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大脑与青春期的行为
这一情景并不陌生。凡是有儿女处于少年期(12岁~16岁)的家庭都有抱怨,孩子们不听话了,偷偷溜出家门、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骑车闯红灯、听课不认真、违规交异性朋友并出了后果。你痛打了他一顿,获得了保证,但没过一天,他们的旧病复发。夫妻互相指责,责怪对方未教育好孩子。青春期少年的死亡率是儿童的4倍。
为什么全世界的少年都出现同样的问题?传统的观念认为青春期的性激素水平增高是导致以上不可理喻行为的主要原因。动物到了青春期,会与父母挑衅,常被父母赶走,去找配偶,这是动物既保护领地,又保证繁衍的天性。的确,少年同异性朋友私奔与性激素水平增高有关,但其他不可思议的行为,很难用性激素作一元化解释。
2006年,自然杂志(Nature)发表了Kendall Powell教授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理解青春期少年的行为提供了新思路。
Powell教授在试验中发现,青春期少年在向前直走时,不会注意眼角余光可看到的光信号,而一半的8岁的儿童及100%的成年人会注意到。虽然12岁少年脑容量、脑回及重量均与成人一样,但其中可能存在不同。
Powell教授从1991年开始,用了12年的时间,以fMRI(功能性磁共振),为2000名3 至 25岁的志愿者每两年进行一次头颅扫描。她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大脑额叶的灰质逐渐变薄,白质增加。到了50岁,白质达到顶峰。额叶是我们思考问题及分析问题的部位,灰质代表脑细胞,白质代表髓鞘,即脑细胞间的“接头”。如果灰质好比电脑,白质如同网络,单个计算机速度再快,若不能将信息迅速传递,就无法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白质增加代表着网络的完善。进入青春期,大脑体积同成人相似,但网络未完善,造成局部脑细胞快速运转,但信息交流速度慢,很易忽略身旁信号(如上述试验),更由于信号错乱而作出可笑的判断及行动。因此,当你坐在安静的咖啡厅看书,突然一群少年大喊大叫地冲进来,旁若无人地打闹,你就想想他们特殊的大脑,你会理解的。
女孩的灰质变薄及白质增加速度更快一些,难怪女孩“懂事”更早一些。因此,青春发育期的大脑仍在变化,研究发现,灰质变薄的速度与智商成正比。少年时代多旅游、多学语言、多听音乐可帮助“修剪”(Pruning)脑细胞的“接头”,完善大脑,提高智商。
我们应少一些指责,多一分理解及关怀。特别是老师们,应该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让青春期少年发泄的机会,提供指导,避免那些不可挽回的事故,而不是联合家长压制他们。青春期少年们今天短暂的懂事,不代表思想的成熟,身体的发育,不代表他们的长大,原谅他们,他们不是不守信、不诚实,他们的大脑需要几年的进化才能到达你我一样的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