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情做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把事情做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作者:李广生
今天在李桥小学和同行交流,又谈到这个话题,就把这篇旧文翻出来。你不可能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你有可能把事情做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喜欢是做出来的。
朋友说,她又接到一个任务,不喜欢,郁闷。我一听,来了精神,骨子里的好为人师,抑制不住的跳了出来,故作深沉的开导她,也不知道是否管用。现在想想,自己说的还蛮有道理。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心情舒畅,谁不乐意呢?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甚至是赶鸭子上架,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个世界,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迫于生存压力、迫于人情世故、迫于面子,等等,还包括一些可能别人无法理解的原因,我们必须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难道只能硬着头皮、咬紧牙关,带着十二分的不乐意、满肚子的烦躁去做吗?其实,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把事情做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我不喜欢做总结。会议或活动结束前,把别人的观点重复一遍,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感谢这个、感谢那个,一边说,一边看着大家急急忙忙的收拾东西,急切的等待宣告结束、鼓掌退席,这会让我觉得很难受。但没办法,经常性的把我安排在后面发言,把总结的任务交给我。坚辞不就吧,会让主持人和主办者觉得难堪,而且他们也出于好意。于是,我就耍了花招,把总结别人的观点,变成分享自己的想法。通常我会这样说:总结真的不敢当,借此机会,分享一下我的看法,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作总结,我不喜欢,谈观点,我喜欢。
我不喜欢改稿子。自己写的东西,最多看一两遍,明显的错别字改正,逐字逐句,反复推敲,对我而言,犹如酷刑。但是,总有朋友托我改稿子,诚心诚意的,满满的信任。拒绝吧,于心不忍,还怕对方以为我不够热心或自以为是。看一遍,看两遍,看三遍,看得自己头晕脑胀,就是不知道如何改,真是勉为其难。后来,我就变换一种方式。只看一遍,而且是快速浏览,对行文和措辞,几乎不加关注,只了解大致结构和核心内容。然后,就这样想:如果这个内容让我来写,怎么写?整理一个思路,列出几个条目,冠之以“修改建议”,交给对方。改稿子,我不喜欢,出主意,我喜欢。
我不喜欢喝酒。这话可能有朋友不信。真的,我一点酒瘾都没有,在家里,几乎是滴酒不沾,看别人喝酒,一点不馋。但朋友聚会,不喝点,又觉得少了些什么,就像炖肉不放盐一样。都说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劝酒的功力深厚,不由得你不喝。实际上,如果你真的不喝,别人也没办法,也不会强迫,至今我还没有见过在酒桌上霸王硬上弓的。但是,面子太硬,确实破坏气氛,有伤和气。于是,我就把喝酒变成表达自己真诚和真诚表达自己的机会。不矫情、不做作、不偷懒、不耍滑,尽力而为,点到而止。酒,喝到口里是辣的,情,润到心里是暖的。喝酒,我不喜欢,真诚,我喜欢。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卢梭说的,他一方面肯定了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和权利;另一方面又指出现实中的人生活在不自由状态之中,饱受种种奴役。现在的社会,现在的人,依然如此。还有人说,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可以不干什么。理论上如此,现实却是,既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不能不想干什就不干什么。自由,当然不是随心所欲,也很难做到有所不为。没办法,我们必须要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但是,我们有可能,把不喜欢的事情做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是另一种自由。
因此,热爱自由吧,千万不要对自由失去信心和热忱。自由真的不是虚幻的,真的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为,我们还拥有另一种更加宝贵的自由,那就是心灵的自由。即使现实的绳索把我们牢牢捆住,我们还拥有一颗自由的心。即使我们失去自由的行为,但我们还拥有自由的意志。
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和他的一本书。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和他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生于奥地利,二战中被投入纳粹集中营。漫长的牢狱生涯,使得他除了一息尚存之外别无余物。他的双亲、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营里,就是被送入毒气室。一家人全都死了,仅剩下他和妹妹。像这样一个丧尽一切、饱受饥寒凌虐,随时都有死亡之虞的人,怎么会觉得人生还值得活下去呢?弗兰克尔凭着坚强的毅力得以生还,出狱后就其集中营经历写出《活出生命的意义》。作为大屠杀的幸存者,作者通过亲身经历残酷的迫害的感受,在无情的岁月中发现了生存的动力和人生的意义,并能将其植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发现“意义治疗法”。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人虽不能免于生物、心理或社会上各种条件的限制,但是面对这些限制,人却保有选择的自由。正如弗兰克尔所言:“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有些事情,我们必须要做,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但是,我们有选择如何做的自由,可以把不喜欢的事情,做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作为一名教师,你可以选择做名师还是做良师;面对职称,你可以选择孜孜以求还是心静如水;你不愿意做班主任,但学校要求你必须做,那么,你可以把班主任做成你自己喜欢的样子。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你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但是,你清楚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吗?那好,就把它做成你喜欢的样子。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