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毓信:“数学深度教学”十讲之一——从“数学教育目标”讲起
引言
“深度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热点,其在数学教育类刊物上的“出镜率”已达到了与“核心素养”等热词几乎持平的地步。但就整体而言,大多数文章还只是停留于“对‘教育浅层化、表层化’的直接反对”这样一个较肤浅的理解,从而清楚地表明了理论研究的滞后。当然,我们所需要的并非“大而空”的研究。例如,以下的论述无疑会使人望而生畏:“深度学习‘深’在哪里?首先‘深’在人的心灵里,‘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上,还‘深’在系统结构中,‘深’在教学规律中。”恰恰相反,我们应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应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清楚指明“深度教学”的具体含义,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从而对于实际教学工作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本文的主要目标。
为了便于读者、特别是广大一线教师阅读,本文将采取“连续讲演”这样一种形式,即分成相对独立的十讲。以下就是相关的题目,希望有助于读者先行获得一个总体的印象:(1)从“数学教育目标”讲起;(2)“数学深度教学”的具体含义;(3)什么样的数学教学要不得;(4)内容的“方法论重建”与教学中的“问题引领”;(5)思维的深刻性与“联系的观点”;(6)思维的灵活性与“变化的思想”;(7)“长时间思考”:反思与再认识;(8)乐于思考、善于思考;(9)积极的交流和互动;(10)努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应当如何理解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包括课改以来在这方面所提出的各个新的理论主张?对此,相信不少读者会提及这样一个概括:“双基”是数学教育目标的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现今提倡的“(数学)核心素养”则是3.0版。那么,我们应如何去理解这里所说的“数学核心素养”呢?这就直接涉及以下的论述:“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管接受教育的人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是否与数学无关,终极培养目标都可以描述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但在笔者看来,我们应该更深入地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否真的应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