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此人回国,法国开出55万法郎高薪,中国却是每月1000斤小米
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大部分的科学家因为战乱等因素,都留在国外。但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之后,到1956年,先后有5000多名科学家从美,英,法等国回国,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杨承宗就是他们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杨承宗于1911年出生于江苏,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34年,在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从事放射化学研究工作,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36年,由于日本在华北地区不断挑衅,北平也不是很安全,杨承宗于是受恩师严济慈所托,在上海建立一个实验室,为北京研究所的南下做准备。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之后,对杨承宗进行拉拢,一些汉奸头目也想拉拢他,但是杨承宗都没有同意。1946年,严济慈向自己在巴黎大学学习的学生钱三强,还有自己在巴黎大学的同事伊莱纳·约里奥·居里夫人(玛丽居里夫人的女儿)推荐了杨承宗。
1947年,杨承宗正式来到法国,导师就是伊莱纳·约里奥·居里夫人,负责在居里实验室学习和工作,主要从事放射化学研究,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1951年6月21日,杨承宗刚刚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就接到了钱三强邀请他回国的信函。
新中国建立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对中国进行全面的经济,政治,军事封锁,还频繁地对中国进行核讹诈。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打不过志愿军,便频繁地拿原子弹说事情,想要用原子弹恐吓中国,吓退志愿军进攻的步伐,瓦解我军的军心。
因此新中国建立之后,一直都十分重视核武器的研发,钱三强在建国之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为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二机部(核工业部)副部长,为新中国的核武器研发招兵买马。
钱三强和杨承宗共同的老师约里奥·居里夫人曾在1934年发行了人工放射性,约里奥·居里夫人的母亲,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玛丽居里夫人曾在1898年曾在沉淀物的放射性时发行了镭元素,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和诺贝尔化学奖,两代居里夫妇开创了原子时代,从发现天然放射性到人工放射性及其制造发方法,开启了原子能应用的研究,推行了核科学的发展。
杨承宗作为约里奥·居里夫人夫妇的高徒,自然也是新中国发展核工业的急需人才。但是在杨承宗回国之前,他还接到了法国国家科学院研究中心的聘书,除了说明急需聘任两年外,还特别说明:“年薪为555350法郎,另加补贴。”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很多法国人也没有这么高的收入,和法国给出的收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政府给他开出的薪水很滑稽,那就是每月1000斤小米。
在高薪和报效祖国之间,杨承宗毫不犹豫地选择报效祖国。杨承宗把钱三强托人给他带来的美元,还有在法国四五年中省吃俭用的积蓄全部用来购买国内急需的仪器设备和书籍。他的导师,居里夫妇知道他回国是干什么,还赠送给他10克碳酸钡镭的标准源和一台测量辐射用的100进位的计数器,这些都是原子能科学研究的利器,在当时是严格管控的设备。
杨承宗回国之前,约里奥·居里夫人对杨承宗说:“你回国后,请转告毛泽东主席,你们要反对原子弹,就必须先有原子弹。原子弹不是那么可怕,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你们也有自己的优秀科学家。”对于导师的话,杨承宗铭记在心。
杨承宗回国的时候带了十几箱器械,书籍,还有那10克宝贵的碳酸钡镭,这些东西其实都不能带出去。但是约里奥·居里夫妇亲自出面,将杨承宗送到了回国的轮船上,后来约里奥·居里夫妇由于反对核讹诈,触犯了西方的某些势力,被罢免了一切职务,退出了国际原子能委员会。
1951年秋,杨承宗回国后,立刻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原子能)研究所(简称近物所)工作。杨承宗回国后,由于国内经济状况紧张,并没有能给他发放所谓月薪1000米小米的工作,导致家里生活一度很紧张,杨承宗还卖了心爱的手表和照相机来补贴家用。
1954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没多久,一些犹太人在美国情报机关的支持下,找到了中国政府,说他们手上有浓缩铀,打算卖给中国,并且还提供了一份样品,但是价格却十分高昂。想要发展核武器,浓缩铀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当时中国核工业刚刚起步,提取浓缩铀的难度很大。
犹太人刚来的时候,很多科学家都十分高兴,觉得可以走捷径了。但是杨承宗不相信,他根据辐射系统的蜕变原理,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方案,熟练地使用了仅有的简单测量仪器,对犹太人提供的样品进行检测,发现犹太人给的样品中铀235含量很低,仅相当于天然铀。因此可以断定,这群犹太人是骗子,很有可能是来捣乱的,想给我国核工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不过他们的这一计划被杨承宗打乱了。
1960年苏联援华专家撤走后,杨承宗二机部命到北京铀研究所任业务副所长,率领科研人员完全自力更生,建成一个铀冶炼实验厂,两年内纯化处理上百吨原料,生产出足量的核纯铀化合物,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提前三个月准备好合格的铀原料。杨承宗还培养出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为国家放射化学储备了大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