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歌诀详解——柴葛解肌汤
《伤寒六书》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歌诀总括】
陶节庵所作柴葛解肌汤,用以治疗外邪侵犯三阳经表,恶寒渐轻,热势增重的病证。方中含有柴胡、葛根、黄芩、芍药、桔梗、甘草、生姜、大枣、白芷、羌活、石膏,具有良好的解表清热作用。
【歌诀详解】
柴葛解肌汤主治风寒化热证。外感风寒,邪郁肌表,郁久化热,故见恶寒减轻,发热增重;邪热从太阳渐次传入阳明、少阳,形成三阳经表同病。阳明经脉起于鼻两侧,经眼眶下行,故阳明经受邪可见目眶痛、鼻干;少阳经起于目锐眦,经于耳后,入耳中,出于耳前,故少阳经受邪可见目痛、耳聋。热伤津扰神,故见口渴、心烦。针对上述病证,本方解表清热并用,分经论治,以解散三阳经邪气。
方中以柴胡、葛根为君,辛凉透表、解肌清热,清透少阳、阳明之热;辅以羌活、白芷发表散邪,解散太阳经余邪;佐用黄芩、石膏清热泻火;芍药敛阴益营,补充热伤之津液,并防疏散太过更伤津液;生姜、大枣助中焦之营卫,甘草和中调药。诸药配合,解肌发表、清热生津,共成辛凉解肌之剂。
【应用点睛】
本方作为辛凉解表之品,常用于流感、肺炎等引起的高热,效果显著。
除了上述常规用法外,柴葛解肌汤还有些不同其他辛凉解表剂的特征性的用法。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本方主要用来治疗表寒化热、邪在三阳的病证,症状中的鼻干、目痛、目眶疼痛、耳聋、咽痛等五官科表现非常突出,这也是区别于其他方剂主治病证的重要方面,由此可知,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五官科的病证,也可用本方治疗。临床研究也证实,柴葛解肌汤对中耳炎、睑腺炎、由感染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等均有很好的疗效。
柴葛解肌汤
《伤寒六书》
【组成】柴胡(6g)干葛(9g)甘草(3g)黄芩(6g)羌活(3g)白芷(3g)芍药(6g)桔梗(3g)(原书未著用量)
【用法】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槌法加石膏末一钱(3g),煎之热服(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2枚,石膏12g,水煎温服)。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方解】本方证乃太阳风寒未解,而又化热入里。外感风寒,本应恶寒较甚,而此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为寒郁肌腠化热所致。·因表寒未解,故恶寒仍在,并见头痛、无汗等症。阳明经脉起于鼻两侧,上行至鼻根部,经眼眶下行;少阳经脉行于耳后,进入耳中,出于耳前,并行至面颊部,到达眶下部;入里之热初犯阳明、少阳,故目疼鼻干、眼眶痛、咽干耳聋。热扰心神,则见心烦不眠;脉浮而微洪是外有表邪,里有热邪之佐证。此证乃太阳风寒未解,郁而化热,渐次传入阳明,波及少阳,故属三阳合病。治宜辛凉解肌,兼清里热。方以葛根、柴胡为君。葛根味辛性凉,辛能外透肌热,凉能内清郁热;柴胡味辛性寒,既为“解肌要药”(《明医指掌》卷1),且有疏畅气机之功,又可助葛根外透郁热。羌活、白芷助君药辛散发表,并止诸痛;黄芩、石膏清泄里热,四药俱为臣药。其中葛根配白芷、石膏,清透阳明之邪热;柴胡配黄芩,透解少阳之邪热;羌活发散太阳之风寒,如此配合,三阳兼治,并治阳明为主。桔梗宣畅肺气以利解表;白芍、大枣敛阴养血,防止疏散太过而伤阴;生姜发散风寒,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使药。诸药相配,共成辛凉解肌,兼清里热之剂。
本方的配伍特点:温清并用,侧重于辛凉清热;表里同治,侧重于疏泄透散。它和一般辛凉解表以治风热表证之方,当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