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云峰:驻村-日常

本篇编辑:有女同车

图片与文字:©方云峰

资料来源:摄影师供稿

驻村-日常

家乡寻甸,横跨金沙江、南盘江流域之间,高山绵延,丘壑纵横,林深树密。居住着汉、回、彝、苗等民族50余万人,是一个集山区、民族、农业一体的贫困县。

由于历史原因,再加上自然、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像,长期处于贫困当中,是国务院确定的贫困县之一。

自脱贫攻坚工程启动以来,我分别在寻甸功山、金源等乡镇挂钩帮扶贫困户,主要就是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对所联系的贫困户进行走访、帮扶,2019年7月,我正式和原单位工作脱钩,专职到乐朗村委会驻村扶贫,成了一名驻村队员,投身到了脱贫攻坚的最前沿,精准帮扶的第一线。

派驻到乐朗的驻村工作队共三人,工作队长由市级机关下派,我和一个同事由县上派驻。

我们主要工作就是宣传贯彻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配合村“两委”完成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的管理、引导、培训等脱贫相关的工作。2018年底村子顺利脱贫并通过了国家验收。

驻村队员的角色让我重新回到乡村,并能以“主位”的思维和视角,和村民建立起联系,体会他们的艰辛,感受彼此的感动。

而摄影人的角色让我用手中的镜头,将这种联系、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同时记录下的也是农村这段涤荡起伏的变迁历程,为社会为后人保存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影像切片。

在线影展

进村的一条近路。新发彝族村2018.11.10

居住在山顶上的两家人。玉碗苗族村。2019.10.4

村民房屋中堂。玉碗苗族村。2019.10.4

建档立卡户门口张贴的《识别卡》。高峰彝族村2020.9.8

在村小女生宿舍前玩耍的小女孩。乐朗村2019.10.23

村民用薄膜制作的假人。下铺嘎彝族村2015.02.26

非洲猪瘟防控检查点。乐朗村2019.12.03

村民把拾到的蘑菇摆在路边贩卖。乐朗村2019.10.21

走村入寨的当代货郎。上铺嘎彝族村2020.09.09

侧翻在进村路上的卡车。新发村彝族村2018.05.20

邻居的树倒下来压坏了自己养的蜜蜂箱,反映到了村委会,村委会副支书和驻村队员正在现场查看。小河箐村2019.08.15

跟踪马蜂的男子。先用一块腐肉吸引马蜂,马蜂把腐肉往回搬的时候,用望远镜观察他们飞的方位和高矮,便可判断出蜂巢方位。新发彝族村2020.07.21

烧苍蝇蜂。肥草箐苗族村2019.10.24

烧地。苏撒坡彝族村2016.11.26

炼桉油。翠华苗族村2019.01.27

对峙。驻村工作队准备入户进行安全房屋录入,农户家尽责的大黄狗不让靠近,退到安全距离后双方都在观望。乐朗村2020.04.21

建设中的农家小院。上铺嘎彝族村2020.09.09

村民赶着猪去配种。赶猪是件很困难的事,一个村民牵着平时和猪关在一起的牛在前面引,两个村民在后面使劲赶。翠华苗族村2019.01.26

搬新居。2018.02.26下铺嘎彝族村2018.02.26

驻村走访结束,送我们到大路上的苗族大妈。2020.07.23

1,这个拍摄时间跨度四年之久,期间您在与他们进行专题拍摄的时候是以什么样的一种角色和想法进行着的呢?

方云峰:相处的过程中,我的角色作为一个扶贫干部,他们是扶贫对象而已。而作为摄影师时扶贫就是在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对他们的一些客观记录。

我主要考虑的是生存状态下,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一个面貌吧,还有一个就是在专题里面,群像就是一个穿插的作用。

专题拍摄的是家乡,家乡这边就是欠发达地区,他们的条件不太好,主要的目的也就是作为一个记录,像档案式的一个记录。

2,《山那边是我家》《风车下的故事》都是带着点诗意和踟蹰个人视角下的黑白影像,在这组新的作品里,你选择的却是彩色,是怎么有了这样的一个转变呢?

方云峰:拍摄手法黑白还是彩色,其实也没多想。因为我这个专题拍的是扶贫,它们是我在工作期间拍摄的,像档案式的,所以我就选择了用彩色,这样画面当下的信息量要全面一些。

关于摄影师

方云峰

自由摄影师

2015年 入选索尼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

2016年 获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区图片故事类一等奖

2017年 获云南省第七届摄影艺术展纪实类一等奖

2018年 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项目

2018年 入选国家艺术基金纪实影像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

2019年 获人民摄影“金镜头”(2018年度)新闻摄影优秀作品奖

2019年 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

2019年 入选“关注全球贫困 聚焦乡村振兴”全国摄影

2019年 入选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

你可能错过的一个亿

为方云峰的摄影点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