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染馆 | 植物染科普讲堂之四:染料的分类及选择
植物染的重要元素之一就是染料。没有合适的染料也就谈不上植物染,这是基础之基础。
人类使用染色的历史很长,选择的染料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动物血,到矿物磨粉,再到植物染料,一步步在进步。
现在的植物染,动物血是不会用了,矿物磨粉也基本退出染料领域,仅仅作为颜料(加胶)使用。绝大部分是使用的植物染料和极少的昆虫类染料(胭脂虫红、紫胶虫红等)。
植物染料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按化学结构分类
天然染料有多种化学结构,按化学组成可分为:
类胡萝卜素类:栀子黄
类黄酮类:槐花黄、青茅草黄、杨梅黄、红花红、紫杉红等
醌类:大黄黄、茜草根红、紫草紫等
多酚类:石榴根黑、槟榔子黑、棕儿茶树皮黑、栗树皮黑、杨梅树皮黑等
二酮类:姜黄素
吲哚类:靛蓝
生物碱类:黄柏
叶绿素类:大多数绿色植物
二、按颜色分类
按颜色分类是指按纤维或织物染色后的颜色对天然染料进行分类:
红色系的植物染料:茜草、红花、苏木等。
黄色系的植物染料:有栀子、槐花、姜黄等。
蓝色系的植物染料:蓼蓝、菘蓝、木蓝、马蓝等,
紫色系的植物染料:紫草、紫檀(青龙木)、野苋、落葵等。
绿色系植物染料:冻绿及含叶绿素的植物、蔬菜。
棕色系的植物染料:有茶叶、杨梅栎木、栗子果皮、胡桃、冬瓜等。
灰色与黑色素的植物:菱、五倍子、盐肤木、柯树、槲叶(槲若),漆大姑、钩吻(野葛)、化香树、乌桕、菰等。主要是利用鞣质植物染料在纤维上经过媒染生成灰、黑色系。
按来源分类有:
(1) 茶叶类染料。几乎所有的茶均可以作为染料使用。
(2) 花卉类染料。少数的花朵、花蕊,更多的是枝叶,果实等。
(3) 水果类染料。除了柿子果实(青柿子)外,果肉是不可以作染料使用的。使用的主要是果壳、果皮和枝叶。
(4) 蔬菜类染料。主要是部分蔬菜的皮,如洋葱皮、茄子皮、蒂等,有些叶子也是可以作为染料使用的,如丝瓜叶等。
(5) 中药类染料:这是主要染料来源,大部分的中药植物均可做染料。
(6) 其他植物染料。这里面有可以分为木本植物类、草本植物类、水生植物类三种。这几类也是主要染料来源。
古文献中记载植物染料的有:《唐六典》有言“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公元533-534年贾恩勰著的《齐民要术》中有关于种植染料植物和萃取染料加工过程,如“杀双花法”和“造靛法”所制成的染料可以长期使用。1637年明末宋应星编撰了中国第一都科技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中有关各种染料的制造、练制的化学工艺以及各种染料在织物上的染色法的描写。
《诗经小雅·采绿》中的“终朝采蓝,不盈一襜”的蓝草,就是天然还原氧化染料。蓝草中含有靛苷,经水浸渍以后可以染着织物,再经空气氧化成蓝色的靛蓝。
红花,是古代可以染红的植物染料之一。秦汉时期,就有“种红蓝花以为业”的人。红蓝花是就红花,含有叫红花苷的红色素和一种黄色素,红花苷可用碱液从红花里浸出,再加酸就呈带有荧光的红色。《齐民要术》中曾经详细地叙述了从红花中浸渍和萃取染料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当时用的酸是“粟饭浆水”和“醋石榴”等有机酸作发色剂。《天工开物》中又增添乌梅作发色剂。石榴和乌梅中的有机酸是多元酸,发色效果比“粟饭浆水”中的醋酸(一元酸)要好,中和的时候沉淀既快又颜色纯正。用红花染过的织物,如果要剥掉原来的红色,只要“浸湿所染帛”,用碱性的稻灰水滴上几十滴,织物上的“红一毫收转”。洗下来的红水也不丢弃,“藏于绿豆粉内”,以后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再释放出来染红,“半滴不耗”。
植物染料的来源如此丰富,就需要选择了。有句话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用在这里也是恰如其份的。
选择植物染料的几个基本原则:
一.色素多的。色素多染色才够好。色彩浓,成本低。
二.色牢度好的。这个是必须。有些染料,颜色不错,色素也浓,但容易掉色,尽量不选,实在要用,也只能作为辅助色。如栀子、槐米等。
三.性价比高的。这是节约成本的需要。染料重在实用。如红花,是传统染料,但现在的价格昂贵,且色牢度差,一般不选。有人宣扬红花染,是做噱头,甚至用的是西红花,与藏红花完全不同。
四.容易得到的。简单说,就是可以买到或是有固定的来源渠道。
植物染料的来源:
一.自己种植或有供应渠道。
二.中药市场或中药店购买。需要提醒的是,在中药店购买一定不要买炮制过的。
三.自己采集或委托人采集。这种主要是不属于商品,无法通过购买得到的。
特别提醒:
色素不等于染料!有人把食品色素拿来当染料用,基本不适合。尽管这些也是来源于植物,通过生物提纯的方法得到,色素浓,颜色艳丽,但色牢度极差,不适合作染料。以栀子为例,用栀子果自提的染料比粉状的栀子黄色素色牢度好很多倍,这是实践得出的结论。
作者:黄荣华 节选自作者著作《中国植物染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