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这些食物会“酒驾”?99%的老司机都不知道!
据中国普法网3月7号消息,2018年,我国因酒驾或醉驾引起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共有5149人。而还有一些人,仅仅是因为吃了面包、榴莲、蛋黄派等食物,被查出“酒驾”!
关于因食物引起“酒后驾车”的新闻报道也不少:
面包、榴莲……吃后开车就“酒驾”?
上述新闻中,驾驶员吃过榴莲、蛋黄派和红牛后,均被交警查出呼吸式酒精含量超过20mg/100ml,即每一百毫升血液中含有超过20毫克的酒精。
根据我国《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10)》规定:驾驶员血液酒精浓度大于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即为饮酒驾驶。血液酒精浓度大于等于80mg/100ml,就是醉酒驾驶。也就是说,这些食物足以让驾驶员“酒驾”了!
那么,为什么吃下这些食物能引起“酒驾”?平时我们吃了后,就不能再开车吗?
半块老面包让驾驶员陷入“酒驾”,原因是面包“发起来”需要酵母,在醒发过程中,酵母菌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将面团不断吹大,此过程中酵母菌会因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一旦因为发酵时间过长或面团储存不当,酵母菌就会产生大量酒精,让面包变成一个“大酒罐”,酒精含量足足超过100mg/100ml,难怪交警一查就超出“酒驾标准”。
生活中,吃了包装袋打开后闻起来酒味十足的面包,不要急着立刻开车。
开车快睁不开眼时,嚼上一颗槟榔,立马来劲啦~
但吃槟榔也有“酒驾”风险。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曾在官网发布过一项咀嚼槟榔的呼吸式酒精测试实验。被测试者咀嚼槟榔一分钟后立即测试,发现口中酒精含量达到23mg/100ml,超过国家酒驾标准。但15分钟后进行复检,口中酒精浓度降低至0mg/100ml。
原来,槟榔只是引起了假阳性酒驾,这会使口腔中乙醇浓度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此时用呼吸酒精检测仪检测会引起警报。但由于食物本身不是酒,通常15分钟后口中的酒精便会消失。
而槟榔之所以能引起“酒驾”,是因为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酒精,目的是为了延长槟榔的保质期。高浓度酒精被配置成溶剂浸泡槟榔,使槟榔表面形成一层抗菌膜。而用90%浓度酒精配置的保鲜液,应用于槟榔卉,能防止槟榔长霉。
另外,想强调一点,过多摄取槟榔会引起流涎、呕吐、昏睡及惊厥等症状,会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长期食用还会增加患口腔癌风险。
能量饮料可以让司机“酒驾”。
一项美国州立卫生服务部和大学毒理实验室的联合研究显示,
虽然“红牛”品牌的两款饮料没有引起呼吸式酒精检测的阳性反应,但另外11款类似功能饮料,如美国市场常见的Monster Energy和Rockstar。人在饮用后的1分钟内,会出现呼吸式酒精假阳性反应。因此,国内市面上常见的与Monster功能类似的能量饮料,驾驶员开车前要尽量避免饮用。
之所以会出现假阳性反应,是能量饮料中添加了乙醇,这能够帮助营养素更好的溶解于饮料中,比如从红景天和人参等释放的营养成分能更好的溶于酒精而不是水。而且,乙醇可以通过降低饮料表面的张力,让B族维生素能更好地溶于饮料的水中。
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在官网还曾发布过蛋黄派的呼吸式酒精测试。测试者吃后约2分钟后,呼吸式酒精含量测试结果达到21mg/100ml,也超过国家酒驾标准,接着测试者又吃了1个蛋黄派,1分钟后的吹气测试结果升至23mg/100ml。但5分钟后再测,酒精含量降为0mg/100ml。
蛋黄派引起的假阳性测试结果,原因在于其制作过程中使用了酒精。加工中,使用高浓度乙醇配置喷洒液,应用于蛋黄派表面,不仅能抑霉保鲜,还能保证蛋黄派的口感。
澎湃新闻网就曾发布镇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京口大队对荔枝的呼吸式酒精检测实验:测试者吃了2颗荔枝后,被检测出呼吸酒精含量高达30mg/100ml,已超过酒驾红线!随后又吃了6颗荔枝,酒精含量飙升至56mg/100ml。但3分钟后,酒精含量变为8mg/100ml,降低到红线之下。
之所以如此,是因荔枝在储存过程中容易过度成熟,发酵产生并积累酒精。
除了荔枝,吃榴莲、龙眼等也可能会引起“酒驾”,驾驶员开车前也要注意!
开车前吃了这些食物,我该怎么办?
这么多东西吃了或有酒驾风险,那不小心开车前吃了这些食物或吃后被交警逮到了,该怎么办?
1.开车前,还是尽量别吃这些东西了;
2.如果你嘴馋开车前还是吃了,可以反复漱口,休息15-30分钟再上路;
3.要是你吃了含酒精食物还上路,被警察蜀黍查到,也别慌,立即向警察说明情况,休息片刻再做测试,通常15分钟体内的酒精含量就会消解;
4.如果你运气不好,吹气式酒精检测仪仍呈现阳性结果,别怕!做项抽血检查就能自证青白!
参考文献:
1.《车辆驾驶人员血液、 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10)
2.Hittinger CT, Steele JL and Ryder DS. Diverse yeasts for diverse fermented beverages and foods.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2018; 49:199–206.
3.严聃,李彦, 食用槟榔的加工工艺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3,34-35
4.Lutmer B, Zurfluh C and Long C. Potential Effect of Alcohol Content in Energy Drinks on Breath Alcohol Testing. Journal of Analytical Toxicology, 2009; 33(3),167-169.
5.孙微,刘松涛,纳他霉素在派类食品中防腐保鲜的应用.食品工业[J],2005,6,33-34
6.Pesis E, Dvir O, Feygenberg O, Arie RB, Ackerman M and Lichter A .Production of acetaldehyde and ethanol during maturation and modified atmosphere storage of litchi fruit, 2002;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6(2002)157-165.
图片来源:123RF图库、图虫创意、国家应急广播微博、观察者、网易新闻、浙江新闻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