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改造学科课程教学
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改造学科课程教学
作者:李广生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列设置”强调了这门课程的地位,但也容易导致割裂,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两张皮,各自为政,无法发挥课程整体育人的功能。
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改造学科课程教学,在我看来是打通课程壁垒实现整体育人的较好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设计理念、活动方式,学科课程提供活动素材、方法和工具,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
在昨天的“教育人生”中我谈到复习课的问题,有朋友说提出了问题但没有给出解决方案。确如朋友所言,我只是提供了解决的思路,并没有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方面因为篇幅所限,我不善于长篇大论,微信公号上的文章也不宜过长;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学工作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几乎不存在普遍适用的解决方案。我提出的思路是:转变思维方式,把以知识学习为主线的复习课变成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复习课,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让学生“做”什么而不是“学”什么。事实上这便是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改造学科课程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指导纲要》)。这一课程性质的定位,为我们开展学科课程教学提供了另一种思路。我们带领孩子学习了那么多的知识,其目的何在?最主要的目的恐怕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既可以先学习知识,然后把知识运用的问题的解决中;也可以先提出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知识。前一种学习更为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后一种学习更为关注知识的实用性;前一种学习体现了知识的学术价值,后一种学习体现了知识的生命价值。知识之所以是有生命的,因为知识能够帮助人们协调和处理人与世界和人与自我的关系。
新授课教学我们更为关注知识的系统性,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开展教学,这无可厚非。但是,在复习课中如果继续沿着这个思路进行,只能进一步强化知识的学术价值,导致知识的生命价值被忽视。留在学生大脑里是一张知识结构图,仅仅是一张图而已。因为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自身发展相结合,所以很容易被遗忘,也极不容易被调用。所以,需要我们转变思维方式,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开展复习,即: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设计组织复习课。
手头有一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分别是:1.大数的认识,2.公顷和平方千米,3.角的度量,4.三位数乘两位数,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7.条形统计图,8.数学广角—优化,9.总复习。
拿着这本教材我心里想,孩子辛辛苦苦学了半年,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做些什么呢,难道只能让他们获得一个干巴巴的分数吗?学习这些知识和没学这些这些知识有何区别,这些数字、图形、算法对他们来说意义何在?
这些想法迫使我设计一个活动,或是一个项目,在参与这个活动和实施这个项目的过程中运用这些知识,不仅建立起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更要建立起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用一个活动或一个项目把整册教材整合难度太大,那么,能不能把相关章节进行整合呢?第一单位是大数的认识,第二单元是公顷和平方千米,看到这里,我灵机一动:为何不让孩子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呢?面积、人口、产值等不都是大数吗,更加清晰地表述这些数据还可以用到条形统计图,第七单元的知识不也就整合进来了吗?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让孩子做很多事:查找资料、统计数据、制作展板、撰写文案,等等。在这一过程中,那些知识就不再是孤立的存在,也不再是只有知识间的联系,它们是活生生的总人口、劳动力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家乡就不再是抽象的概念,一公顷究竟有多大、家乡的耕地面积有多少公顷,生动的展现在孩子的头脑中,爱家乡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带着这样的教学设计走进课堂,我们就不会再跟学生说:今天我们复习什么什么;而是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做一件有意思的事,介绍我们的家乡……。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数学,他们还会获得比数学重要一百倍的各种体验。
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改造学科课程教学,改造复习课,也许会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还是一种思路,而不是解决方案。思路一旦打开,前景无限美好。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