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人:张颖(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科学教育专业大四学生)访谈对象:杨智慧(湖南省特级教师,常德市一中正高级教师)杨:我1991年从湖南师大中文系毕业,当年7月即被分配到湖南省津市师范学校。我在津市师范任教8年,1999年8月,湖南省中师并轨,并轨以后,津市师范撤销了。学生分流到常德师范和桃源师范。当时,常德地区有三所师范——常德师范、桃源师范、津市师范。1999年,全国大中专学校开始并轨,湖南省的中师改革就是这一年,也算是中师的并轨吧!那一年,经双向选择,我来到了常德市第一中学,我当班主任的学生被安排到常德师范,也就是现在的湖南幼儿高等专科学校。张:那津市师范学校是哪年建校的呢?您能具体说说建校的情况吗?杨:津市师范学校是一所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办的师范学校。当时,常德地区本来就有两所比较有名的师范学校,一所是解放后兴办的常德师范,全国公开发行的《中师报》编辑部就设在常德师范,另一所是民国初期兴办的桃源师范。桃源师范是一所百年师范学校,著名作家丁玲就在那里读过书。桃源师范是著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宋教仁于1912年8月创办的,始名湖南省公立二女师,后改名为湖南省立二女师、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1953年8月定名为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是湖南省最早创办的六所师范学校之一。到了1980年代,中师教育正红火,为了加强张家界的旅游资源,张家界单独立市,原湘西的桑植县划归张家界,原常德市的慈利县划归张家界,而张家界又来不及或没必要单独设立师范学校,而常德市是湘西北发达之地,中师教育在全省甚至全国也都比较有影响,按200万人口要建一所师范学校的要求,湖南省政府决定再在湘北明珠——津市,建立一所师范学校,负责委培张家界市的中师生,兼招常德地区中师生,记得当年湖南省分管教育的省长是王向天,听说就是他拍板建立的津市师范。我任教津市师范的时候,分管教育的省长郑培民还来视察过学校。文化人的事业,需要文化人来帮衬。也不知道是谁的主意,有人找到湖南省著名作家、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莫应丰,讨来“今日津市师范,明日湘北大学”墨宝,镶嵌在校门墙的背面,以示津市师范的愿景。津市师范1986年开始筹建,1988年正式招生,由于建设时间紧,学生10月份才开学。我分配到津市师范的时候,这届学生刚刚毕业,还有两个学生留校工作。张:杨老师,您对津市师范学校的校歌、校训、校风和校徽、校服等等,还有印象吗?杨:我们那个学校太年轻,也只有11年存活时间,好像没有校歌。校服倒是有的,一套红色的,一套绿色的。我和学生的一些旧照片里面那应该能够找到,我当多年津师班主任肯定清楚。至于校训,应该只有教学楼顶的八个大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实,我也是全国中师生的追求,道德高,学问高,不算津师的独创。杨:校风应该没有,因为我们新学校,最响亮的还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校徽还是有的,具体样子倒不清楚了,大约是那个时代较普通的一种吧?张:杨老师,您能说说中师的课程设置情况吗?或者有学校或者老师特别开设的课程吗?杨:哦,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学校主要是培养小学教师的,高中生开设的九大文化课都有,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但是这些课程对比起高中来,明显浅一些,开设的时间也长短不同,英语还有后来作选修课才有的。高中因为有高考,当然就要深很多了。这些比较粗浅的文化科目,算第一类课程。还有一类呢,中师与高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中师特别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体美课程比较多,例如音乐课里面就有舞蹈、视唱、练耳、弹风琴等等,要求人人过关。所以中师生吹拉弹唱跳都会的。我是班主任,我自己五音不全,但是呢,也要配合学校要求学生人人过关。那时候的中师,也曾有老师开设选修课的,供普师班和民师班选择,例如文史类的就有《儿童文学》、《美学概论》等。我到那里教了八年的师范,多是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就多讲点中师语文课程的设置吧。中师的语文课程,至少有两种,一种就是必修教材,人教版的《文选与写作》和《语文基础知识》,《文选和写作》与高中的《语文》教材有点接近,但在选文方面有很大区别,既有高端一点的大学语文文本,也有低一点的童话儿歌等文本,还有适合师范专业教育的文本,例如我们常德本地作家周碧华的一篇通讯《一杆教鞭》就被选入人教版教材,他本人当时就在桃源师范学校任教。而《语文基础知识》呢?就相当于大学中文系的《现代汉语》。这两套教材都是全国统一出版发行的,湖南一师、津市师范和外省中师,都是一样的。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必选课,例如《普通话训练》《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等等,大多是省编教材,一般由中师的老师们编写。中师语文还有一类活动课程,就是听、说、读、写、书这五项训练,单就练书法,练字,就有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三字比赛。这也是要过关的,你们现在的湖南一师还都是这样的吧?
张:嗯。杨老师,您能具体说说中师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方式和方法或者效果吗?
杨:我正要和你说这些。中师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那肯定是多样化的,多方面的培养。我还是给你讲讲语文方面综合素质培养吧。
中师生的听、说、读、写、书,这五个字,就是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我记得,哪一年我忘记了,应该是1993年或者1994年,我曾组织过我的学生参加过一次大型的听、说、读、写、书五项全能比赛,经过学校、常德市、湘西北片、湖南省层层选拔,我有一个美女学生过五关、斩六将,拿到了全省五项全能比赛一等奖,这学生后来被保送到湖南师大中文系,在大学也出类拔萃!
我曾经在很多场合,也写过很多文章,我说中国真正的素质教育就在中师,其他地方都没有,这也是我的观点,我多次讲过。因为中国的素质教育雷声大,雨点小,一直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诟病,确实没有实现,只有在中师发挥得淋漓尽致。因为中师没有高考升学压力,毕业包分配,所以我们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下的功夫就更多!
中师素质教育是最值得骄傲与自豪的,可惜中师消失了!我不知道,中升专和专升本以后的师范教育还能如此培养吗?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读湖南师大中文系,开设的基本课程就跟湘潭大学,跟北京大学中文系差不多,哪里有那么多的师范素质培养呢?就是最后做了一个多月的实习,多了几门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必修课而已。名字叫师范大学,实际上就是综合型大学的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