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后,为什么先要给家长做心理咨询?

在做青少年的心理咨询个案时,我会要求父母先来做心理咨询。

但是在跟父母解释必要性的时候,他们都会觉得:有问题的是孩子,为什么家长要做心理咨询?

我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当发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父母也是承受了很多压力与焦虑的,家庭环境会处在一个紧绷的状态下,即使孩子来做心理咨询,家庭环境没有改善,也很难看到孩子的改变。

其次,孩子之所以会有“问题”,跟家庭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就像人不能脱离社会生存一样,孩子出现“问题”时,基本上都可以从家庭找到原因,孩子承担了家庭关系不正常的“责任”,表现形式就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行为及心理问题。

01

什么是正常家庭?

有很多人会说,不正常的家庭就是离异、丧偶的家庭,一家三口的小康之家才是正常家庭。

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中国有句俗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心理学家观察发现,有问题的家庭背后令人惊讶的往往是成员之间的批评、指责、冷酷和控制,而这些让人不舒适的表达在家庭成员间互为因果。

因此,基于家庭系统理论的观点摈弃了“正常”和“异常”的概念,强调家庭过程中有利于维护家庭功能的整合和维持模式。

对于某些特定家庭,非常态运行模式反倒可以维护家庭的良好功能。比如面临情感破裂的夫妻,分居或离异可能更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心身健康发展。

我认为:家庭成员的构成远远没有家庭中的互动模式重要。

02

夫妻系统的建立

两个人相识、相知、相爱,步入婚姻殿堂,从我变成了我们,一个新的家庭诞生,夫妻系统得以建立。

新婚夫妻面临的重要任务是互补和相互适应。

传统文化中的男主外、女主内就是一种在特定文化中分化的夫妻互补功能。一个来自于男主外家庭中的女孩很难爱上一个男主内家庭中的男孩。

人的心理活动起源于原生家庭,夫妻适应是两个家庭模式适应性的检验。

新婚夫妻往往陷入牙膏是从前挤还是从后挤的争论中,“牙膏理论”体现的就是原生家庭互动模式的不适应性。

一项很有意思的小调查显示,英国夫妻吵架的最常见原因是男士小便时不翻马桶盖,第二位的是某一方不随手关灯。

矛盾的重点不在于马桶盖和关灯,而在于家庭中加入新的模式后原先的模式能否做出适应性调整。

夫妻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组成应对外来压力的避难所。

丈夫失业了,极具挫败感的回到家中,妻子得知后倍感压力,良好的夫妻互动需要妻子给予安慰、理解和支持,共同度过难关,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妻子承担更多的经济支持,反之亦然。

一对结婚不久的夫妻前来咨询,原因是创业的妻子觉得老公经常挑剔她,总给她的项目泼冷水,而丈夫则认为妻子固执,从不采纳他的建议,二人觉得日子没法过了。

进一步对夫妻系统之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发现,妻子的父亲在1年前得了重病,需要近百万的器官移植费用。

作为独生女儿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照顾家人的重任,拼命工作赚钱,对于老公其实是怀有愧疚的,觉得老公娶了个“累赘”。

而丈夫则认为家庭有困难应共同面对,而妻子总一个人承担,自己好像是个外人似的。

妻子的固执是一种应对压力的策略,而丈夫的挑剔其实是渴望被重视和关注。

组建不久的夫妻常常习惯在原有模式中解读彼此面临压力时更善于使用熟悉的应对方式,此时矛盾和冲突常常出现。

解决冲突是优化夫妻系统的契机,跳出原先定式去看看对方表达背后的真实动机和感受,或许是创造温暖港湾的重要一步。

家庭成员往往具有多种角色,一个男人可能是父亲、爷爷、儿子、丈夫、兄长,一个女性可能是女儿、母亲、妻子、奶奶、姐姐,不同关系中的角色功能是完全不同的。

上述案例中的妻子在某种程度上是尚未协调好女儿和妻子的角色功能,二者产生了冲突。

清晰的边界是保证关系中特定角色功能的关键。

丈夫在父母面前言听计从,压抑谨慎,如果将这些压抑和不快发泄给妻子,或者借故妻子不尊敬老人而大发雷霆,我们就说丈夫的界限不清,夫妻系统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

家庭中,所有关系的核心是夫妻关系,夫妻系统的边界清晰、角色功能发挥良好,这个家庭就会健康良好的运行下去。

03

如何面对家庭冲突?

家庭中很难没有冲突,冲突是家庭运行模式的一种表达和优化过程。但是在家庭中,冲突很容易越过边界干扰其他系统。

和丈夫吵架后的妻子,正满怀委屈或愤怒时,儿子回家了。

因为妈妈心情不好,儿子做事可能小心翼翼或故意讨好妈妈,夫妻之间的冲突此时已经影响到母子关系动力。

而更常见的情况是,妈妈反复痛诉孩子他爸的种种不是,有意或无意的拉拢孩子和自己站在评价父亲的战线上。

家庭中两个人的冲突就变成了三个人的事情,这叫“家庭关系三角化”。

三角化的家庭关系中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一种情况是夫妻一方把关注点从关系冲突转移到关注儿童的消极面或者亲子冲突,这种三角化叫“绕开”。

80%以上的儿童虐待是由父母实施的,几乎都是由于家庭冲突导致孩子成了“替罪羊”。

对于孩子学习过分关注,忽略孩子其他的优点和特长,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孩子,这些家庭都是在运用“绕开”的不良模式。

另一种三角化模式是“跨代联合”,父母当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尝试获得孩子的支持来反对另一方。

与“绕开”不同的是,“跨代联合”的孩子获得的多是父母一方的支持鼓励和亲密,很容易形成秘密联盟或隐形联合。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妈宝男”,当妻子无法在丈夫那里获得足够的爱和支持时,她只能紧紧抓住孩子,把期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

这种母子关系的紧密不是真正的爱和支持,是母亲失望、焦虑、忧伤的补偿,是对丈夫无法胜任的愤怒,是夫妻关系失衡的代偿。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容易出现性心理或性功能问题。

三角化家庭中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人格障碍、情绪障碍、躯体化等,以疾病的方式将关系冲突表达出来。

家庭冲突应该由产生冲突的双方解决,尽量控制在产生冲突的子系统之内。

“清官难断家务事”常常是冲突拉入多个子系统,很难解决,尤其是跨代跨系统的卷入模式,对家庭的打击常常是致命的。

不管你是与配偶有冲突,还是与父母有矛盾,或者是对子女不满,都要记住:我们的冲突、矛盾和不满需要我们自己来解决。

吵架的夫妻应该蹲下来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我和爸爸吵架是因为我们对某件事情的观点不一致,不是你的错,我们的爱对你是一样的!

所有的战斗都有伤亡,和家人战斗伤的是家人;我们需要的不是和自己或家人战斗,而是学会如何关怀自己和家人!

家庭的核心是夫妻,要想塑造幸福的人生,女人就得好好地爱自己的老公,男人就得用心地呵护妻子。有爱的家庭,家庭会运用自组织系统雕刻属于你的独特人生。

后记

作为一名从业20多年的职业心理咨询师,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很赞同一句古话: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需要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因为父母在教育理念、沟通方式以及和孩子的关系方面存在问题。

当父母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孩子的心理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极少部分是其他原因,但也一定和父母相关。

所以,现在,当家长因为孩子的心理问题向我求助的时候,我都会在见孩子之前先单独见父母。

因为,如果家长的问题没有解决,即使在我这里,孩子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孩子回家后,置身原来的环境中,面对没有任何改变的家长,TA还是会回到原有的状态中,问题又会出现。

而家长也许会认为我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心理工作没有任何效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