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功过相比,他的功绩更值得称赞
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秦始皇
作为中国大一统蓝图的基础,秦始皇的功业可以说无限辉煌,但是从他轻罪重罚以及一系列酷刑来看,他又显得如此的残暴。而当今世人对于秦始皇的评价,也是好坏参半。然而在香港古董商给湖南大学某书院赠送的70多个珍贵的秦简中的内容显示,秦始皇也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
《史记·秦始皇本纪》曾有这样一段记载:“(秦始皇)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这段话讲的是秦始皇在出巡的时候,到达了湖南香山的位置,当时刮起了一场狂风,秦始皇的车队不能够前行,只能在原地待命,秦始皇因此特别的生气,叫来博士,问他是何神灵掌管此地,博士告诉他这里埋葬了尧的女儿,舜的妻子,是这两位神灵长居于此。于是秦始皇命令3000囚徒去砍光山上的树。用这种方式,来象征着扒光了她们的衣服进行羞辱。针对于这一段的描述,曾经的人们似乎都深信不疑。
然而在秦简中,却有这样一段内容:
廿九年四月己卯,丞相臣状、臣绾受制相(湘)山上:“自吾以天下已并,亲抚晦(海)内南至苍梧,凌涉洞庭之水,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见亦美,其皆禁勿伐。”臣状、臣绾请:“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臣敢请。”制曰:“可。”廿七。
这句话的意思,已经特别的简洁明了了,很显然,秦始皇在巡游的途中,被这些美景所蛰伏于是便下令,把这些山水美景,全部划为皇家所有,禁止人们上山砍伐,其中就包括史记中记载的秦始皇要砍伐的那片山林。很难以3000刑徒之力,短时间内将湘山砍伐一空!
此消息一出,在科学界也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当时的学者普遍认为,后世的朝代对前几个朝代的描述,都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虚假抹黑的成分,这些都是极其正常的,而科学是极其严谨的,并试图找出事情的真相,那么越靠近真实事件的资料就显得格外重要,也尤为可信。毕竟《史记》也是后来编撰的,相对于这些秦简来说,《史记》的真实性还是有待商榷。
提出这些言论的学者的看法,都相对比较客观,《史记》是司马迁整理了相当广泛的历史资料创作而成,其中还有一些来自民间传说,农民阶级所具有的局限性,注定他们不能合理地看待问题,作为艺术性的创作,这是不可避免的。
而我们要做的是学会可站在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其实作为秦始皇来说,他的功业绝对大于他的暴行,例如他统一的文字,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措施,都极迅速的加快了我国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以及经济交流。而且他修筑长城抵御入侵,在保卫了我国的领土不受侵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城即使在随后的极长的时间当中,也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甚至现如今,也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象征。所以相对于秦始皇的过失来说,他的功绩更值得称赞。因此有学者呼吁:请别再给秦始皇泼脏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