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教学
“立体教研”的背后是对“立体教学”的追求。一个教学主题、一个教学单元或是一门课程,我们更希望它像一首交响乐,而不是一幅画。参与教学的每一个人——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都有自己的空间、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都会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彼此独立的,又相互和谐的,共同奏响美丽的乐章。我们不提倡“平面化”的教学,虽然它可能表现出五彩缤纷的美丽图景,但若不能呈现出立体的结构,它的效益就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对“立体教学”的追求迫使我们要研究一下与结构有关的问题。具体到一节课而言,就是这节课是如何与其他课有机联系而构成一个整体。猪媛儿老师提出下面的建议:1.明确这节课在学段中的地位作用。是概念的感知,还是建立概念,还是概念的深化,还是综合应用? 2.建立单元中各节内容间的结构关系,明确这节课在章节中的内容定位 3.确定该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图,进而进行内容的层次划分。
不少课程专家和教学专家都曾提出过类似的建议,作为一种观念或原则,基本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同,但却未能很好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实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教师,更喜欢对一节课的精雕细琢。原因何在?
一是我们缺乏系统思考的习惯,结构——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直没有在我们的思维世界里占据重要的地位。而我们针对一节课开展的相关研究,也在有意和无意间进一步淡化对结构重视。建构立体教学,无论对于一个专题还是对于一门课程,明确其结构,都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二是我们缺乏对生命的系统性的高度尊重。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但却并不按照“活生生的人”的规律进行教育。似乎是为了便于操作,教师更愿意用单一维度的教学培养孩子。就拿学习写字这个最简单的事情来说吧,教师通常关注写得好、写得对,却没有意识到教育的真谛全部蕴含在写字的过程中。我们让孩子把写得不好、不对的字用橡皮擦掉,实际上就是让孩子抹去生命成长的轨迹。
综上,强化结构意识,尊重人的发展,是立体教学的两个基本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