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评选是一种集体教研活动,非是参赛教师个人私事,组成团队“磨磨课”,不但正常,而且必须
【平湖一柱 第1353】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益,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汲取更多知识、生成更多技能、涵养更高情操是课堂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而所谓教师的专业成长,其核心就是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优质课评选活动,是教师展示课堂教学水平的平台,是区域教研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可以有效激发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凝聚众人智慧,促进团队、区域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但是近年来,却有不少人对优质课持有非议。近日蒲公英独立评论员黄老师发文质疑“闭门磨出的“优质课”有多少指导意义?”
黄老师说,在一些区县,要参加省市级的优质课大赛,大都要提前半年组建3-5人的竞赛团队。团队一般由教研员、名特优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参赛选手组成。团队成员有明确的分工,有专门磨教案的,有专门制作课件的,有专门听课挑毛病的,有专门负责表演上课的。在竞赛开始半年前,区域就从各个学校、教研部门挑出选手,停课进行封闭式训练。这种课,竞赛效果一般都不会太差,但是,这种封闭式训练出来的优质课真的有用么?
黄老师认为,第一集体磨出来的课并不能代表参赛选手个人的教学水平;第二,团队封闭式训练磨出的优质课,成为一种表演,好看不中用;第三,优质课的赛前排练,浪费了师生的宝贵时间,影响了学生学习,打乱了“陪练”教师的正常教学。
由此,黄老师认为,优质课竞赛要回归自然,回归常态,回归课堂教学本身,切莫再搞“停课封闭训练”。
据黄老师蒲公英评论网注册材料显示,黄老师是职教教师,非是普通中小学教师。黄老师说的为比赛而进行的“停课封闭训练”在职教系统内是否为“标配”我们不得而知,在其所在地区的中小学是否也如此“训练”,我们也不清楚。但一般情况下,为参加一次赛课,“提前半年、停课进行封闭式训练”并不常见、也不现实。
学校和各级部门重视赛课,组成专门团队很有可能,但若说这些人“停课”专事训练,团队成员却是“陪不起”。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带着班、上着课,在中小学,不要说半年,就是一个星期也耽搁不起啊!
在我们这里,有教师参加优质课评比,通常情况下是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三轮磨课”,一轮讨论课堂教学理念、解读课标、研究教材、分析学情、然后确定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策略,然后执教教师回去备课;二轮执教教师“试课”,团队成员听课评课,对课堂教学目标、课堂组织架构、教学方法选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教案修正意见;第三轮执教教师“再试课”——试讲修正好的教案,然后团队成员对课堂教学的细节再提出建议。如此三轮后,教师就等着比赛了。而这三轮磨课,最多也就三个单元,其实就是进行了一个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平日里教师上课都要集体备课,都要听课评课,一位教师要参加优质课比赛了,找几个人研讨一下不应该吗?
现在的优质课比赛,课前都是不与学生见面的,因此,参赛教师的每一次“试课”,都会找不同班学生,是无法进行训练的;比赛时的学生也是“全新”的,教师的课堂实实在在,并不存在所谓的表演、也无法表演啊。而训练时的“试讲”都是找不同班级的学生,每堂课学生都是第一次听,也是打不乱正常教学秩序、耽误不了学生学习的。
参赛教师和其团队就是在不断研讨、不断“试课”中,将抽象的教学新理念转变为可实施的教学程序,理出教学新思路,探出教学新方法,实现黄老师说的“教学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参赛教师成长了,其团队也提升了。
相反,如果一名教师要参加比赛,本学校甚至本教研组同仁都不管不问,那么请问,我们的团队精神何在,我们的集体教研、集体备课何用?
“一支竹篙耶,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 开动大帆船;
一棵小树耶,弱不禁风雨,百里森林哟 并肩耐岁寒;
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
同舟嘛共济海让路,号子嘛一喊 浪靠边;
百舸嘛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后 岸在前!”
教育需要协作,教学需要协作,教育教学创新更需要团队协作,众人拾柴火焰才更高!
黄老师在文章中也说到“举办教师优质课竞赛,目的在于推进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展示。”
这也就是说,优质课比赛本身就是一种集体教研活动,那堂参赛的优质课就应是教师所在团队集体研讨成果的集中展示,而只有这样的展示,才能实现“推进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之目的。也因此,参赛教师不过是教研团队成员的代表,那种把优质课定义成个人行为的观点,是极其狭隘的!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 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