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道家,男女有别

男女有别,身体结构不一样,衍生出来的性情特点也不一样,两气分布也不一样。具体的怎么练功,这是网上文字很难讲明白的。网上讲练功算是新时代修道的大忌。信息传递的效率比当面差的太远。要想了解女子修行的相关信息,我还是建议先去了解女子修道的戒律背后的深意。其实二僧的戒律也远比比丘的严格。为什么?这些都不是没有来由的。

道门修行,女子一旦开始练气,要非常小心性情的问题,一旦变得固执骄傲都会比男子负面效应放大很多。阴气与这些是相关的。很多没开始之前的女冠没练之前都很不错,温柔典雅,性情柔顺,慈和良善。但是入门下手练的时候,不按规矩来,没法制情以礼。浊阴之气渐渐影响到性情。一旦有点感觉就会觉得自己有修行了,如何了不起,骄傲自满固执等等收到同源阴气的滋养,不断放大,变成恶性循环,那么就很难调制。或傲气十足,或嫉妒阴狠,或脾气特暴,或绝情绝意。或阴郁自伤等等不一而足。男子也同样会有类似的问题。关于性情方面的变化,女子确实比男子易受到影响,这是客观身体结构决定的,而不是什么性别歧视啦。所以说女子修道难。

但我们也说女子修道简单,因为阳者生,阴者成。一旦过了某些关口,确实比男子快。道门祖师多有女性,达到一定阶位,称为元君,同学有兴趣可以读读她们的生平记载,诗文,会有不小的启发。上清,清微的传教祖师都直接是女子。可以仔细参究一下。

(0)

相关推荐

  • 男女身体差异论;

    wonghaishui 男为阳,丹田在下,精为主; 女为阴,丹田在上,血为主; 故男子尺脉沉而寸脉浮; 女子寸脉沉而尺脉浮; 丹田之不同也; 丹田,丹敛气而外散;如太阳之向外散光热; 左为血,右为气; ...

  • 男女有别

    男女有别 入厕是个隐秘的事.早些年,乡村的厕所称为茅房,有的叫栏,几乎不分男女.进茅厕方便的人,进去之前故意弄出些声响来,试探里面有没有人,有无异性.在里面方便的人,隔一会就故意咳嗽一声,释放一个信号 ...

  • 生命沉思录

    男子说事,事情要看得长远;女子重情,感情一般只顾眼前. 男子喜给予,爱搂.爱抱;女子喜受纳,渴望被搂.被抱. 男子无肝经icon之疏泄,力量大且性情粗暴. 女人有每个月的月经排泄,肝气顺畅,故女性性情 ...

  • 古墓里两位道教始祖同时出现,揭开道家3000多年历史(上)纪录片

    古墓里两位道教始祖同时出现,揭开道家3000多年历史(上)纪录片

  • 道家、道教与《黄帝内经》

    中医学是建立在丰富的医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吸收和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为自己服务,以当时的文化思想为范式的系统科学理论.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同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的各部分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在 ...

  • 道教祝福人的句子 道家四字吉祥语大全

    时间:2020-08-27 16:44:01 整理:道教在线来源: 上善若水,心海一片纯净:厚德载物,万世基业垂成:天道酬勤,伴随苦乐人生:道法自然,友谊日月永恒.祝您及家人狗年吉祥!万事如意! 一道 ...

  • 道法自然三教合一,八段锦六字诀的传承故事一隐一现|八段锦|佛门|道家|神仙|道教|高僧

    上回书讲到,昙鸾法师拜师道教茅山宗祖师陶弘景,学习养生长寿之术.返程途中遇到佛教高僧菩提留支,幡然悔悟,烧毁仙书,重新皈依佛门.这里面有没有八段锦和六字诀,先按下不表. 即使在三教合一的大背景下,这事 ...

  • 道家中医古籍抱朴子道教神仙理论确立典籍

    <抱朴子>是东晋葛洪撰总结了战国以来神仙家的理论,从此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又继承魏伯阳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它也是研究我国晋代以前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宝贵材料.东晋道家理论著作.此 ...

  • 道家道教研究的拓荒者

    [哲人追"思"⑥] 作者:陈霞 严一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 王明(1911-1992),字则诚,别号久思,是海内外知名的道家道教研究学 ...

  •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

    对于很多人其实不是太明白两者区别的,甚至于混为一谈. 在中国,道家文化是最受民众喜爱的文化.<道德经>这本书更是给全世界的人带来了深远影响,全世界排名第二. 而道教却是宗教性质的事物,它是 ...

  • 道教功法:入室思赤子法 | 道家阴符派博客

    老子曰: 吾道生于惚恍而无形,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随之不见其后,迎之不见其首. 包含于天地之表,还入于毫毛之里,分之为日月阴阳. 含之为夫妇,演布于八卦,乾坤为头首,胞胎转相生, 变化有前后,处任 ...

  • “道家”和“道教”有什么区别

    "道家"与"道教"二词,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关键原因是它们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首先,道家思想是道教的重要思想基础.虽然道教吸收和兼容了儒家.墨家.佛教.民间 ...