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幽默表达观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公司开会讨论,要求大家都要谈谈自己对项目或方案的看法。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如果你只会说“我没意见”,或者提出一个很寻常的观点,那么,你被人记住的可能性也会很低。

想要在工作中胜出,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就要学会用有趣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才能另辟蹊径,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呢?

王思文老师会通过本节课,告诉你如何通过制造“意外感”来打破听众的预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你说出来的话,既能打破大家的预期,吸引注意力,又能让人觉得有共鸣,容易被记住。

本节课节选自王思文老师的《有趣实用的幽默课,让你说话有魅力,社交更轻松》。

你好,我是思文。

上一讲我们说了幽默的三大原理,分别是意外感、优越感和压力释放。你知道了人为什么会发笑,幽默是怎么来的。

从这一讲开始,我会用三讲详细为你讲解,如何在生活中用好这三大原理,让你成为一个幽默、有趣、受欢迎的人。

这讲我们先说幽默的第一个原理“意外感”,怎样在生活中帮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说过,意外感来自打破听众的预期。人都容易被意料之外的事情逗笑,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如果你能用好“意外感”,往往能在工作生活中,让人觉得你更聪明,总能提出让人印象深刻、有意思的观点。

这样说可能有点抽象,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场景:

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公司开会讨论,要求大家都要谈谈自己对项目或方案的看法。这时候你会怎么办?是不是头大,就想默不作声。

如果你经常是思来想去,最后只说出“我没意见”,或者是一个很寻常的观点,那么之后你被问到的次数可能就会越来越少。

你可别觉得松了口气,不被问到、不被记住的另一面,往往就是存在感低。那之后你被提拔,甚至被想起的可能也会越来越少。

所以,想要在工作中胜出,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更多的机会,你是不是有存在感,你说的话、提出的观点能不能被记住,就决定了你的职场发展。

而且你要知道,你跟别人说的话,90%都会被忘掉。所以你是否能够用有趣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被人记住,就变得非常重要。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到哪里去找那么多不同寻常的观点,是不是越新奇的想法就越好呢?

| No. 1 | 用“双线结构”制造意外感

这讲我就给你介绍一个我们脱口秀演员,在构思如何给人带来意外感的时候,常用的一个幽默工具,叫“双线结构”。它能够帮助你在常见的事物中,找到让人出乎意料的视角。

双线结构具体是什么,应该怎么用?为了让你能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你先来跟我听一个段子。

这个段子是我在第一季《脱口秀大会》中说的,很多人就是通过这个段子开始认识我。因为我在里面提出了一个很多人看来,意想不到的观点,“把夫妻过成兄弟”——我觉得很多人会问一个问题啊,就是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纯友谊?我觉得是有的,我跟我老公就是。

但是反过来想啊,我觉得夫妻两个人哈,如果能用朋友的方式来相处,那我觉得也很好。就是很多夫妻间的矛盾呢,就会迎刃而解。

你把老公当哥们再也不用担心啊,时间长了之后两个人还要分房睡啊,特别尴尬对不对?直接把双人床卖了,直接换成上下铺,他就是睡在你上铺的兄弟。

这样的话也不用担心两个人没话说,你知道吗?晚上11点准时熄灯,然后躺在下铺就跟他说:‘唉呀,你长大想干什么呀?’保证一聊就是一个通宵。”

这个段子当时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来给你拆解一下,这里面就用到了“双线结构”。

双线结构说的是,一个笑话要有两条故事线,第一条故事线(故事1)是人们在常规思维下最容易想到的。

如果你沿着故事1一直说下去,就不会很好笑,我们说了,让人发笑要有“意外感”。

所以这时候,你要在故事1的基础上制造一个意外,加上第二条故事线(故事2)。

“把夫妻过成兄弟”这个段子里,就藏着这样两条故事线。

第一条故事线是“夫妻恩爱,要甜甜蜜蜜过”。这是大多数人听到夫妻关系时候,一个通常的思路。

也可以说是听到“夫妻关系”之后,人们容易在心里产生的隐含假设。

隐含假设就是你在听到一件事情的时候,第一直觉想到的几个假设。

比如说这里听到“夫妻关系”,你第一直觉想到的是要恩爱。

如果我照着“夫妻生活要甜甜蜜蜜过”讲下去,可能就不会很有意思。

所以这时候,我打破了听众心里夫妻要恩爱的隐含假设,引入了第二条故事线,就是“夫妻也可以过得像兄弟”。

这第二条故事线因为突破了一般人的心理预期,打破了我们在常规思路下容易产生的隐含假设,就让人眼前一亮。大家也就记住了我这个“把夫妻过成兄弟”的思文。

听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明白“双线结构”是什么了。

我再给你小结一下,它说的是,让人发笑或者印象深刻的段子需要两条故事线。

第一条故事线(故事1)让人们产生预期,或者说引导听众在心里产生隐含假设;

第二条故事线(故事2)给人们制造意外、打破听众的预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简单来说就是,故事1给你熟悉感,故事2打破熟悉,给你意外感。

这其实和心理学上,人们是否会喜欢上一件事物的心理状态是一致的。

心理学家做了无数个实验,让实验的人选择他们喜欢的东西,最后大家选出来的都是自己既熟悉,又带点意外感的。

比如,在一个意外的场合,看到自己熟悉的事物,你会觉得特别亲切。

这就是在意外之中加点熟悉。

反过来,如果你整天面对一个熟悉的事物,哪天它突然给你来了点惊喜,你就会觉得它特别美。

这就是在熟悉之中加点意外。

这就是为什么出国了看到中国人你会觉得亲切,过节了老公、男朋友给惊喜你会更爱他。

重复和顺着大多数人的思路,只会让人觉得庸常和审美疲劳;但是脱离现实的追求新奇和意外也很难获得大家的认可。

所以,你在挖掘自己独特、有趣的想法的时候,就可以试着用“双线结构”。

这样你说出来的话,既能打破大家的预期,吸引注意力,又能让人觉得有共鸣,容易被记住。

这里我想补充一句,很多人会担心,自己的想法会不会就是比较中规中矩,很难突破。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相信听完今天的课程之后,掌握了方法,你对自己就更有信心了。

| No. 2 | “双线结构”在生活中怎么用

好,前面我带你认识了什么是“双线结构”,怎样用“双线结构”制造意外感,让你的观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接下来我就带你具体练习一下“双线结构”在生活中能怎么用。

“双线结构”的使用一共分三步:

(1)先写出故事1,也就是大家通常会有的观点;

(2)找出故事1中人们心中普遍会有的隐含假设,列出这些隐含假设;

(3)根据列出的隐含假设,找到和它们相反的可能性,写出故事2。也就是属于你的,打破别人预期的观点。

接下来我就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带你看看在实际操作中,是什么样的。

比如一句很简单的话,“我已经连续上班7天了”。

这就可以是一个段子的前提,故事1。这里面按照我们常规的思维,你想想可能有什么样的隐含假设呢?

至少有三个,比如你很可能已经假设了:

(1)“我”是员工,(2)我是去公司上班,(3)我不想上班。

好,现在你已经完成了前二步,写出故事1,找到人们普遍的隐含假设。

那么下面做第三步,从这几个假设的相反方向想一想,看看会发生什么?

哎,属于你的故事2就出来了。

比如“我”不是员工,我是一个黑心老板,那我就会说“我已经连续上班7天了,我的员工到底什么时候可以不用我看着就可以自己加班?”

再比如,我不是像通常一样去公司上班的,我在家里上班,“我已经连续上班7天了,作为一个全职妈妈,什么时候可以放两天假?”

最后,大家都觉得你不喜欢上班,但是你很喜欢啊,你可以说,“我已经连续上班7天了,公司的工作餐比老婆做的饭好吃太多了!

你看,是不是一下就变得有意思多了。你想想,你跟丈夫抱怨天天在家照顾孩子,非常辛苦,可能他不一定听得进去。

但是你跟他说,“我已经连续上班7天了,作为一个全职妈妈,什么时候可以放两天假?”

他会一下意识到,你和他一样在上班,你一直没有休息,引起注意的同时,感同身受。

如果你想向领导表达你工作很勤奋,一直在加班,但是又不想变得像邀功或者像抱怨,你说“我已经连续上班7天了,公司的工作餐比老婆做的饭好吃太多了!”

领导在哈哈一笑的同时,一定会对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同事不错,爱公司。

甚至你下次在开会发言的时候,也可以有意识地试试“双线结构”。

比如,你是市场营销部门的负责人,你想表达用户到底会因为什么而买产品。你就可以说:“很多人在苹果手机刚出来的时候,宁愿排队6个小时去买,但其实只要一个星期之后,商场的货架上就都有了。

他们是因为刚出来的苹果手机质量更好吗?他们就是喜欢排队。”

这里的故事1是,苹果手机刚出来,很多人排队买。

大家心里的预设是苹果手机,排队买一定是有原因的,比如技术好,质量好,买不到。

但是你话锋一转加入了故事2,没有原因,那些提前排队买的人就是想排队。一下打破了在场人的心理预期,大家一下就笑了。

这时候,你再表达“用户很多时候不单单是为产品而买单,更愿意为品牌买单”的观点就更容易让人听进去,觉得有深度,太棒了。

小结一下,到这里我们讲了,怎样用好幽默的第一个原理“意外感”,帮你在工作生活中,让人觉得更聪明,总能提出让人印象深刻、有意思的观点。

我给了你一个我们脱口秀演员经常用的幽默工具,“双线结构”。

这里面的关键是,你在想要说一件事情,或者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你要找到大家常规思维中容易产生的隐含假设。

讲一个包含这个假设的故事1,然后通过添加一个故事2,制造意外,来打破这个心理预期和隐含假设。

关于“双线结构”的使用,我在文稿里配了一张结构图,可以帮助你更直观地理解。感兴趣的话,你可以在讲义中查看。

这里我想补充一句的是,我们在说话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的隐含假设,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没注意过。

今天这节课后,建议你可以有意识地去尝试挖掘一下你说话中的隐含假设,从它们的反面想一想,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 No. 3 | 拥有洞察力,凡事问几个“为什么”

讲到这里,我们今天课程的主要方法就讲得差不多了。

如果你还想再往前一步,训练自己成为有独特想法、有洞察的人。

意思是,总能够对一件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找到自己独辟蹊径的看法。

我们在第1讲中说过,大家为什么觉得幽默的人有智慧?

因为幽默的人,更擅于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事情的本质,而不是大多数人习惯的非黑即白。

我给你的建议是,除了“双线结构”的技巧之外,你要在平时就注意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用提问来帮助自己挖掘事物背后,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形成自己的观点。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奇怪了,思文是一个脱口秀演员,我想学习怎么变幽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怎么给我的建议是要多给自己提问呢?

我们前面说了,幽默不是讲段子。人们发笑,是因为幽默的人提供了另外一种独特的视角,来解释大家熟悉的事物。人容易被打破预期而逗笑嘛。

所以,在脱口秀表演中,其实是最看重观点的。

给你举个经典例子。我很喜欢的一位美国脱口秀演员乔治·卡林,他的表演风格非常犀利、尖锐,戳穿事物的本质。

他在获得第11届马克·吐温美国幽默奖,也就是美国幽默艺术最高奖的时候,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的董事会主席施瓦茨曼说,乔治·卡林不仅引人发笑,而且让人思考。

他有一段著名的脱口秀表演是这样的,他说:“说到细菌,大家为啥就突然害怕起细菌来了,现在的媒体报纸到处都是有关最新传染病的报道。沙门菌,大肠杆菌,禽流感……

现在人人都跟神经了一样,什么东西都要刷刷干净,喷喷消毒。

食物恨不得煮到十一分熟,洗手恨不得洗破皮了,就为了避免一切与细菌接触的机会。

在监狱,给犯人注射死刑之前,他们会先用酒精给你胳膊消毒。

你看他们多贴心,不想让杀人犯们带着病下地狱。”

你看,他调侃人们怕细菌,甚至在给犯人执行死刑之前,还要先消毒。

这背后其实调侃的是人们的无知,和在无知面前呈现出的恐惧和好笑。

你会发现,好的幽默一定是突破了常人所看到的东西。而生活中的很多事一旦推到极致,就都充斥着荒谬。

发笑的背后,是在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中,多往下深挖了一层。

当你发现这个事物的本质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荒谬的。这时候,你就可以去调侃它呈现出的荒谬了。

回到我们的课程,关于如何用提问去挖掘事物的本质,或者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形成你独有的洞察?我给你的“提问”建议是,分三部分:

(1)问自己大多数人是怎么看的?

(2)追问这件事有没有你觉得不合理,或者奇怪的地方?你觉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3)你更倾向的观点是什么?

举个例子,我还是拿这讲开头给你放过的,我在《脱口秀大会》中“把夫妻过成兄弟”的段子,来给你演示一下。我们还是播放一下其中的一小段:“但是反过来想啊,我觉得夫妻两个人哈,如果能用朋友的方式来相处,那我觉得也很好。就是很多夫妻间的矛盾呢,就会迎刃而解。

你把老公当哥们再也不用担心啊,时间长了之后两个人还要分房睡啊,特别尴尬对不对?直接把双人床卖了,直接换成上下铺,他就是睡在你上铺的兄弟。

这样的话也不用担心两个人没话说,你知道吗?晚上11点准时熄灯,然后躺在下铺就跟他说:‘唉呀,你长大想干什么呀?’保证一聊就是一个通宵。”

这个段子的主题讨论的是“夫妻关系”,那么第一个提问,你认为大多数人眼中夫妻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应该是恩爱的,对吧。

然后我就继续问自己,我觉得“夫妻恩爱”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吗?

我发现,如果恩爱是指两个人关系一直特别近的话,我可能更倾向于夫妻应该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好,这时候好像已经有自己的答案了对吧?还不够,继续问,你更期待的“夫妻关系”到底是什么?

在这样的追问下,我发现,我眼中夫妻关系的本质是:夫妻二人既不互相捆绑,又像兄弟一样肝胆相照,互相扶持。

所以就有了最后在《脱口秀大会》中,我呈现出来的段子。

而当我把这个我认为的本质“夫妻过成兄弟”说出来的时候,因为有了对生活的思考,听的人会感受到其中的共鸣,“好像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就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方便你在生活中可以尝试多向自己提问,在课程的最后,我给你准备了一个“提问清单”。

希望你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有意思的事、让人困惑的事,或者看似平常的事,都可以试着问问自己:

(1)这件事大多数人是怎么看的?

(2)为什么大多数人会这样看?

(3)这背后有什么你觉得不合理,或者奇怪的地方吗?

(4)你为什么会觉得不合理,或奇怪?

(5)你更倾向的观点是什么?

| 本讲小结 |

总结一下,这一讲我们说了,怎样用幽默的方法表达观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给你介绍了一个,脱口秀演员在构思如何带来“意外感”的时候,常用的幽默工具“双线结构”。

告诉了你使用“双线结构”的三个步骤。如果你忘记了,可以在课程文稿中再查看一下。

除了以上的技巧之外,我更想传递给你的是,怎样真正从生活中挖掘出你独有的洞察,和别人看不到的观点。

我给你讲了脱口秀中的经典案例,教给了你怎样用“提问”来挖掘事物的本质。最后还留给了你一张“提问清单”。希望你有收获。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亲爱的朋友们,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