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展示降降温
请给展示降降温
作者:李广生
今天上午到空港小学参加首师大郜舒竹院长主持的“变教为学”改革研讨会,听了两节课,一节是四年级语文课,王老师执教《海底世界》;一节是五年级数学课,张老师执教《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两位教师都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和开展教学,精心设计了学习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探究和发现。从两位老师身上,我看到“变教为学”大有前途。获益者不仅仅是孩子,还包括教师和学校。
在研讨环节,有人提出“变教为学”非常困难,,操作和实施的难度很大。我提出了不同看法——“变教为学”其实很简单。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人天生是个学习者。
人的学习能力是无以伦比的,从降生那天开始,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学习不同的内容。学习能力是上天赋予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人类的每个器官,几乎都是学习的工具,为学习而生。学习不仅发生在课堂,也不是必须要由老师来教。当然,还可以说,人类所能直接或间接触摸到的一切,都是人类的老师。我们生活在学习的世界里,我在生活的世界里学习。汉语,多么难的一种语言,几岁的小孩子,不用专门有人来教,就能熟练使用汉语;手机,那么多的功能、那么复杂的操作,不用专门学习,用着用着就会了。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之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我们还必须要承认一点,所有的知识都不是别人教会的,而是自己学会的。那些别人教给我的知识,随着考试的结束,我们又交给了他们。只有自己学会的知识,才能伴随我们一生。但我并不否认教和教师的重要性,“变教为学”并不是简单的否定教、抛弃教,而是要让教回归到学的本体上来。因此,“变教为学”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学习恢复它的本来状态。用教促进学,而不是用教干扰学。
“变教为学”的根本在于重新定义课堂。课堂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毫无疑问是讲桌和讲台。教师入职,我们称之为登上讲台,教师退休,我们称之为告别讲台。在潜意识中,我们把课堂视为讲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地方。重新定义课堂,就是把讲堂变成学堂,课堂不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抓住了这个根本,“变教为学”其实很简单。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学习是如何进行的、学习是如何深化的、学习的本质和奥秘是什么?不同的学派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些观点甚至是相互对立的,让从事学习这项工作的教师莫衷一是。但是,无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还是当前奉为圭臬的建构主义,他们都承认一点,学习是在活动中进行的,没有相应的活动,就没有学习。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在与世界发生交互时被发现的,随着交互的深入,有些知识被证伪,新的知识取代旧的知识。人类活动越频繁,知识增长的速度越快,反过来,知识的快速增长,又加剧了人类活动。活动是学习的基本方式,没有活动,就没有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变教为学”的关键在于设计学习活动。
“变教为学”可以很简单,可以不是那么困难重重,最主要的在于:1.抓住它的根本——把讲堂变成学堂,把教与学统一起来;2.抓住它的关键——精心设计学习活动,用设计改变课堂。
学习活动的设计越来越引起教师的关注,很多教师已经跳出“钻研教材”窠臼,开始把精力和时间投放到“研究孩子”上面,精心设计既有意义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的课堂展示,成为众多教师不约而同的选择。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展示日益成为课堂的重头戏,几乎到了无展示不成课的地步,为了给展示留出充足的时间,教师毫不留情的压缩自学或合作学习的时间,甚至有的课从前到后都是展示,名之为“展示课”。
展示之所以受到追捧,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展示可以“出彩”。孩子们走上讲台,侃侃而谈,意气风发,孩子“出彩”,课堂“出彩”,教师也跟着“出彩”。不可否认,有些教师是为了“出彩”而设计展示活动;二是展示可以锻炼能力,而且是综合能力。孩子们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的自信、发展了表达能力,对于提高孩子综合素养大有益处——还有很多教师不仅仅为了“出彩”而设计展示活动。
当课堂上没有展示的时候,我们大声呼吁给孩子展示的舞台,但如今,展示渐呈泛滥的趋势,我们又要大声疾呼,请给展示降降温。
因为过于钟爱展示,教师不得不大幅压缩学习的时间,甚至把学习的时间挤到了课外,一方面加重了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导致学习流于表面。“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分组进行展示。”一声令下,孩子们开始合作学习。4分钟转瞬即逝,有的小组甚至还没有开始讨论,学习便停止了。下面就是各组到前面展示学习成果,每个组都要用去三五分钟的时间。名为小组展示,实际上也是自己展示自己的,因为合作还没有开始或是刚刚开始,就急匆匆的来展示了 ,并没有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
我大致统计一下,很多的课用来展示和学习的时间比约为4:1。如果用4分钟的时间学习,那就要用16分钟的时间展示。孩子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严重不足。
展示难道不是学习吗?从学习的角度讲,展示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式,但最大的受益者是参与展示的人。如果展示者和观摩者能够形成较好的对话交流,不管是台上还是台下,都能参与到展示中,学习便能有效而深入地进行。注意观察一下展示的环节,在很多时候、有很多孩子是作为旁观者和局外人存在的,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展示之中,所以没有收获或收获甚微。
展示之后,教师往往会安排质疑答辩的环节,以促成展示者和观摩者之间的对话。但教师的良苦用心常常得不到孩子的回应,也因为在学的环节过于匆忙,还有的孩子为了展示而学,把“出彩”作为追求,学习缺乏深入。所以,他们指出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发表的观点等,大多是蜻蜓点水。也就是说,在展示环节,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陪着展示,并没有进行学习。
如果说传统的“一言堂”的课堂,是全班学生陪着教师展示,而现在的过于注重展示的课堂,则是大多数孩子陪着少数几个孩子展示。课堂确实变成了学生的舞台,但是展示的舞台,而不是学习的舞台,讲堂变成了展堂而不是学堂,“变教为学”并没有真正的发生。
孩子需要展示,展示有助于孩子发展。越是这样,越需要给展示降降温,把展示变成学习,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我们不仅要“变教为学”,还要“变展为学”。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