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帝责——朱棣的瞎折腾一:得位不正(2)

本文继续上篇,揭露朱棣得位不正所带来的各种后果。

一个传闻在明朝的坊间流传——朱允文逃到了南洋。

传说心中难安的朱棣决心查个究竟,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一次大航海应运而生。

郑和下西洋

但是,搞这么大的阵仗,心思深沉的朱棣只是为了找一个朱允文?

当然不可能。

朱棣又不是傻子,为了找个朱允文这么大费周章。尤其是搞这么大动静,深怕别人不相信朱允文活着吗?

码字的认为朱棣这么做的目的至少有三个:

1.向明朝国民展示大明的强大,彰显在他朱棣治理下明朝何等富强;

2.宣威海外诸国展示明朝的强大,以威慑服诸国提高自己的声望;

3.向可能的朱允文党羽展示自己的实力,让他们掂量掂量该在他朱棣和朱允文之间选择谁。

能不能在南洋找到朱允文对朱棣来说并不重要,展现自己的实力让潜在的朱允文拥趸们死心就行。

结果是郑和的大舰队轻易慑服了南洋诸国,但是有一个问题。

朱棣组成郑和舰队归根结底是给明朝臣民看的

那时的资讯手段十分落后,要怎么才能让臣民信服大明的舰队在海外威服了诸国呢?

而且与郑和舰队接触的海外诸国纷纷表示希望与大明通商,诸国的热情泱泱大明自然不好拒绝,可这是违背朱元璋传下来的海禁政策的。

对于打着凡是我老爹制定的政策都是不能变的旗号把朱允文赶下台的朱棣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难题。

同意,那就是违反的朱元璋的政策抽他自己的脸;不同意,他弄那么大一支舰队跑出去就为白白转个圈,那岂不成了一个国际大笑话,还是抽他自己的脸。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得位不正这时反倒帮了朱棣一把。

得位不正的朱棣对彰显自己是天命之主那是不遗余力的,外藩们朝见的要求令朱棣灵机一动。他从中发现了一个增强自己权威性的机遇,而且还能顺道满足外藩通商的需求,脑洞大开的明太祖朱棣天才般地创造出了封贡制度。

明朝的外贸政策严重浪费了明朝的手工业优势,阻碍了明朝的手工业发展

封贡简单地说就是要求外藩进贡,进贡完成后才能与明朝进行贸易。

这样做首先满足了朱棣的面子,同时又满足了海外诸国贸易的要求,面对违反祖制的反对声音又能推脱这是进贡不是贸易,没有违反朱元璋订的海禁制度。

真是个三全其美的方案。

不过对朱棣而言贸易不是他重视的方面,他更需要的是诸国进贡的队伍能被大明臣民们看到。

看!朕是被天下人承认的明朝皇帝,四方蛮夷都来向朕跪拜朝贺,朕才是大明的天子!

所以很多外藩进贡(贸易)的队伍在远离北京的海岸登上了大明的国土,在万众瞩目明朝官员一路大费周章地迎送下,穿州过府长途跋涉走向了北京城。

封贡虽然是朱棣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而炮制的一种制度,但是它毕竟将朱元璋实施的禁绝海外贸易的海禁国策给撕开了一个口子,为中国融入大航海时代世界经济大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历史书上总是说明清两朝闭关锁国,这明显是有偏颇的观点。

清朝从来就没闭过关,别诬陷人家。

锁国指的的是禁止国人出国,而闭关则是指禁止外国人进入。

明清锁国不假,不但明清包括对外交流频繁的唐朝都一样锁国,但是自从朱棣的封贡制度实施后明清就没再闭过关。

真要是闭关,明清两代的白银从哪来的?

朱棣无心插柳柳成荫,他的封贡制度无意间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一个卓越的贡献。

好话就此打住,该是批判时间了。

郑和下西洋随着时代的需要现在被当成了壮举,从全球航海历史看也确实是一个壮举。

可是对当时的明朝来说郑和下西洋是好事吗?

郑和宝船与哥伦布旗舰圣马利亚号的比较图

这是一个很让国人自豪的对比图,但是时间是在流逝的,时代是在发展的。

我们总爱强调郑和比哥伦布早了87年进行大航海,可是有些细节您知道吗?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第一次出海,而这时统一的西班牙王国诞生了才半年多一点而已。

我们不妨看看明朝和西班牙开始自己第一次大航海时的国家对比。

我们再看看西班牙建立的殖民帝国进入极盛时的两国对比。

早87年开始大航海实在没啥值得吹嘘的,而且郑和船队经过的每一处港口人家阿拉伯水手哪一个又不是早就到过?

明朝舰队比哥伦布船队庞大是两国国力的具现,但是开展航海后的结果却是如此不同这又是为何呢?

答案就在朱棣的封贡制度上。

朱棣十分享受封贡带来的万国朝贺的快感,然而这个制度比东厂给明朝带来的负面效果还要大得多,它是明朝衰弱灭亡的直接推手!

前面我们说到的朱元璋种种那都是弊端在后世逐渐显现,而封贡在朱棣时期就已经令明朝的财政难以支撑弊端尽显。

这时有人要跳出来说,码字的你不知道封贡是明朝稳赚不赔的买卖吗?

码字的知道啊。

封贡的外藩要先进贡然后才能和明朝做生意,而商品定价权又在明朝手上,明朝说是啥价就是啥价。外藩万里迢迢地来到北京城自然不可能再把运来的东西运回去,明朝说的就是一口价外藩没得还价只能答应。

可奇怪的是,这么不公平的贸易外藩竟然甘之如饴,封贡队伍越来越多,使团规模也越来越大。

我的妈呀,明朝这是要发啊!

咦?不对啊,明实录可不是这么写的?

到了明宣宗时,明宣宗不但限制了各国朝贡的次数,还限制了使团的人数,大明朝这是有人送上门来当冤大头还不乐意收吗?

非也,是明宣宗不愿意继续给他祖父朱棣擦屁股,一直当冤大头了。

厉害吧!

差不多就是强买强卖同义词的封贡,居然能让明朝做亏了,怎么办到的?

由于采取的是封贡制度,所以到大明来的外藩团队也就没有商队都是使团。

而朱棣为了彰显万国来朝,让这些披着使团外衣的商队一个个从远离京城的地方登岸,一路招摇过市让明朝军民知道外国又来进贡了,速来围观他朱棣如何宾服四夷的。

可是既然叫使团,那就得按使团的标准接待啦。

一路上使团吃好喝好,所有花销都是明朝地方政府支付;地方官员们无不兢兢业业伺候着深怕怠慢了使团,因为使团要是一状告到了朱棣面前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到了北京城里,盛情款待更是要体现出天朝的气派来,各种赏赐比起跟明朝做买卖亏的那三瓜两枣来九牛一毛都不算。

又有人要跳出来说,外国拿来卖的是翡翠这样的宝石,檀香木这样的奇珍,明朝全部低价收购怎么就亏了?

对此码字的代表外国使团表示下不解:不就是坑里刨的石头,土里挖的木头吗,怎么堂堂天朝人尽喜欢这些不能吃不能喝的稀奇古怪玩意啊。

对了,使团里还有一帮特别的,他们不但是使团、商团,还是匪团。

走一路抢一路,沿途的明朝地方深受其害却不能将其拒之门外,还得打开城门按使团标准好吃好喝地接待他们。

酒饱饭足后,满大街抢掠一番,还顺便扛几个中原的女孩子们回去晚上增进增进感情,这使团的日子可真是滋润啊。

这种使团主要来自北方,而从东边渡海而来的使团也偶有兼职的。

你说大明朝还不能禁止这种小贼团了?朋友你知道禁止的后果是啥吗?

土木堡之变、百年倭乱、庚戌之变、王杲反明,既然贸易得不到那就用刀来抢。

封贡会不断出现在明朝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序幕里

顺带一提,王杲被明朝凌迟了24年后,他的外孙一战之后开启了对明朝的碾压模式,那一战叫萨尔浒。

这么一看,稳赚不赔的封贡买卖做亏了也就没啥好奇怪的了。

翻看明史,码字的无奈地发现威名赫赫的郑和舰队只为明朝换回了封贡这么一个赔钱货,逼得明宣宗不得不把明朝耗费无数建立的大舰队永远锁在了港口中,仍由它们腐烂成为一堆堆朽木。

而比明朝晚了87年才开始远航的西班牙王国,却又是抢又是赚的硬是弄成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西班牙无敌舰队

最先开始大规模航海的明朝其后竟然被海盗为主的倭寇袭扰百年,更可悲的是清剿海盗倭寇的过程中明朝居然连一个海战名将都没有。

唉,只能一声叹息。

得位不正的朱棣为了他的伟光正,将大明朝的国力白白耗尽,《明史》对朱棣这些行为的后果多有掩饰,让后人翻看《明史》读到《明太宗纪》时热血沸腾,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如此的不肖。

明天再继续说朱棣种种“倒行逆施”带来的与明朝灭亡相关的后果了,对朱棣得位不正的批判就到这里了。

(0)

相关推荐

  • 同样是出海远航,为什么郑和没有哥伦布的收益大

    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 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 ...

  • 明清为何实行海禁政策?

    大明朱重八在争夺天下的时候担心对手利用海上力量攻击自己,于是刚当上皇帝就实行海禁政策.之后,永乐大帝打败侄子夺得皇位,为了宣扬自己统治下的大明如何的繁荣富强,更为了趁机寻找逃到南洋的侄儿永绝后患,大胆 ...

  • 【人类经济万年史】129中国明代对外贸易

    中国明代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是明代社会经济的一个部分,也是明代商业的自然延伸.它在明代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明代,所谓对外贸易,一般是指明王朝政府与其它国家或属国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 ...

  • 橡树 | 从海禁,漫说明帝国的灭亡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 ...

  • 杨善凭一张嘴所创造的奇迹

    [杨善凭一张嘴所创造的奇迹]1450年,瓦剌放出话,让大明速去迎太上皇朱祁镇.在朝臣的施压下,不情不愿的明景帝朱祁钰故意派个要啥没啥的使团去,岂料他们半毛钱没花,竟将被俘一年的朱祁镇给接回了宫. 朱祁 ...

  • 明亡帝责——朱棣的瞎折腾三:养猪

    朱棣一项糟糕透顶的政策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为了说明朱棣这个政策到底有多糟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末那场决定明清命运的大战吧. 明末的萨尔浒之战诚然明军损失惨重,但是比之历史上那一样有名的土木堡之战, ...

  • 明亡帝责——朱棣的瞎折腾二:狂赌

    战略失败的朱棣 前面码字的说过,朱元璋经济政策很糟糕,这会让明朝很差钱. 有多差钱呢? 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统塞上九十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骑兵,皆骁勇善战. ...

  • 明亡帝责——朱棣的瞎折腾一:得位不正(1)

    被严重美化了的明太宗朱棣. 前面码字的谈过了朱元璋对明朝灭亡负有四个方面的历史责任--封藩.军户.经济.法制. 这已经惹得有人举报弄得文章被限制推广,这下轮到说明朝最被夸大的皇帝朱棣,不知又会惹来多少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袁崇焕之罪(下)

    崇祯给袁崇焕定的'纵敌长驱,顿兵不战'罪名对不对呢? 上接前文. 袁崇焕的罪名: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前文已经说明这里就不再啰嗦了,在说'纵敌长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袁崇焕之罪(上)

    甩锅开始 上接前文.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 这是崇祯诛杀袁崇焕罗列的最主要的几条理由,可是这些理由能站住脚吗? 以谋款则斩帅. 前文说过了袁崇焕谈和都是跟朝廷报备的,崇祯明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毛文龙之死

    上接前文. 袁崇焕在粮饷上并没掐过毛文龙的脖子该啥时发就啥时发,但是他在觉华岛设立的饷司对船只的检查却比登莱时更加严格,于是毛大帅的生意就没法做下去了. 从饷司设立后袁毛二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前面提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自寻死路

    崇祯是最不像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 前文码字的说到了大量的战船出现在了登莱附近的海面上,登莱兵备道王廷试和登莱总兵杨国栋赶紧调兵遣将准备迎击. 毛 文 龙 再 拜 上 书 於 满 洲 国 皇 帝 陛 下.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崇祯元年七月

    崇祯帝其实也该算是年青有为者 上接前文. 袁崇焕紧赶慢赶地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赶到了北京,然后他就不着急了. 一个月的时间他在北京一直待着没有要挪窝的意思,对此性急的崇祯多次在平台召见了他,主要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一错再错

    没有留下画像的崇祯帝 上接前文. 明朝正儿八经的明朝皇帝基本上都留下了肖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说是基本上是因为有三人因为不可抗力没有留下肖像,他们是建文帝朱允文.明代宗朱祁钰.明思宗朱由检. 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