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华东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福建紫薇


从上海植物园三号门进入,槭树园里小池塘和草坪边上,几株福建紫薇满树紫红色堆积,甚为壮观。

福建紫薇(Lagerstroemia limii Merr.)是千屈菜科紫薇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属名'Lagerstroemia’是瑞典植物分类学家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为了纪念其朋友Magnus von Lagerstroem博物学家在1759年首次对紫薇属植物命名。其种加词'limii’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东南亚植物分类专家米尔(E. D. Merrill)为感谢厦门大学前校长林文庆(Lim Boom Keng)博士对福建植物学工作的支持,由其姓氏拉丁化而来,故亦有'林氏紫薇’之称。

福建紫薇树皮
粗糙且有浅纵裂

紫薇树皮光滑
走近观察,可以看到福建紫薇树皮粗糙且浅纵裂,叶片大且密被柔毛或绒毛,小枝呈圆柱形,与旁边的紫薇形成鲜明区别。紫薇一般花期在盛夏,较福建紫薇晚,且树皮光滑,叶片小而光滑几乎无毛,小枝具4棱,常有狭翅。《中国植物志》记载福建紫薇高可达4米,但上海植物园的这几棵高度均在10米左右。据上海植物园前园长张连全先生回忆,该批苗木为1975年由其老师庄茂长先生从杭州植物园引种而来,至今已有46年之余。

福建紫薇
叶大且密被毛,小枝圆柱形

紫薇
叶片小而光滑,小枝具4棱
每到初夏时节,福建紫薇开始吐露芬芳,大型的圆锥花序上紫红色的花朵次第开放,满树花团锦簇,吸引着嗡嗡的蜜蜂前来做客。福建紫薇一般花期较紫薇早,初夏即开,花期较短,仅1个月左右,不像紫薇一样可以'长放半年花’。此外,福建紫薇还耐盐碱、耐瘠薄,非常适于沿海绿化,是珍贵的园林绿化和滨海绿化植物,应加以推广应用。

福建紫薇为我国特有种,其模式标本由厦门大学植物学教授钟心煊于1923年5月23日在厦门采集。之后在福建其他地方、浙江和湖北亦有零星发现。郑万钧曾将产于浙江的本类型植物另立为浙江紫薇(Lagerstroemia chekiangensis),后经植物学家们鉴定应为同一种。因福建紫薇观赏性高,加之木材材质坚硬,材用价值高,野生资源多被盲目滥采滥挖,生境遭受破坏,种群数量稀少,现已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IUCN评估为近危(Near Threatened)等级,应加以保护。

纵观福建紫薇自发现之始,凝聚了诸多人的心血,应加以珍惜、保护、培育和推广。
图:付艳茹
审核:龚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