一句话,值得让人玩味:我们当代艺术的一个出路,那就是回归本土,回到自己的根基,回到自己的传统文化里面去寻找我们的当代艺术。

(篆刻家王镛)

您怎样看待这一艺术现象,欢迎您的留言

感谢您的“赏读”

(0)

相关推荐

  • 徐春伟--时代书画艺术传承人物

    时代书画艺术传承人物徐春伟   艺术简历 徐春伟 男.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10月生,青岛莱西市人.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高级美术师,中国书画艺术家,中国著名画家崔子范入室弟子,中国人民 ...

  • 这位穷学生画了两幅画,一举成名!

    罗中立<春蚕>1980年版 2013年拍卖 4940万港币 上面这幅<春蚕>作品,是罗中立上大学时候创作的作品.在此之前,罗中立还创作了另一幅作品<父亲>. 罗中立 ...

  • 2021博鳌中国传统文化高峰论坛—艺术家代表杨启国

    杨启国,1951年5月生,笔名青松,四川阆中人.国家一级书法师,现任中国诗书画院 名誉主席.中国书法美术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名家画院副院长.中国国画 院院士.中国文联艺术中心签约书画家.法兰西皇家画院 ...

  • 王镛:我很气愤,还有相当多的人认为书法是手艺活,不是艺术

    书法到底是什么?是手艺活?是技术活?还是一种书写的艺术?其实,在人群中,不管是写字的还是不写字的,不管是文化人,或不是文化人,大都认为书法是书写中的一种手艺活,就是看谁写的字好看不好看,或是与古人像不 ...

  • 王镛教授:书法是艺术,不是简单地写字,艺术是少数人做的事情

    中央美院教授王镛曾说,书法是一门用汉字书写的艺术,它不是说你用毛笔写个通知张贴出去就是书法,那样的话只能叫写字,跟艺术无关. 对于王镛的这一种书法观点,曾经也引起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强烈反对.一些书友也 ...

  • 不要小看了王镛的书法,其中隐藏的奥妙只是你没看懂

    人们在学习书法时,总是要以前人的经典作品作为临摹或学习对象,从中获取书法中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中,笔法.字形.章法等都是最为基础的,也是必须要学到的.但是,在学习到了这些基本要素以后,还要进行提炼加工 ...

  • 王镛先生仅此一次的篆刻示范的视频

    王镛,1948年3月生,山西太原人.1979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李可染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1981年留校执教.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研究室主任.中国 ...

  • 1997年山东临沂因扩建,专家无奈挖掘“罗成”墓,罗成突变汉代王

    大家都知晓,在我国有着很多古人的墓葬,但因为古人在死前因为地理位置不明确的原因,导致他们的墓葬也是不能够具体确定,但我们大致还是能够通过当地的传闻,直接分析出当地古墓之中究竟埋葬的是谁,但这样往往都是 ...

  • 【杂谈】罗中立:“你有钱,但是没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 上世纪80年代,罗中立作为第一批出国留学生,到法国卢浮宫临摹世界名画.当时,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这位中国年轻人,"如果在博物馆听 ...

  • 王镛:什么是丑书?我们受王羲之书法的影响太深了,分不清美和丑|颜平原|米芾

    2021-04-30 06:50:05 来源: 解说人文  当代书坛上一直在争辩书法的美和丑,许多人认为,只要是接受或研习传统的书法,大都是美书,而所谓当代人的创新作品,大都是丑书.对于这个辨认仍然莫 ...

  • 王镛|“书如其人”

    古人讲"书如其人",我也强调作品是人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的一个综合. 看一张作品的话,很难反证出来,因为他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如果和人品联系起来,比如说这个人思想低级,但他挺认真地在 ...

  • 【艺术名家】罗中立绘画作品欣赏

    罗中立,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重庆文联主席,中国美协顾问,重庆美术家协会主席,四川美院原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代表作<父亲>.<春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