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10万订单的特斯拉,有什么魔力让人趋之若鹜?
没有前期铺天盖地的宣传、没有明星代言、甚至没有任何渠道的投放,特斯拉是如何做到让消费者忽视一众合资、豪华品牌,对一台价格不算稳的期货产品趋之若鹜呢?
2021开年的第一天,特斯拉正式开售国产Model Y,长续航版和Performance 高性能版两款车型定价分别为33.99万元和36.99万元,相比于预售价下降了14.81万和16.51万元。同时,热销一整年的Model 3继续发力,Performance 高性能版价格降至33.99万元,成为目前你能买到的最便宜的大马力车型(461马力)。
有传言说,1月1日当天特斯拉一共收到了近10万个订单,一度导致服务器宕机。数据虽然无法考证,但是从各个城市线下门店的火爆程度来看,大几万的订单肯定是有的。
没有前期铺天盖地的宣传、没有明星代言、甚至没有任何渠道的投放,特斯拉是如何做到让消费者忽视一众合资、豪华品牌,对一台价格不算稳的期货产品趋之若鹜呢?
面子
回过头看,特斯拉在品牌上的营销是极为成功的。初期以售价超过百万的高端Model S、Model X进入中国市场,早早在人们心中烙下了豪华品牌的定位。再加上众多明星和公众人物纷纷购入,让特斯拉这个品牌短时间内成为了时尚、奢华的代表。
创始人马斯克的大胆创新和个人魅力,也是特斯拉获得如此成就的不可或缺因素。马斯克在特斯拉上面突破了很多传统汽车行业的固有模式,消费者层面最直观的感受便是极为透明的厂家直销模式,摆脱了经销商环节。
此外,马斯克的Space X猎鹰火箭、地底隧道、将一台刻有“MADE IN EARTH”的RoadSter送入太空,这些极富传奇色彩的行径,给马斯克带来了强大的个人影响力,同时也使得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和股价居高不下。
特斯拉之所以能在今天如此受到欢迎,与其品牌定位和马斯克所传达出的企业气质有着直接关系。看见开特斯拉的人你会想到什么?很酷!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这么觉得。
所以,特斯拉能在一定程度上胜过BBA,让用户甘于选择它,是有其强大并且前卫的品牌力做基础的。开上特斯拉,你拥有的不仅是一台豪华电动汽车,还有时刻散发出的高知、高品位、科技范儿等等诸多个性标签,这样的吸引力下,谁又能把持得住呢。
里子
从产品和技术本身讲,特斯拉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地方就更多了。在特斯拉之前,市场上就没有这种大屏,伸缩式门把手设计的车型。但是看最近几年的中国车市,好像这些都是标配了。在技术层面,特斯拉是最早把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圆柱电池用在电动车上的,而且在当年欧美系传统主机厂使用同步电机作为驱动的情况下,特斯拉反其道行之,使用了不含永磁体的高功率异步电机。
而在自动驾驶和互联驾驶领域,特斯拉也相对激进,相对于传统主机厂买了车之后几乎不升级的做法,特斯拉将互联网,软件开发的思维引入造车中,通过后期不定期的OTA升级,引入新特性与新功能。
我们以去年最热销的Model 3车型为例,看看其有哪些行业内首创的全新设计。
整车集成电池防撞保护设计- 一般我们传统的电池包设计,在电池包壳体设计上会有加强筋以及防撞梁的设计,目的是确保电池包的碰撞安全。但是我们看model 3的设计,它把对电池包的保护放在了车身的设计上,而不是在电池包壳体上做文章。这种设计还是挺精妙的,不管怎么说,使用提升车身强度来保护电池包的做法,确实为数不多。
电池包合装固定-传统的电池包在制造好之后,送往总装车间的下车体合装工位,与整车合装。这个时候的整车装配状态一般是内饰已经装配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状态了。并且电池包一般是固定在汽车的底板横梁上。而我们看特斯拉这个设计,是需要在内饰装配之前,将model 3电池包固定在车身上的,从车身上面用螺栓固定拧紧。这种设计的好处是提升了电池包整体的抗扭强度。当然问题是对总装合装工艺确实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高度集成的电池控制模块-传统的电池包设计上,一般最多就是把BMS,以及高低压连接器之类的集成在电池包里最多了。但是model3这个设计,除了刚才提到的这些之外,像DC/DC,OBC这类的能量转换单元,以及像热泵,空调压缩机的高压连接装置等都统统被集成到了电池包里面,这样的设计也确实实属罕见。
电池-特斯拉是全球第一个使用圆柱形18650电池和21700电池的电动汽车公司,Model 3上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水平至今无人能及,首创的电机“堵转速”加热方式,和“章鱼八向阀”热交换系统,让很多老汽车人只能感叹:闻所未闻。
控制器-Model 3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款在电机控制器(MCU)上使用碳化硅(SiC)作为功率元器件的车型。相比于传统使用的IGBT,SiC在开关损耗,高低温特性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当然成本居高不下,也是SiC没能推广开的主要原因。
有同行开玩笑说,通过2020年的销量来看,30万以内的电动汽车只有两个:特斯拉Model 3和五菱宏光MINI EV。要么直接全款买台宏光MINI EV,要么就使劲儿咬咬牙,直接上Model 3。
虽然是句玩笑,但是也证明了在不少消费者的心里,如今能上得台面的电动汽车,好像只有特斯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