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接成册的“夏商周年表”09

拼接成册的"夏商周年表"——"武王伐纣"事件谈起

  文:伟哥

  九、"新仙女木事件"时期的夏朝

  我曾经跟一个朋友聊过这么一件事。

  我问他:我们是怎么知道历史上有个唐朝的?

  他呆呆地看着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于是,我代替他做了回答:我们之所以知道历史上有个唐朝,是因为史书上记载唐朝发生的事,我们通过史书了解历史上有个朝代叫唐朝。是不?

  他点了点头:嗯,是这样的。

  然后我继续我的话题:现在我做个假设,假设我们所有的历史资料只有二十四史,没有其他任何资料来了解历史。现在我把唐朝那部分的史书烧掉。那么,唐朝是不是就从历史上"消失"了。或者这么说,历史上不存在有这么一个唐朝了。是不?

  他想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差不多是这样。

  我又接着说:我们再进一步假设,假设从三国到明朝的史书都没了,只剩下汉朝和清朝的史书,我们所能了解的历史也只有这两个朝代。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有人把这两个朝代的史书编在一起,变成两个先后更替的朝代?

  他回答:确实有可能。

  我:于是,中间那一千多年的历史就凭空消失了,等于从来没有过。

  他:嗯咯。

  接下来,我又问他:你说有没这么一种可能,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我们所知道的夏商周其实是三段不同的史料拼凑起来的。而夏朝也不在四千多年前,而是在更早的几千乃至上万年前呢?

  他低头思考了一会儿:这个我不清楚,不过我差不多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比如夏朝在一万多年前,几千年后就是商朝、周朝……但中间那段时间怎么办?

  我双手一摊:中间就是一段黑暗史,没有任何史书记载,只能空在那里咯。

  他静静地看着我,我继续说:就像最开始我问你的那样,我们了解的历史并不取决于它是否真实存在,而是取决于保存下来的史书。史书有记载,就有历史,没记载,就没有历史。如何记载,那历史就是如何。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全是从史书中看来的,所以,史书决定历史。

  他若有所思点了点头,同意我的说法。

  说到这里,其实事情已经很明朗了。从本文开始一直到现在,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分析,逐渐剥开历史的真相:

  1、本文开篇就通过对上古历史事件"武王伐纣"和"商汤伐桀"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两个事件其实是同一件事。

  2、再通过对这个事件的解构,发现夏商周三个政权并不是前后轮替的王朝,两两之间也不是谁推翻谁的关系。

  3、再进一步分析发现,其实夏、商、西周这三个时期的记载有着惊人的雷同,通过对雷同的现象分析,其实这三部历史所记载的对象其实就是同一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夏朝。

  上一节我引用了上古文献资料的原文论证了一件事,那就是上古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在湖南。因为原文献所展示的信息反复指向同一个地方--湖南。所以,湖南作为上古文化、政治、经济中心是没问题的。

  而前面通过论证,也同样证明了史书所记载的各段历史没有必然的连接性,于是,历史出现了脱节。脱节的历史已然还是历史,但脱节的历史必然还是要给予他原来的时间定位。但这段脱节的历史应该是时间轴上的哪个点呢?这同样又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证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脱节的历史重新进行时间定位呢?这是个需要谨慎的问题,因为一个不小心,就会相差千里,与真相擦肩而过。我前面说过,在考古上,想要找到殷墟之前的文字是不可能了。所以,试图通过挖到文字来对夏朝进行定位是不可能的。破除这种幻想,坐下来寻找真正的解决方法才是正道。那么,这需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提出一个解决方案,解决方案要对已知的条件进行筛选,然后利用已知条件制定方法。现在已知的条件有上古留下的文献,文献记载了相当多的信息。另外就是在考古学、地质学、气象学等各个领域当中有一些宝贵的科研数据和资料可供参考。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现有的文献资料和科研数据进行比对,通过比对找到两种资料中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结果进行匹配。在匹配完毕之后,再用其他的资料对已匹配的结果进行校正,如果校正结果没有大问题的话,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定夺了。

  首先,这篇文章一开篇就是讨论"武王伐纣"和"商汤伐桀"历史事件,通过对这个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我们已经确定在这起历史事件发生的同时,还发生了另外一起罕见的天文灾难,这个天文灾难就是"彗星撞地球"。像"彗星撞地球"这种超级天文灾难,即便是地球,其发生的次数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而在人类诞生文明这段历史一来,则更为罕见,罕见到只发生了一次。像这种重大的灾难最是让研究者喜爱,为什么呢?因为既然灾难重大,那么效果就会特别明显,既然发生的次数少,那么匹配出错的几率就大大减少。这也是我为什么逮着"彗星撞地球"来说事的原因。

  现在查找的时间轴得从4000多年前开始,我们查找地质学、气象学、动植物学等领域对4000多年前的地球研究所得的资料。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4000-6000多年前这段时间并没有相关的巨大的异常现象出现,基本上这段时间各领域的情况看起来比较平稳,所以,"彗星撞地球"不可能发生在这段时间内。再往前两三千年内,也没发现所需要的现象。而且,通过对9000-4000年前这段时间内的考古比较发现,中国的南北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南方文化更为精细,奢靡,社会看起来较为富裕。而北方文化比较粗犷,武力更为强盛。同时,北方似乎出现了统一的政权,比如仰韶王朝。而南方则大概率呈分散的小政权状态。这种现象跟夏朝的都城在南方的条件不相匹配。所以,夏朝不可能存在这个时间段内。

  既然夏朝不可能存在9000年前以内,那么,下一步就只有往万年前突进了。进入万年前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在气象学上,12000多年前,地球曾出现过一段极寒气候时期,持续时间大约1300年之久。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结合考古学、气象学、地质学等方面的资料,差不多可以整理出这么一个情况:

  大约13000年前,北美的长毛象、剑齿虎、骆驼、树懒和美洲狮突然灭绝,此后,地球开始了一个长达约1300多年的极寒天气。知道11500多年前,气温才开始回升。在对这次事件研究过程中,一种植物起到了至关紧要的作用,这种植物叫做"仙女木"。所以,科学界就把这次事件命名为"新仙女木事件"。之所以前面加个"新"是因为在更早的地质层也发现过两次同样的现象,分别命名为"老仙女木事件"和"中仙女木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的发生时间分别有13000年前、12900年前和12800年前三种说法,我这里为了方便起见,采用13000年前这个数字,述说起来比较方便。)

  迄今为止,科学界对"新仙女木事件"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有的只是猜想。就目前而言,对"新仙女木事件"成因的猜想大致是一颗彗星飞向地球,在撞击前发生了爆炸,爆炸导致了北半球的气温骤降,使得地球在接下来的1300多年中处于"春寒期",严重破坏了亚洲和欧洲的原始石器时代文明。

  以上这些也都只是依据目前考古挖掘所得的信息所做的推测,并不是一种定论。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对这个"新仙女木事件"进行分析。

  "新仙女木事件"具体是个什么情况也难说,但按照目前学界所得的推论也不一定准确。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推测出来的结果,而非现场当时所记录的数据。不过,既然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自然值得关注。看看地质层之前的情况,再对比之后的情况,也就13000年前的"新仙女木事件"最为合适。那这是什么原因呢?要知道,我根据夏朝文献的记载,把夏朝移到13000年前已经超出了目前历史界、考古界主流的观点。在这些学界的眼里看来,人类文明最早是5500年前的苏美尔文明,一万多年前人类是不存在文明的,更别说文字了。但本人可不理会这个,我只管进行特征匹配,匹配合适了再来进行校正,看是不是这回事。既然我都打破了现有的历史架构,那么也就没有什么理由让我将夏朝放在13000年前。但即便是这样,也不可能太早。虽然我将人类文明提前了很多年,但也不能一味地放飞自我。研究历史,不能脱离事物发展规律。如果再往前几万年的话,那就属于开脑洞了。而时间往后的话,又找不到相应的重大地质事件可匹配。所以,看来看去,这13000年前的"新仙女木事件"是最为合适的。

  1、"新仙女木事件"在时间上比较合适,它既不是太早,也没有太晚,跟人类文明起源的问题相比较,恰好处在这个关节点上。

  2、"新仙女木事件"属于一次重大的天文地质灾难,属于两万年以内最严重的灾难。这种级别的灾难,也只有古文献上记载的"彗星撞地球"的灾害级别才符合。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新仙女木事件"应该就是古文献上记载的"彗星撞地球"。因为彗星撞击地球之后,它携带的大量冰雪融化,造成了文献上记载的上古大洪水。这场大洪水过后,就是大禹的治水。所以,从这个连接的情况来看,也是顺理成章的。

  紧接着而言,是从考古上和人类分子学上证实了一件事,12000多年前,南方人大举北上,遍布了东亚和东北亚这块土地。就是说,现在的北方人,都是12000多年前从南方北上的。这是一次超级大迁徙。

  纵观两万年以内来,科学界地质学、气象学等领域遇到的重大灾难中,没有哪场灾难的严重程度能跟"新仙女木事件"相提并论的。而史料记载的"彗星撞地球"所造成的伤害程度也同样只有唯一。所以,两两匹配是极为合理的。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我:你这个匹配结果对不对暂时还无法证明,你是否用这种匹配法匹配过其他事物,有没出过错。我在这里老实回答:这种匹配法我经常用,也会有出错的时候。那么,那些质疑的人估计就会话说了:既然你有出错,那你如何证明你这次匹配的结果是正确的呢?

  我这里用很遗憾的口气回答各位:截至目前为止,我出错的几率是极小的,绝大部分都给校正过来了,因为我会代入校正系统。正因为我对匹配结果做出多方的校正,所以,这种出错的机会将无限接近零。

  实际上,在证据有限的情况下,匹配法是所有人在用的,不独我一个。比如目前史学界、考古界的主流就在乱用。比如上古史研究当中名声最大的"二里头遗址"、"陶寺遗址"、"殷墟遗址"、"石峁遗址"、"西水坡遗址"……直至最近突然冒出来的"双槐树遗址"。我这里先不说那个"西水坡遗址"和"双槐树遗址"两个穷逼遗址,这两个穷得叮当响的遗址,除了几个破陶罐之外,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陪葬品,整个来看,就是一穷鬼。这种穷鬼遗址竟然也被打扮成上古帝王的墓地,真是笑死人了。大家网上搜搜"凌家滩遗址"、"牛梁河遗址",看看真正的上古帝王墓葬地是个啥样,看看那是什么气派。

  我这里来聊聊"陶寺遗址"、"二里头遗址"吧。这两个遗址就是典型的匹配法跟上古史对接的。在没有任何文字证据的情况下,他们就敢说这两个遗址是尧都城夏、早期都城。考古队凭什么说这两个遗址是尧都城、夏都城呢?他们所有依据的条件仅仅只是从检测的年代来看,这两个遗址对应上古史中的尧和夏朝。而这两个遗址是黄河流域在那个时间段最为显赫,最具有都城气象的遗址。所以,这两个遗址就一定是尧都城和夏都城。你们看,这个匹配法是不是学界用得更早,也更为常用。所以,本人拒绝双标党。

  方法人人都可以用,但用得对不对则是另外一回事。学界对这两个遗址的指认,是依据史料来指认的,但我上一个章节已经证明了史料记载的上古史发生地在湖南,根本没有发生在黄河流域。所以,首先对史料的分析上,学界就错了。

  其次,《尚书》、《山海经》、《孟子》等文献上清清楚楚地记载着上古时代发生过大洪水,而且洪水淹了九年,然后大禹治理了十三年才平定。按照这个数据统计,上古大洪水至少淹了二十二年之久。但你们看地图,陶寺遗址、二里头遗址这片区域像是大洪水能淹二十多年之久的地方吗?

  各位,你们看看地图,这两个遗址中,陶寺遗址处于地势较高的太行山区,但凡有稍大一点的水量,都会顺太行山而下,流入黄河当中。你别说二十多年的水患,就算有大暴雨,也持续不了几天就全部流光了。这种地形,你如何将他跟《孟子》中记载的"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的情况联系起来?"水逆行"是什么意思?就是水往上涨。你看看太行山陶寺遗址那个地方,像是水往上涨的地区吗?

  至于二里头遗址就更有意思了。从地图上来看,二里头遗址,其所在地区包括广大东边的华北平原,是一坦平洋的平原地区。这个地方,你要说发一下水灾倒是事实,但你要说这水能淹上二十多年的话,你是打算造一个超级大玻璃缸,将大洪水装在这个地方,不让它流入东海吗?我这里还不提上面说的二里头遗址是个墓葬遗址,不是都城。

  什么叫做校对系统,那就是当你研究的结果符合证据种的一项条件时,在有大量证据的面前,你还需要代入其他不同的条件来对你的研究结论做一个立体检测。只有你所有的检测条件过关,那才算正确,要不然,其结果就是错误的。

  在进行系统校正方面,陶寺遗址和二里头遗址无疑是摒弃了所有与之不利的证据,单独用偏见性的方式采用一个刻意错误解读的的证据进行指认。然后对外界宣布自己找到了上古史中的尧都城和夏都城。他们无视其挖掘的遗址与其他史料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更无视无确切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单方面认定为尧都城和夏都城。

  从上面对陶寺、二里头两个遗址的分析当中,大家应该知道了多种资料立体校正的重要性。如果仅只选取某个史料任意发挥的话,我们华夏上古史完全可以搬到日本大阪和韩国釜山去。所以,论证一个问题,必须要对研究结论进行校正,不单是一两件证物的校正,更是系统性的全方面校正。

  那么,如何对我上面所说的"新仙女木事件"跟古文献记载的"彗星撞地球"事件进行系统校正呢?这就需要用到许多文献和其他领域的科学成果了。有了这些校正物件,即便想错都错不了。首先,我可以用"大禹治水"来进行校正。

  具体关于大禹治水的问题,远不是这篇文章可以介绍完毕的,这个题目之宏大,需要另起一篇文章来看,前后有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治水前的基础条件。大禹治水能被史册记录下来世世代代传颂,当然具有不寻常之处。治水是一项宏伟的工程,自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可以治水,不是随便哪个人光膀子上就行了的。所以,还得介绍大禹在治水前干过哪些跟治水有关的工作。之前的这些工作也是属于超级工程,跟治水相比毫不逊色,是值得千秋万代传颂的功德。可惜这件事基本已被掩埋,我这里重新挖掘出来是让大家见识我们祖先的荣耀。

  中间部分是治水了。根据本文前面考证所得,大禹实际上也是史书上记载的商侯玄冥,史书记载玄冥"死于河",就是说,他在治水过程中以身殉职了。当然,这无疑是令人悲痛的。大禹虽然以身殉职,但治水的工程依然要坚持下去,直至成功。作为一个录入史册让后人代代相传,顶礼膜拜的工程,是很有必要将这个工程完完整整呈现出来,使得后人一窥全貌。

  第三部分就是在大禹治水当中积累的很多经验成功地被用于后来的巨大工程中,这个工程同样也是功德无量,其功德完全可以跟治水相提并论。正因为同样功德无量,所以,也同样具有书写的价值,算是一个治水后续。

  文章三个部分,分别述说三个超级工程,三个超级工程的份量谁也不比谁差。只不过因为年代久远,文献散落,导致先人的功绩湮灭失传,我这里将其挖掘出来,并且与历史其他疑案相互印证,也算是尽自己一份努力罢了。因为这个印证过程篇幅过大,所以这里就只略微提到,以后有时间再写出来供大家观赏。

  还有证明就是成书于夏朝的《山海经》。《山海经》就是地理上的一次大测量,测量的结果分为两部分,文字部分我们现在称之为《山海经》,另外是地图部分,我们称之为《山海图》,其中,《山海图》在战乱中散落丢失,业已失传。文字部分的《山海经》有部分流传下来,由汉朝的刘向父子整理。《山海经》中所含的信息涉及到夏朝的历史信息、地理信息,其中有部分可直接作为印证"新仙女木事件"的证据。

  还有就是从残存的史料片段,结合考古成果所研究得来的一些结果也同样有印证"新仙女木事件"的证据。其中我接下来将要发表的《以为自己有过"旧石器时代"的西方》中就有相当有趣的论证。

  还有在我研究"非洲起源论"这个题目里也有涉及到这个问题,也同样有相关的证据提供。过不久,我会挑选其中两三个问题出来单独成文,让大家先睹为快。至于其他各种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也有不少。只要有心,到处都是证据。

  总之,这是是一个庞大的话题,所涉及的面之广,论证过程之繁复,是相当的复杂。所以,也因此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说完。要说出来,得步步递进,层层剥开,方能达到一个和谐的效果。需要多篇文章,每篇文章论证其中一点,然后组合起来形成一个证据链。只有这个证据链完整了,整个论证过程才算结束。

  目前的主流上古史是不可能做到本人系统这么完善的。这套历史由诸多人参与,由于错误的方法、错误的视角,使得历史的迷雾并没有解开,反而一步步向更错误的边缘滑去。更令人惋惜的是,还由于各方面利益的纠葛,更增添了无数的错误,让原本就解不开的历史雪上加霜。因为这个上古史是做错误的,所以,系统矛盾的地方甚多,相互抵触之处比比皆是。比如前面图十四中所展示的信息就相当搞笑。

  相反,我所研究的上古史就极力避免矛盾的情况发生,一切是事实为基础,以证据为基础,以常识为基础等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其研究出来的系统就呈现异常复杂的状态。每一个证据都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上,再将这些证据相互印证,形成一个庞大证据链。截止目前为止,我的论证是完美的。目前史学界主流的上古史研究不少地方遭到不少质疑,有些质疑是很致命的,其致命程度完全可以摧毁命题。但凡有质疑,就说明这个论证存在问题。而这种问题在本人的研究当中没遇到过。本人发表了一些文章,有赞成,有反对,但迄今为止,即便反对者,也都保持沉默,没人就本人的研究提出过有力的质疑和挑战。在自由讨论的环境下,无人质疑是对本人研究最高的褒奖!

  此次论证就此暂告一个段落,后面还有更精彩的论证,本人将持续更新。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