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朝九晚五,他却年薪百万:那些牛逼的人,都有这个共同点
云南非遗匠人系列纪录片第三集《筑梦匠心·一碗情深》
雪松文旅&一介联合出品↑↑↑
有人说,这一生最美的风景是在香格里拉遇到的,去过那里的人,一生都在回去的路上。
如果你错过了最接近天堂的香格里拉,你就错过了这个星球最壮丽的景色。
日出之时,你可以在梅里雪山看日照金山奇景,午后,在蓝到清澈的天空之下,山野草甸间看成群牛羊,夜晚,在苍茫天地间卧看满天星河。
喜欢香格里拉,不仅是因为这里有神奇的山水和纯朴的人民,还因为这里弥漫着圣洁的信仰和纯粹的情感。
在这里,流传千年的古老工艺,也是一道绝美的风景。
藏民们对万物心怀敬畏,对传统皆有信仰,让他们有了超然脱俗的力量。不浮躁,不功利,祖先的智慧,古老的文明在这里传承千年。
在一代代匠人的守护下,奔子栏木碗,成为了其中久负盛名的民族宝藏。
天下最美的碗,是奔子栏木碗
我们背着沉重的包袱,为了房子,车子,票子,满足不断疯长的欲望,日复一日的穿梭奔走。
出发了很久,越来越浮躁,丢掉了初心,也忘了来时的路。
这一切,可以在香格里拉寻找回来。
在白马雪山脚下,金沙江边,有一个奔子栏镇,历史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时期,制作木碗历史长达千年以上,工艺精致、世代相传,被誉为木碗之乡。
在藏民心中,木碗地位神圣特殊。
藏人敬畏神灵,在点酥油灯时都不会呼气,怕口气玷污神灵。而为了保持体内洁净,藏族对与嘴接触的东西非常讲究,木碗被藏人看作是上天恩赐的礼物。
它在香格里拉十分常见,人手一个,但在藏人心中比黄金更珍贵,就像爱人一样,一生只拥有一个,而且形影不离。
我们有多少东西可以跟随一辈子?有多少习惯可以坚持一生?在香格里拉,人人都是深情者。
没有不喝酥油茶的藏民,也没有不用木碗的藏族人。
普通人家的木碗比较朴素,但也光滑有型,富人家的木碗,会雕刻各种精美图案,绘上吉祥寓意的花纹,甚至镶上金银宝石。
木碗也分男女,男式木碗碗口大且外开,碗身低,像开朗豁达的康巴汉子,女士木碗开口含蓄,碗身纤细,就像窈窕淑女。“父子不共碗,母女不共碗,兄弟不共碗”是藏民墨守的规则。
传承千年工艺之美,守护非遗匠人之心
在奔子栏,若问谁家的木碗制作工艺最精良,鲁茸益西的名字都会被大家提起。
鲁茸益西家族世代从事木制工艺,至今已有七八百年,从未间断。
一辈子只用一个木碗,木碗的制作和材料选择就很有讲究。制作工序多而复杂,一般选用杜鹃树、五角枫、桑树、桦树的树干、树节、树疙瘩等刮制或车削而成。
益西说:“制作传统木碗有刮灰、上漆、晾干等20多道工序。一般要花7-10天才能制作完成。髹土漆技术就是核心工艺之一,可保证木碗历久弥新,色泽亮丽。在古时用土漆髹制的工艺品是上贡皇家的珍贵贡物。
晾干,也必须在这里独有的恒温房进行,离了哪一道,都不叫正宗的奔子栏土碗。”
其实,土漆技艺在04年便几乎失传,从12年开始,鲁茸益西用了5年时间,才研究复原了这门技艺,很多人认为他这是自讨苦吃,但他却说,这是珍贵的传统秘诀,无论如何都不能丢。
精心制作的木碗,有盛开水不裂,摔到地上不会破,不烫手不冰手,体轻而质固,经久耐用的特点。更珍贵的木碗,价值可达两万甚至十几万元。
经过多年来对木制品的研究与开发,鲁茸益西制作的产品种类已超100种。还成立了益西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更好的推广了家族木制品和藏式文化,一年收入可达上百万。
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珍贵技艺得到最好的传承,靠的就是像鲁茸益西这样的较真和热爱。
那些真正能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点石也能成金。
人们都说喜欢香格里拉,不仅喜欢她的美景,更喜欢它的纯粹,干净,喜欢那里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终生守护的信仰,有坚定的信仰,就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没能找到一生所爱,有的人,已经在默默无闻中坚持了一辈子。
人的一生是万里河山,来往无数过客。有人给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无光,有人改他江流,有人塑他梁骨。大限到时,不过是立在山巅,江河回望。
多看看这样的民族瑰宝,匠人匠心,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他们就是我们前进路上照进来的光。
若想体验藏式木碗,还可以来到有着1300年历史的独克宗古城,在独克宗花巷非遗文化体验馆亲手制作,与非遗大师对话,游走在藏民的日常氛围中,才是最纯正地道的体验。
如果你早已被生活的繁琐消磨了热情,不妨来香格里拉看看。
看看那些动人心魄的绝世美景,看看那笃定守护传统的非遗匠人,把心灵涤净,灵魂温暖,调整好步调,再重新出发,美好的风景都在你的前方。
岁月太长,可以丰富,可以荒凉,选择怎么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