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答:做量化研究方法,不用理论、还得数学好?
本文转自Sociological理论大缸
本章作者:李昂然(注:本文仅作学术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学问浅浅答是微信公众号”Sociological理论大缸“的专栏,旨在以问与答的方式,分享社会科学求学与研究的入门知识与延伸思考。答疑人为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学者和博士生。
1. 请问如何看待理论、定量和定性方法学习之间的关系?
李老师:学习理论与方法最忌讳的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如果仅以应试态度去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从学以致用的角度看,学习理论和方法是为了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议题和研究问题。我不希望学生变成“学习机器”,而是通过学习理论和方法具备反思和批判的“学习能力”。
很多同学觉得学了理论没什么用。其实不然,理论的学习更重要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提出研究问题。学习方法和学习理论一样,都是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定量和定性要“两手学”。虽然我主要做的是定量研究,但我关于定性研究方法也有很多的了解和学习。我再做教育社会学定量研究过程中,会花大量时间看民族志研究,提升对现实的理解。
2. 请问大学数学课要学到什么程度才能比较深入地做社会学的定量研究呢?
李老师:我分享下个人经验。我本科不是社会学专业,也没有统计背景。我是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但算不上数学特别好的学生。我在大学的时候,只学过两门: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甚至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也只是旁听过课,并没有系统学过。后来,在学习定量分析方法的过程中,我专门去补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所以,也可以说我基本是零基础学量化的。
我认为对于应用为主导的定量分析,其门槛是不高的。就算你的数学基础不好、只有高中数学水平,也可以学可以用,比如各类的统计软件如Stata和R。现在是大数据和算法时代,我认为应用定量分析能力是当代社会发展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这也是我希望推动定量分析走向公众的原因,希望将大家的疑惑打消,鼓励更科学有效的交流和学习。
如果你对方法有较高的追求、希望在方法上有所建树,那大学时候至少要学习三门:一是微积分,也就是高等数学;二是线性代数;三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如果你想对统计模型有更高的理解、想知道统计学家在做什么,这是必要的。当然,也不是说你要这三门都考到九十分以上,才一定能学好定量分析。关键还是要结合你今后用它做什么、为了研究或解决什么问题。
或许可以这样说:数学是学好定量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除了数学基础,但也要在学习量化的过程中,培养兴趣爱好。如果你拿出打王者荣誉和看B站视频的精神头来学习定量方法,那就没有学不好的。
3. 请问怎么把一般理论和定量方法结合起来?
李老师:我们不应该思考怎么把定量方法“用到理论里去”,而是有了一个具体的、来自生活的研究问题:向上抽象到理论层面,向下具相到数据层面。这是我认为的好的社会学研究。数据层面不局限于定量,也包括定性方法。可以说研究问题是连接理论和方法的桥梁。好的研究一定起源于科学的发问,会问问题才是做好研究的前提。
目前大部分的社会学议题都需要从方法出发和实证研究相结合。这是当下社会学以实证主导范式所造成的现象。当然,这也有它的问题,导致现在做理论研究,有些被边缘化,但我也认为随着实证研究的不断积累,理论研究会复兴回来。
4. 请问如何看待您专长的教育社会学领域的量化研究?
李老师: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和提高,大规模教育调查数据,尤其是追踪类调查数据不断涌现和完善。这一趋势在各个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是类似的。伴随着数据的完善,教育社会学量化实证研究数量迅猛增长。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实证研究文献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同样是用相同数据来做研究,但结果会非常不一样。这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大家需要清醒的知道,不要觉得量化发文章快,觉得学了一点量化技术就想发论文。这是目前实证研究最大的误区。同时,我认为教育社会学会迈向理论反思。不管是从普世的还是本土化的理论出发,对目前实证研究都会掀起一波新的反思与批判。
5. 请问有推荐的量化学习入门的书籍和研究吗?
李老师:推荐四本量化入门书:
1. 唐启明(Donald Treiman),《量化数据分析:通过社会研究检验想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谢宇,《社会学方法与定量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 Greene, William H. 2018. Econometric Analysis (8th Edi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4. Wooldridge, Jeffrey. Introductory Econometrics: A Modern Approach. New York: Nelso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